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免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6 道试题
1 .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颠覆了传统的以手术放化疗为主的肿瘤治疗方法,科研人员针对其疗效进行了相关研究。
(1)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机体主要通过_____免疫发挥清除作用,但癌细胞表面蛋白PD-L1与T细胞表面的受体PD-1结合后,会抑制T细胞的激活。以PD-L1抗体为主要成分的抗肿瘤药物进入患者体内可通过_____,进而解除对T细胞的抑制。
(2)PD-L1抗体对黑色素瘤等多种肿瘤疾病均表现出良好疗效,但对前列腺癌基本无效。科研人员检测了前列腺癌细胞和黑色素瘤细胞中PD-L1mRNA和蛋白含量,如图1.结果显示,前列腺癌细胞PD-L1基因的_____水平显著高于黑色素瘤细胞,而二者PD-L1蛋白的含量_____。进一步研究表明前列腺癌细胞通过外泌体(细胞分泌的具膜小泡)将PD-L1蛋白分泌到细胞外,而外泌体PD-L1能抑制T细胞的活性。

(3)研究人员将正常小鼠分成两组,分别接种野生型和突变型前列腺癌细胞,其中突变型癌细胞的生存和增殖能力均不受影响,接种后观察小鼠的成瘤情况及生存状态,实验流程及结果如图2所示。

结合(2)和实验结果可知,直接接种野生型前列腺癌细胞组小鼠死亡的原因是_____。第二组小鼠接种野生型前列腺癌细胞后依然存活,请针对此现象提出的一个合理的解释_____
(4)请推测以PD-L1抗体为主要成分的抗肿瘤药物对前列腺癌的治疗基本无效的原因_____
2023-01-19更新 | 149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期末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2 . 奥密克戎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一种变异毒株,机体可对此病毒产生免疫反应,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因子与此病毒特异性结合后传递给 B 细胞
B.记忆 T 细胞可与再次入侵的病毒结合并使其裂解
C.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 B 细胞
D.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此病毒结合后可被吞噬细胞吞噬
3 . 人体存在图1所示抑制肿瘤发生的免疫应答过程,PD-1是活化T细胞的标志,未活化的T细胞几乎不表达,而某些肿瘤细胞也可通过图2所示机制实现免疫逃逸,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PD-1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体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物质A可能是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C.PD-1与PD-L1结合,体现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D.PD-1过度激活导致T细胞凋亡,会引起自身免疫病
4 .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某种灭活的病毒疫苗正式投入市场前,研发人 员采用四种不同方案对人群进行接种,并在接种后第0天、第28天检测人体产生抗体情况,结果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根据本实验,选择方案3进行疫苗接种的效果最佳
B.从免疫学角度看,接种的灭活病毒疫苗相当于抗体
C.注射灭活病毒疫苗可诱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D.接种两次疫苗效果好于一次是因为机体会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
5 . 白细胞介素15(L-15)是一种细胞因子,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研究人员对IL-15修饰得到sIL-15用于肿瘤治疗,发现sIL-15主要与血液中NK细胞表面的IL-15受体结合,一方面激活K细胞,引发毒副作用,另一方面难以进入肿瘤组织与细胞毒性T细胞结合,发挥作用,限制了sIL-15在临床上的应用。
(1)人体内的L-15主要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L-15受体结合,有效地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___________,从而___________靶细胞(肿瘤细胞),表现出很强的抗肿瘤能力。
(2)研究人员进一步对sIL-15修饰改造,希望在血液中限制sIL-15活性以避免激活NK细胞,而在肿瘤组织中重新获得活性以发挥有效的抗肿瘤作用。研究发现sIL-15的N末端(氨基端)结构域中有多个氨基酸是与L-15受体特异性结合的决定因素。选择抗PD-1抗体与sIL-15构建融合蛋白,为验证构建的融合蛋白能够降低毒副作用,需将融合蛋白注射到患肿瘤的小鼠体内,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融合蛋白的连接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
A.抗PD-1抗体的氨基端与sIL-15的氨基端连接
B.抗PD-1抗体的羧基端与sIL-15的氨基端连接
C.抗PD-1抗体的氨基端与sIL-15的羧基端连接
D.抗PD-1抗体的羧基端与sIL-15的羧基端连接
预期实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构建的融合蛋白中的抗PD-1抗体阻碍了___________,使sIL-15的毒性显著降低。
(3)向健康小鼠体内植入肿瘤细胞,植入后的第7、10、13天分别向小鼠腹腔注射不同的制剂,检测三组小鼠的肿瘤体积,结果如下图。实验结果说明融合蛋白能有效地发挥抗肿瘤功能,作出判断的依据是____

(4)研究发现肿瘤组织中细胞毒性T细胞高表达PD-1,而NK细胞PD-1表达水平很低。当融合蛋白中的抗PD-1抗体与PD-1分子结合后,遮盖着的sIL-15重新获得活性。请推测PD-1分子恢复融合蛋白中的sL-15在肿瘤组织内的活性,有效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原因_______
2023-01-09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6 . 感染新冠病毒后人体往往会出现一系列免疫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新冠病毒结合后被吞噬细胞吞噬
B.抗体可以进入人体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新冠病毒
C.细胞免疫在彻底清除新冠病毒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D.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新冠病毒有利于维持机体的稳态
7 . 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引起系列免疫反应。当病毒上的S蛋白与人体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时,受到攻击的细胞释放干扰素,干扰素阻碍病毒感染,并激活各种免疫细胞参与反应,图1图2为相关电镜图像。

(1)干扰素属于_____类免疫活性物质。干扰素的作用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功能。
(2)图1中的X为_____细胞,图2中的Y为_____物质。
(3)用文字箭头图写出新冠病毒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的过程_____
(4)检测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方法主要有核酸检测、抗体检测、抗原检测三大类。抗原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其原理如下图。结合垫处含有足量的、可移动的、与胶体金结合的抗体1,T处固定有抗体2,抗体1和抗体2与新冠病毒表面同一抗原N蛋白的不同位点发生特异性结合,呈红色。C处固定有抗体1的抗体,与抗体1结合也呈红色。

检测过程中反复进行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若检测结果为阴性,显色结果为_____,若检测结果为阳性,红色T线部位为_____的复合物。在普遍接种疫苗的情况下,判断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方法不宜采用_____
2023-01-07更新 | 277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8 . 进行器官移植手术常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发生免疫排斥是由于供体和受体细胞表面的HLA不同
B.白细胞可识别“非己”的HLA发起攻击而引发免疫排斥
C.活化的B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裂解来自供体器官的细胞
D.使用T细胞特异性的免疫抑制药物可降低免疫排斥反应
9 . 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传递 抗原的功能。下图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请回答问题:

(1)免疫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是免疫防御,_______
(2)具有摄取、处理及传递抗原能力的细胞,除树突状细胞外还有_______等。
(3)T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它产生的_______可作用于已被少数抗原刺激的细胞,并 促进其增殖分化。
(4)DC免疫疗法是通过采集患者自体的外周血液,在体外诱导培养出大量DC细胞,使之 负载上肿瘤抗原信息后再回输给患者。这些DC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后,还可诱导 T 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_______精确杀伤肿瘤细胞,同时,还能使机体产生免疫记忆,具有防止肿 瘤复发的功效。
(5)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免疫相比,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_______。(至少写出两点)
2022-12-02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师范大学芜湖附属学校 202 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10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属于逆转录病毒,其遗传物质具有高度变异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感染HIV的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
B.HIV的高度变异性是疫苗效果难以持久的主要原因
C.抑制逆转录酶的活性是开发抗艾滋病药物的重要策略
D.HIV的遗传物质可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