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免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1 道试题
1 .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
是谁让疾病中的你只想“躺平”?
感染在动物机体内引发了一系列反应,包括厌食和嗜睡等,这些“躺平”的行为统称为疾病行为。
脂多糖(LPS)是细菌细胞壁的成分之一,被广泛用于模拟细菌感染。研究人员给小鼠注射一定量的LPS,不久后其食物摄入和运动能力都迅速降低,检测发现小鼠NTS和AP脑区神经元中的FOS蛋白(神经元被激活的标志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由此,初步证实了LPS通过激活上述两个脑区的神经元而引发疾病行为。之后,他们又通过特定的方法给小鼠NTS和AP脑区神经元中的FOS基因装上响应药物X的“分子开关”,再用X打开“开关”特异性激活这群神经元,证明在没有LPS的情况下激活NTS和AP脑区神经元依然可以引发疾病行为。
NTS和AP脑区存在不同类型的神经元,在AP脑区,几乎所有表达神经肽A的神经元都能表达神经肽P,但在NTS脑区,这样的神经元极少,绝大多数只表达A,激活能表达神经肽P的神经元,只引发较弱的疾病行为,激活能表达神经肽A的神经元则可引发非常明显的疾病行为,由此确定了在疾病行为中发挥关键作用的神经元类型。
细菌感染产生的信号如何到达关键神经元的部位呢?血液和脑组织之间存在血脑屏障,可限制物质在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而AP脑区则是少数缺少血脑屏障的区域,可直接接触免疫系统释放的细胞因子。此外,这些细胞因子还可激活外周迷走神经,进而将信号传达给位于脑干的NTS脑区。
有研究表明动物在生病时被迫进食和运动,死亡风险明显上升,而感染引发的“躺平”行为有助于动物适应生存环境的变化。
(1)由文中信息可知,疾病行为的产生是由______系统共同调节的结果。
(2)为达成“在没有LPS的情况下激活NTS和AP脑区神经元”这一目的,研究人员获得了携带他莫昔芬诱导型重组酶基因的模型鼠,并通过病毒向模型鼠的NTS和AP脑区递送了响应药物X的“分子开关”,但只有激活的神经元才会利用重组酶将“分子开关”整合到FOS基因上。
①达成上述目的正确操作及预期结果为:先向上述模型鼠注射______,待小鼠的疾病行为消失后对其注射______,可再次检测到小鼠两个脑区神经元的FOS表达量升高,且重新出现疾病行为。(填选项前的字母)
a.他莫昔芬       b.LPS和他莫昔芬       c.LPS和药物X       d.药物X
②若要进一步证明LPS通过激活NTS和AP脑区神经元引发疾病行为,除了“在没有LPS的情况下激活上述脑区神经元,疾病行为发生”这一实验证据外还需补充的证据是______
(3)由文中第三段信息可知,在疾病行为产生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是位于______(NTSAP)脑区的______(同时表达神经肽A和P/只表达神经肽A)的神经元。
(4)请从物质与能量的角度分析,“躺平”行为有助于动物适应生存环境变化的原因______
2023-04-13更新 | 303次组卷 | 2卷引用:期中模拟卷(北京专用)-学易金卷: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2 . 当人体注射了用禽流感病毒蛋白制备的疫苗后,体内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吞噬细胞加工处理和提呈抗原
B.产生针对该禽流感病毒蛋白的抗体
C.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消灭被疫苗感染的细胞
D.形成能识别该禽流感病毒蛋白的记忆细胞
2023-04-12更新 | 137次组卷 | 16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3 . 癌症的免疫疗法通过重新激活抗肿瘤的免疫细胞,克服肿瘤的免疫逃逸,在癌症治疗方法中取得越来越突出的地位,科研人员在不断研究中发现多种免疫治疗方法的结合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途径之一。
(1)癌细胞由于______突变导致其表面物质发生改变,如某些种类癌细胞表面高表达膜蛋白PSMA和PD-L1,如图PD-L1能抑制T细胞的活化,使癌细胞发生免疫逃逸。临床上可利用PD-1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癌症治疗,据图1推测,其原因是______。但此种方法对一些肿瘤无效。
(2)CD28是T细胞表面受体,T细胞的有效激活依赖于CD28在癌细胞与T细胞结合部位的聚集。因此,科研人员尝试构建既能结合PSMA,还能结合CD28的双特异性抗体PSMA×CD28,诱导T细胞定向杀伤癌细胞,如下图2。

制备过程为:先将______分别注射到小鼠体内,分离出B淋巴细胞,诱导其与小鼠的______细胞融合,筛选得到两种杂交瘤细胞,再诱导两种细胞融合。成功融合的细胞会表达两种L链和两种H链,由于______而产生多种抗体,因此还需进行筛选才能获得所需的双特异性抗体PSMA×CD28。
(3)科研人员将癌细胞和T细胞共同培养,加入不同抗体,比较不同抗体对T细胞活化的作用。实验各组由活化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IL-2含量如下图3,结果说明______

(4)共同培养癌细胞和T细胞,经处理形成图4所示的细胞结合部位,再均分为两组,A组中加入非阻断性PD-1单抗(与PD-1结合后,PD-1仍可和PD-L1结合),B组加入正常PD-1单抗,两组均加入蓝色荧光标记的CD28单抗,观察荧光分布,结果如下图4。请据此实验解释(3)中双特异性抗体PSMA×CD28与PD-1单抗联合使用对T细胞激活的影响______

2023-03-31更新 | 1942次组卷 | 12卷引用:期中模拟卷(北京专用)-学易金卷: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
4 . MHC作为重要的免疫分子,具有个体特异性和物种多态性,MHCII表达于抗原呈递细胞(APC),抗原呈递细胞将处理后的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Th),启动人体特异性免疫(如右图),左图为给不同个体注射相同疫苗后,对机体抗原一MHC结合力和Th增殖强度的测定结果。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辅助性T细胞(Th)可激活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B.抗原一MHC结合力与Th增殖强度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
C.MHCII表达于抗原呈递细胞,与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
D.注射相同的疫苗后,不同人的特异性免疫激活程度一样
5 . 小鼠皮肤受刺激后,受刺激区域TRPV1神经元被活化进而出现红肿等炎症症状,此时在受刺激区域附近检测到大量辅助性T细胞、细胞因子IL﹣17以及CGRP(一种由TRPV1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注射Na+通道抑制剂、CGRP拮抗剂的小鼠均可使免疫反应显著减弱。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CGRP为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
B.TRPV1的活化可激活特异性免疫反应
C.神经系统对免疫系统有调节作用
D.推测给小鼠注射抗IL﹣17抗体,皮肤炎症会加剧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6 . 奥密克戎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一种变异毒株,机体可对此病毒产生免疫反应,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因子与此病毒特异性结合后传递给 B 细胞
B.记忆 T 细胞可与再次入侵的病毒结合并使其裂解
C.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 B 细胞
D.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此病毒结合后可被吞噬细胞吞噬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7 . 某流感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可能会引起的免疫反应有(       
A.人体主要由吞噬细胞特异性吞噬并消灭该病毒
B.人体主要通过加强细胞呼吸来抵御该病毒
C.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与宿主细胞接触并使其裂解
D.浆细胞分泌抗体与该病毒结合形成沉淀
2023-01-17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宣武外国语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8 . 树突状细胞是一种抗原呈递细胞,能有效激发 T 细胞免疫应答,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树突状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
B.树突状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
C.T 细胞接受抗原呈递后即可裂解被侵染的靶细胞
D.图中所示过程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9 . 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①切除胸腺后,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都受影响
②过敏是由于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正常组织
③大面积烧伤病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减弱,容易产生感染
④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属于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A.②③B.①②C.②④D.①④
10 . 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传递 抗原的功能。下图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请回答问题:

(1)免疫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是免疫防御,_______
(2)具有摄取、处理及传递抗原能力的细胞,除树突状细胞外还有_______等。
(3)T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它产生的_______可作用于已被少数抗原刺激的细胞,并 促进其增殖分化。
(4)DC免疫疗法是通过采集患者自体的外周血液,在体外诱导培养出大量DC细胞,使之 负载上肿瘤抗原信息后再回输给患者。这些DC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后,还可诱导 T 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_______精确杀伤肿瘤细胞,同时,还能使机体产生免疫记忆,具有防止肿 瘤复发的功效。
(5)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免疫相比,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_______。(至少写出两点)
2022-12-02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师范大学芜湖附属学校 202 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