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免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选 | 较难(0.4) |
名校
1 . 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能与细胞毒性T细胞上的受体PD-1结合,抑制T细胞的活性,实现免疫逃逸。进一步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还可以通过裂解或分泌向细胞外释放PD-L1,有的PD-L1在内环境中游离存在,有的PD-L1存在于胞外囊泡(外泌体)表面,已证明PD-L1的外泌体可以抑制抗肿瘤免疫应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可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的免疫效应
B.免疫细胞到达肿瘤前被外泌体免疫抑制,有利于肿瘤细胞发生转移
C.在癌症治疗前期,细胞毒性T细胞的免疫作用增强可使游离PD-L1减少
D.游离的PD-L1可作为肿瘤标记物用于肿瘤及肿瘤愈后的检测
2023-05-01更新 | 1589次组卷 | 13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爱华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生物试题
2 . 一般情况下,病毒侵染机体后,机体吞噬细胞会释放致热性细胞因子(EP),致使“体温调定点”上升,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体温下降期。体温调定点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高于或低于此值,机体会进行相应调节,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体温调定点为37℃。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体温上升的主要调节机制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激素甲通过体液运输的途径作用于垂体,垂体细胞膜上有特异性受体
B.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C.体温上升期,骨骼肌不自主收缩有助于减少散热
D.体温下降期,机体通过细胞毒性T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发起攻击,这体现了免疫系统具有防御的功能
单选题-单选 | 较难(0.4) |
名校
3 . 临床上发现,某些新冠患者早期病情较轻,后期病情突然加重造成肺损伤,其机制如下图所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我国科学工作者研发的疫苗已经开始接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APC细胞可能是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
B.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实现免疫防御的功能
C.将吞噬细胞上IL-6、IFN-γ细胞因子的受体注射实验动物后,制备得到的抗体可能促进相关细胞因子活化吞噬细胞
D.疫苗一般需要接种2剂甚至多剂,有利于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4 . 人体内的调节性T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从而维持免疫稳定。该细胞内FOXP3蛋白基因的持续表达对其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是必需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毒性T细胞膜表面可能有某种免疫活性物质的受体
B.调节性T细胞的增多可提高某些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C.增强FOXP3蛋白基因的持续表达会引起自身免疫病
D.研究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机制有利于防治恶性肿瘤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树突状细胞的CD80分子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CD28分子识别后,可完成抗原呈递。与CD28分子相比,癌细胞膜上的PD-L1与树突状细胞的CD80分子结合的亲和力更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癌症的发生与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能低下或失调有关
B.当PD-L1和CD28同时存在时,CD80将优先结合PD-L1
C.PD-L1减少了癌细胞被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的机会
D.能与PD-L1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可以作为治疗癌症的药物
6 . ThTC指的是经基因编辑技术改造后失去成瘤能力,但能自主分泌干扰素β(IFNβ)的一种新型治疗性肿瘤活疫苗,它能发挥阻断肿瘤生长且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等效用,其制备过程及作用机理如下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A.为避免ThTC被自身分泌的干扰素β攻击,需去除ThTC的干扰素β受体
B.ThTC分泌的干扰素β等细胞因子使肿瘤细胞坏死,从而阻断肿瘤生长
C.死亡的肿瘤细胞暴露抗原,可能被APC呈递给T细胞进而促进抗肿瘤免疫应答
D.可设置ThTC自毁机制,使其在完成抗肿瘤使命后于特定激活条件下被清除
7 . 树突状细胞是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能有效激活初始T细胞。S靶向蛋白是一种非天然蛋白,能向树突状细胞的FcγRI受体,从面高效启动免疫应答。科研人员设计并合成了S靶向蛋白基因,经过转导,构建CHO K1工程细胞以大量生产S靶向蛋白。接着将S靶向蛋白与具有多表位的肿瘤抗原相交联,制成靶向树突状细胞的结肠癌肿瘤疫苗。该技术预期可大幅提高疫苗的效价。过程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⑤所示的步骤属于______工程的主要环节。
(2)②过程为避免目的基因的反向连接,对限制酶的使用要求是______。③过程导入重组表达载体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⑤过程需要控制的条件有______。(写出两点即可)
(3)④过程需要一定数量的S靶向蛋白基因探针,该探针可用PCR技术生产。在PCR体系中,S靶向蛋白基因的数量为b个,上游引物数∶下游引物数=1∶50。该体系扩增进行5轮循环后,上游引物刚好耗尽,则上游引物的数量等于______条。在此基础上,若再进行30轮循环扩增,此过程可生产出具有下游引物序列的单链探针数量是______条。
(4)给结肠癌小鼠注射疫苗后,预期⑥过程后续的免疫应答反应是______,以高效杀伤癌细胞。该技术给我们的启示是靶向蛋白还可应用于______
2022-03-05更新 | 814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测试生物试题
8 . 下列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神经系统调节生物节律的中枢位于脊髓
②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仍可完成缩手反射
③特异性免疫过程中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吞噬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④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
⑤抗原都是外来异物
⑥当血糖浓度降低时,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都参与调节
⑦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是通过体液免疫进行的
⑧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也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
A.三项B.四项C.五项D.六项
2019-10-13更新 | 3314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昌乐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较难(0.4) |
名校
9 . 在细胞免疫中,效应 T 细胞杀伤靶细胞主要有细胞裂解性杀伤(如图 1)和诱导细胞凋亡(如图 2)两 种途径。前者指效应 T 细胞分泌诸如穿孔素蛋白一类的介质损伤靶细胞膜,后者指效应 T 细胞通过表 面的 FasL(死亡因子)与靶细胞表面的 Fas(死亡因子受体)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效应 T 细胞分泌穿孔素的过程中,需要载体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B.癌变的细胞 Fas 基因的表达水平往往较高,所以容易逃避 T 细胞攻击
C.控制合成 Fas 和 FasL 的基因一般不能共存于一个细胞中
D.穿孔素蛋白分子与某种链球菌表面抗原非常相似,这可能引起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2021-01-13更新 | 1549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十八中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10 . 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严重腹泻后只需补充水分就能维持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
②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③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
④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就会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为外负内正
⑤胸腺在免疫中的作用是先分化出造血干细胞,进而分化出T细胞
⑥抗生素消灭病菌的过程体现了人体的免疫防卫功能
⑦初次接种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细胞毒性T细胞和抗体
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