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免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2 道试题
1 . 新冠病毒表面蛋白的受体结构域(RBD),与人类细胞膜上受体(hACE2)结合,介导病毒进入宿主细胞。我国科研人员利用RBD的mRNA,制备新冠病毒的疫苗。
(1)该mRNA疫苗进入细胞指导合成_________,该物质分泌出细胞后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_,进而产生抗体。
(2)实验检测不同剂量的mRNA疫苗刺激小鼠产生抗体的量,结果如图所示。

①实验中安慰剂组RNA应与实验组RNA的碱基_________(选填选项前字母),并且安慰剂组的RNA不能合成蛋白质。
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             B.数目相同序列不同             C.数目相同序列相同
②已知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会释放淋巴因子IFNγ。取安慰剂组和疫苗高剂量组小鼠的脾脏,分离出T细胞,分别加入_________后,检测IFNγ的含量结果如图2。综合以上结果分析:该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方式为___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mRNA疫苗刺激小鼠产生的抗体能否长时间存在保护作用,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如图)。

①请完善图中的实验操作:A_________,B_________
②除取血检测抗体外,为进一步评估疫苗效果,又进行了血清转移实验。将上述实验收集的血清分别注射到3组转hACE2基因小鼠体内,1天后小鼠鼻内吸入新冠病毒,5天后处死小鼠,检测肺内新冠病毒的有无。请从下列表格中选出最可能的实验结果(选填字母)________,说明该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以实现长达26周的有效保护。

选项

对照组

实验组1

实验组2

A

B

C

D

(4)除检测mRNA疫苗的有效性外,还需要对其_______进行评估。
2023-01-05更新 | 509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清华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 . 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①切除胸腺后,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都受影响
②过敏是由于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正常组织
③大面积烧伤病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减弱,容易产生感染
④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属于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A.②③B.①②C.②④D.①④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3 . 进行器官移植手术常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发生免疫排斥是由于供体和受体细胞表面的HLA不同
B.白细胞可识别“非己”的HLA发起攻击而引发免疫排斥
C.活化的B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裂解来自供体器官的细胞
D.使用T细胞特异性的免疫抑制药物可降低免疫排斥反应
4 . 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传递 抗原的功能。下图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请回答问题:

(1)免疫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是免疫防御,_______
(2)具有摄取、处理及传递抗原能力的细胞,除树突状细胞外还有_______等。
(3)T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它产生的_______可作用于已被少数抗原刺激的细胞,并 促进其增殖分化。
(4)DC免疫疗法是通过采集患者自体的外周血液,在体外诱导培养出大量DC细胞,使之 负载上肿瘤抗原信息后再回输给患者。这些DC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后,还可诱导 T 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_______精确杀伤肿瘤细胞,同时,还能使机体产生免疫记忆,具有防止肿 瘤复发的功效。
(5)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免疫相比,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_______。(至少写出两点)
2022-12-02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师范大学芜湖附属学校 202 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5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属于逆转录病毒,其遗传物质具有高度变异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感染HIV的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
B.HIV的高度变异性是疫苗效果难以持久的主要原因
C.抑制逆转录酶的活性是开发抗艾滋病药物的重要策略
D.HIV的遗传物质可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6 .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传染病。接种乙脑疫苗是防治乙脑的重要措施之一。科研人员对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在机体内的免疫应答机制进行了研究。
组别注射物 血清稀释倍数
A组乙脑减毒活疫苗原液40
B组103倍的稀释液10
C组104倍的稀释液10
D组105倍的稀释液<10
E组乙脑灭活疫苗原液40
F组不做处理<10


(1)乙脑疫苗进入小鼠体内,作为_____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大部分B细胞分化为___________,产生抗体。
(2)取健康小鼠分为六组,每组20只。以原液、103、104、105倍稀释的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原液对小鼠进行皮下注射获得免疫小鼠,几天后,每组选取10只小鼠抽取血清进行稀释,测量达到标准抗原抗体反应效果的血清稀释倍数,所得平均值见表,以此反映小鼠的抗体水平。实验中自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可知,两种疫苗都能诱导________免疫机制的发生,且随着减毒活疫苗稀释倍数的增加抗体水平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取每组其余10只免疫小鼠进行实际免疫效果的测定。测定时,将_________注射入小鼠体内,观察14天,记录小鼠的存活数量,结果如图。结合(2)中实验结果分析,A组和E组相比较,_______,据此推测与灭活疫苗相比,注射减毒活疫苗可能还存在较强的细胞免疫。实验中______两组的比较也可以支持上述推测。
(4)为证明(3)的推测,科研人员选取(2)中_______两组和A组免疫小鼠,从三组小鼠的脾脏中提取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混合培养,4小时后测定靶细胞的_______。若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上述推测正确。
2022-11-25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铁路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非选择题-解答题 | 困难(0.15) |
名校
7 .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存在于各种实体肿瘤中,是肿瘤微环境建立的基础,对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起促进作用。树突状细胞(DC)是一种抗原呈递细胞(下图)。通过细胞融合制备了DC/CAF融合细胞疫苗,研究了靶向CAF的肿瘤免疫治疗。

(1)DC将抗原摄取、加工处理后,在其表面形成抗原-MHC复合物,复合物与T细胞表面的________特异性结合,在CD80/CD86等分子的共同作用下,激活T细胞。活化的T细胞参与________免疫应答。DC/CAF融合疫苗的制备:分别从癌组织和骨髓中分离CAF和DC,诱导细胞融合后进行筛选,将得到的融合细胞加入动物细胞培养液中,并置于CO2 培养箱中培养。收获融合细胞制备疫苗。
(2)DC/CAF融合疫苗的检测
① 检测DC/CAF融合细胞表面相关分子的表达量发现,未活化的DC与CAF融合后表现出活化DC的特性,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
② 将DC/CAF融合细胞与T细胞共培养,以未融合细胞与T细胞共培养组为对照,一段时间后检测相关指标,结果表明融合细胞能更有效地活化T细胞。可供检测的指标有________等(写出两项指标)。
③ 将用DC/CAF融合细胞激活的T 细胞注射到肿瘤模型小鼠体内,检测结果显示DC/CAF组小鼠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存活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表明融合疫苗在临床上可能具有________作用。
(3)利用患者DC制备的DC/CAF融合疫苗可能具有的特点包括        
A.通过激活自身免疫系统特异性杀伤CAF而发挥作用
B.融合细胞呈递的抗原种类比转特定CAF抗原基因的DC更多
C.DC来自患者自身,不会引起免疫排斥
D.由于肿瘤细胞具有特异性,该疫苗只对单一肿瘤有效
2022-11-19更新 | 74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铁路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11-12高三上·北京西城·期末
名校
8 . 以下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泪液中的溶菌酶清除侵染机体细菌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反应
B.对同种抗原的二次免疫主要通过初次免疫存留的抗体发挥作用
C.先天性胸腺缺失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D.HIV侵染人体的T细胞只影响细胞免疫过程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以下资料,回答(1)~(4)题。
20世纪70年代,哈维·阿尔特发现了一种通过输血途径感染的新型慢性肝炎—丙肝,但由于技术限制未能分离出相应的病原体。十几年后迈克尔·霍顿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分离出了丙肝病毒(HCV)的RNA片段。查理斯·莱斯比较了大量从丙肝患者体内分离出的HCV-RNA,找到了HCV的“共有序列”,将其注入到黑猩猩体内后引起了丙肝感染,建立了目前唯一能模拟HCV感染的动物模型,最终确认HCV就是引发丙肝的真正“元凶”。三位科学家因在“发现丙肝病毒”方面的贡献而获得了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HCV是一种具有包膜的RNA病毒,其基因组可编码至少10种蛋白质,包括3种结构蛋白和7种非结构蛋白。其中编码E1、E2包膜蛋白的基因具有高度变异性,使HCV容易逃脱机体的免疫防御而难以被清除。非结构蛋白NS3和NS4A可形成蛋白酶复合物,对HCV复制过程中的多聚蛋白进行加工;NS5A参与病毒的复制和组装,NS5B则是一种RNA聚合酶。编码这几种非结构蛋白的基因序列在HCV中相对稳定。HCV与肝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在细胞内进行R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组装成新的病毒后释放,会对肝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在过去10年内,全球HCV感染人数高达2亿,其中约15%~35%的感染者在急性期可自发清除病毒,但大多感染者会发展成慢性肝炎。慢性丙肝患者在感染后的20~30年,有10%~20%会发展为肝硬化,其中1%~5%肝硬化患者会发展为肝癌。由于HCV感染者在慢性肝炎期几乎无症状,很容易造成感染的进一步扩散。迄今为止,HCV感染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且没有用于预防的特异性疫苗。因此如何防止HCV传播及持续感染并最终消灭HCV,是世界各国科学家面临的共同研究课题。
(1)在HCV感染的急性期,会引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在_____免疫过程中,B淋巴细胞识别HCV作为其活化的第一信号,_____细胞与B细胞结合,为其提供第二信号和细胞因子,B细胞才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_____发挥免疫效应。此外,活化后的细胞毒性T细胞接触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并发生_____免疫应答。
(2)当HCV感染进入慢性期后,由于病毒蛋白对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导致机体对HCV的免疫应答效果差,病毒难以被清除,尽早检测确诊成为防治丙肝的关键。下列受检者血液中的哪些指标可以作为诊断依据_____。
A.HCV抗体B.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C.HCVRNAD.细胞因子
(3)目前已经开发出系列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使丙肝治愈率高达90%以上。DAAs都属于病毒蛋白抑制剂,作用的靶点包括非结构蛋白NS3、NS4A、NS5A、NS5B等。研究人员发现包膜蛋白E1不适合作为药物靶点,可能的原因是_____
(4)WHO提出2030年要在世界范围内消灭丙肝,结合文中信息,提出两种你认为可行的措施_____
2022-11-09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A)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10 . 依据特异性免疫的基本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T淋巴细胞只参与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只参与体液免疫
B.B淋巴细胞只要接受了相应抗原的直接刺激,就会分泌特异性抗体
C.对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的麻风杆菌的彻底清除靠细胞免疫即可
D.切除胸腺的人体液免疫不会完全丧失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