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免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科研人员构建了靶向膜蛋白H的抗体-药物偶联物(DS),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性,将药物定向作用于特定的对象。DS携带DNA抑制剂,可靶向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研究表明DS在乳腺癌治疗中疗效很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DS中的抗体与乳腺癌细胞特异性结合,使其凋亡
B.DS靶向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属于细胞免疫过程
C.乳腺细胞发生基因重组后转变为乳腺癌细胞
D.膜蛋白H基因可能仅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
2 . 爱利森和本庶佑在研究中发现:NK细胞(一种淋巴细胞)利用其细胞表面的PD-1来识别并保护正常细胞(如图1),某些癌细胞常常具有免疫逃逸现象,其机理是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质可与NK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导致NK细胞停止攻击癌细胞(如图2)。据此,科研团队开发出PD-1抑制剂类药物,能阻断癌细胞表面的PD-L1与NK细胞的PD-1结合,从而使NK细胞可以清除癌细胞(如图3)。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NK细胞、T细胞和B细胞都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根据上述机理,也可使用PD-L1抑制剂来阻止癌细胞免疫逃逸
C.机体出现癌细胞后细胞免疫会发挥作用,这体现了免疫系统具有自稳的功能
D.用PD-1抑制剂类药物阻断癌细胞与PD-1结合,可能会导致免疫细胞不能识别正常细胞
3 . 新冠病毒对小鼠的感染率极低。为了建立新冠肺炎模型小鼠,研究人员将人的ACF2基因转入小鼠体内,再用病毒感染小鼠,结果小鼠的感染率升高。进一步研究发现,感染后的老年小鼠比感染后的年轻小鼠淋巴结中的树突状细胞(DC)少,科学家提出两种假设:假设一:老年小鼠淋巴结中的DC增殖能力弱于年轻小鼠的。假设二:老年小鼠血浆中的DC迁移至淋巴结的能力弱于年轻小鼠的。研究者用荧光分子CFSE标记细胞DC细胞膜后,将其分别注射到年轻和老年小鼠静脉中,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结中不同荧光强度的DC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CF2基因表达的产物最可能是新冠病毒表面蛋白识别的受体
B.老年小鼠体细胞中不同荧光强度的DC细胞的比例和数量均不同于年轻小鼠的
C.树突状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处理、呈递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D.上述实验结果支持假设二,不支持假设一
2022-10-29更新 | 1434次组卷 | 9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部分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生物试题
4 . 免疫系统在胚胎期尚未成熟,某科研小组以小鼠为模型动物探究免疫排斥反应的相关原理,其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子代A系鼠将对C系鼠的免疫识别能力会遗传给了其子代
B.子代A系鼠体内的辅助性T 细胞裂解了移植的B系鼠皮肤细胞
C.子代A系鼠不排斥C系鼠皮肤的原因是无相应的细胞毒性T细胞
D.该实验说明子代A系鼠与C 系鼠的组织相容性抗原相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B细胞是参与执行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的免疫细胞,其通过表面BCR-Igα/β复受体和BCR辅助受体(CD21)识别摄取抗原后,经抗原加工以抗原肽-MHCII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B细胞表面,供辅助性T细胞(Th细胞)识别,进而Th细胞也能对B细胞有激活作用,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B细胞和Th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_________,两类细胞中,属于抗原呈递细胞的是_______________
(2)据图可知,抗原在B细胞中加工形成抗原肽,与MHCII形成复合物,提呈给T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__分子,共同诱导产生T细胞活化信号①;通过Th细胞表面LFA-1和CD28与B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__分子分别结合,共同诱导产生Th细胞活化信号②。
(3)Th细胞活化也能促进B细胞活化。活化B细胞的信号①是____________,而通过表面CD40和ICAM-1分子与____________分子分别结合,可诱导产生B细胞活化信号②,使B细胞活化,同时在活化的Th细胞产生的____________等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___细胞。
(4)科研人员将新冠病毒灭活后研制出灭活病毒疫苗。为了探究疫苗不同接种方案对接种效果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临床实验研究,并得到下表所示结果。

组别

A1

A2

B1

B2

C1

C2

D1

D2

接种试剂剂量(/针)

疫苗

6

/

6

/

6

/

6

/

生理盐水

/

6

/

6

/

6

/

6

第一针接种时间

第0天

第二针接种时间

不接种

第14天

第21天

第28天

相应抗体相对含量

15.2

0

172.4

0

290.7

0

221.0

0

注:A1、B1、C1、D1组分别接种该疫苗A2、B2、C2、D2组分别接种生理盐水。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
①疫苗两次接种组的抗体含量均明显高于一次接种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疫苗两次接种时间间隔为21天的效果最好,间隔时间过短抗体含量较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单选题-单选 | 较难(0.4) |
名校
6 . 用大剂量X射线照射摘除胸腺的小鼠后,将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处理(等量注射)抗体免疫功能
胸腺中的淋巴细胞
骨髓中的淋巴细胞
胸腺和骨髓中的淋巴细胞正常正常
生理盐水

A.本实验可探究小鼠的特异性免疫与免疫细胞类型之间的关系
B.甲组说明大剂量的X射线照射可杀死小鼠体内的B淋巴细胞
C.甲组与丙组的结果表明抗体的产生与骨髓中的淋巴细胞有关
D.丙组与丁组的结果表明病原体可以同时刺激来自胸腺和骨髓中的淋巴细胞
7 . 科研人员利用B、L两个品系的大鼠进行肝移植实验,统计手术后的大鼠生存率,得到图1所示实验结果(移植关系用“供体→受体”表示)。

(1)在不同品系的大鼠间移植肝脏时,供体肝作为_________会诱导受体大鼠产生___________细胞,大量裂解供体肝细胞,产生免疫排斥反应,导致受体大鼠死亡。而有些大鼠上述反应不明显,出现“免疫耐受”。
(2)移植后,三天内死亡的大鼠不计入生存率统计范围,以排除_______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丙组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实验结果分析,_________组大鼠肝脏移植后出现了“免疫耐受”。
(4)为进一步研究“免疫耐受”机理,科研人员测定了上述三组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2的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
①据图分析,甲组大鼠在第3-7天IL-2的表达量显著增高,与该组大鼠出现____________反应相一致,推测IL-2能够____________甲组大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②乙组大鼠在第3-5天体内IL-2表达量很高,并且发现大量T淋巴细胞的凋亡,由此推测,乙组大鼠手术后3-5天高表达量的IL-2的作用是___________,从而建立免疫耐受。
③一种验证上述推测的方法为:用____________的L品系大鼠重复乙组实验,并与甲、乙两组大鼠生存率进行比较。
(5)免疫抑制剂常作为器官移植的手术后用药,但这些药物会使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易导致感染性疾病发生。依据“免疫耐受”的研究,你认为既能克服免疫排斥反应,又能避免免疫抑制剂副作用的新的医学途径(或设想)可以是____________
8 . 临床观察发现某些患者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后,肺内检测出过量表达的炎症因子。前期动物实验显示患者体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异常高表达,在感染后第 2 天达到峰值,远超正常值。老年感染者体内更加常见高水平的免疫反应。欲研究流感病毒感染引发的炎症风暴对老年宿主肺内抗感染免疫情况的影响,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材料与用具:成年、老年 SPF 级的某种小白鼠若干;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H9N2、鸡胚、注射器等(要求与说明:SPF 动物指机体内无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存在的动物。病毒攻击宿主的方法、炎症因子的含量及巨噬细胞、细胞毒性 T 细胞数量的检测方法不作要求,实验条件适宜)
回答下列问题:
(1)完善实验思路
①材料准备:H9N2 病毒经_____培养后,储存备用;受试小鼠提前 24 h 转入生物安全实验室适应; 其它材料试剂的准备。
②分组与处理:
分组:分别取 SPF 级某种小白鼠雌性成年、老年个体各 40 只,成年鼠、老年鼠分别随机均分为 2 组,依次标号为甲、乙、丙、丁,同组个体应_____
处理:_____
③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收集感染急性期内( 第 1、2、3、7 天) 小白鼠肺内灌洗液,测定各种炎症因子含量并记录。
取第 1、2、3 和 7 天肺部组织,检测记录急性感染期内肺巨噬细胞的数量;取第 7 天肺部组织,检测记录提取分离的细胞毒性 T 细胞数量。统计分析数据。
(2)预测前 3 天感染病毒组的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以柱形图形式仅显示 IL-6 含量最可能的变化)_____
(3)分析与讨论
①选择 SPF 级的小白鼠而非普通小白鼠做实验,是为了_____
②肺巨噬细胞是存在于肺组织的免疫细胞,在炎症反应中有_____等功能(写出两点)。
③实验第 1 天开始检测肺巨噬细胞数量,而第 7 天才检测细胞毒性 T 细胞数量。要较晚时间才检测细胞毒性 T 细胞数量的原因是_____
2022-06-19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诊断性检测(二)生物试题
9 . HIV侵入人体后会与T细胞相结合,是由于T细胞及一些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含有CCR5的特殊蛋白质(由CCR5基因编码)。某医疗团队从一名天生具有HIV抵抗力、且CCR5基因异常的捐赠者(甲)身上取得骨髓,并将其移植到一名患有白血病、并患有HIV(感染HIV十多年)的患者身上。结果不但治愈了白血病,而且彻底清除了患者身上的所有HIV。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利用CCR5拮抗剂来控制HIV患者体内的HIV对T细胞的感染
B.艾滋病患者肿瘤的发病率大大上升,可能是因为HIV是一种致癌因子
C.捐赠者甲感染HIV后,体内既产生了体液免疫,也产生了细胞免疫
D.艾滋病患者的HIV不侵染B细胞,因为B细胞的CCR5基因没有表达
10 . 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能参与人体的免疫过程(如下图示意),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DC细胞在免疫调节中的具体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结构能与T细胞有识别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称为细胞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免疫调节不仅积极应对外来抗原的入侵,同时也随时应对体内的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4)艾滋病病毒(HIV)通过T淋巴细胞表面的特异性CD4受体识别并侵染T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类免疫系统。科学家正在研究将病毒引诱到能导致其死亡的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增殖。其研究思路是:利用HIV可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让HIV识别并侵染,侵染这种细胞后的HIV病毒却无法增殖。请简要说明HIV在这种”陷阱”细胞中无法增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