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免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7 道试题
1 . CD226和TIGIT是表达于T细胞、NK细胞等淋巴细胞表面的分子,可竞争性结合抗原呈递细胞(APC)表面的CD155分子,从而分别活化和抑制相关淋巴细胞,TIGIT与CD155的亲和力高于CD226。研究表明,CD155分子也在多种肿瘤细胞上过量表达,若肿瘤细胞上CD155分子的丢失,则能通过肿瘤内在机制减少肿瘤的生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PC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等,可以特异性摄取、加工处理抗原
B.正常情况下,TIGIT发挥作用有利于防止机体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C.CD155分子在肿瘤细胞中的过量表达既有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又有帮助肿瘤细胞逃避免疫自稳的作用
D.增强CD226的表达及研发使用TIGIT单克隆抗体,均可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胰腺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尚无治愈晚期胰腺癌的有效手段。
(1)为了评估有氧运动对胰腺肿瘤生长的影响,研究者给小鼠植入胰腺癌细胞制备出胰腺癌模型小鼠,控制模型小鼠在跑台上进行低强度的有氧运动。28天后手术取出肿瘤组织,检测结果如下图1、图2,发现低强度有氧运动之后,肿瘤发生了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者对肿瘤组织中免疫细胞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如图3,发现28天低强度有氧运动后,肿瘤组织中的________细胞显著增多,________细胞显著减少。

(3)为研究MDSC和胰腺肿瘤之间的关系,研究者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在下表中完善实验设计。

组别

小鼠类型

处理

肿瘤体积和质量

对照组1

裸鼠(无特异性免疫)

植入胰腺癌细胞

a

实验组1

__________

__________

b

对照组2

健康小鼠

植入胰腺癌细胞

c

实验组2

__________

__________

d

研究者通过分析各对照组和实验组肿瘤体积和质量,得出了MDSC细胞通过抑制小鼠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促进胰腺肿瘤的生长的结论。请你据此结论,推测a、b、c、d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4)科学研究中,实验材料的选择对实验能否取得成功至关重要,下列关于裸鼠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裸鼠可能是先天性胸腺缺陷的突变小鼠
B.裸鼠抵抗力低下,易患各种疾病而死亡
C.裸鼠在肿瘤学、免疫学、有效药品的筛选方面有重大价值
D.裸鼠繁殖力强,饲养条件简单,是研究免疫学机理的理想动物模型
E.裸鼠不排斥来自异种动物的组织移植,可作为移植人类恶性肿瘤的受体
2023-04-14更新 | 60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届山东省泰安肥城市高三学业仿真模拟生物试题(二)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为寻找有效的抗原来研发新冠疫苗,用新冠病毒蛋白(S、N、M、E)分别对小鼠进行免疫,一段时间后提取血清并注射给模型小鼠,然后用等量的新冠病毒感染模型小鼠,检测肺部组织中病毒含量,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注射S蛋白疫苗会引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若用灭活的病毒免疫小鼠,则血清中含有多种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
C.最好选择S蛋白制备疫苗,因注射S免疫血清组病毒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D.从感染后1天到3天,对照组小鼠病毒含量下降的原因是免疫系统清除一部分病毒
4 . 癌症的免疫疗法通过重新激活抗肿瘤的免疫细胞,克服肿瘤的免疫逃逸,在癌症治疗方法中取得越来越突出的地位,科研人员在不断研究中发现多种免疫治疗方法的结合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途径之一。
(1)癌细胞由于______突变导致其表面物质发生改变,如某些种类癌细胞表面高表达膜蛋白PSMA和PD-L1,如图PD-L1能抑制T细胞的活化,使癌细胞发生免疫逃逸。临床上可利用PD-1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癌症治疗,据图1推测,其原因是______。但此种方法对一些肿瘤无效。
(2)CD28是T细胞表面受体,T细胞的有效激活依赖于CD28在癌细胞与T细胞结合部位的聚集。因此,科研人员尝试构建既能结合PSMA,还能结合CD28的双特异性抗体PSMA×CD28,诱导T细胞定向杀伤癌细胞,如下图2。

制备过程为:先将______分别注射到小鼠体内,分离出B淋巴细胞,诱导其与小鼠的______细胞融合,筛选得到两种杂交瘤细胞,再诱导两种细胞融合。成功融合的细胞会表达两种L链和两种H链,由于______而产生多种抗体,因此还需进行筛选才能获得所需的双特异性抗体PSMA×CD28。
(3)科研人员将癌细胞和T细胞共同培养,加入不同抗体,比较不同抗体对T细胞活化的作用。实验各组由活化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IL-2含量如下图3,结果说明______

(4)共同培养癌细胞和T细胞,经处理形成图4所示的细胞结合部位,再均分为两组,A组中加入非阻断性PD-1单抗(与PD-1结合后,PD-1仍可和PD-L1结合),B组加入正常PD-1单抗,两组均加入蓝色荧光标记的CD28单抗,观察荧光分布,结果如下图4。请据此实验解释(3)中双特异性抗体PSMA×CD28与PD-1单抗联合使用对T细胞激活的影响______

5 . 甲型流感病毒(IAV)是一种RNA包膜病毒。IAV表面存在2种糖蛋白,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前者帮助病毒识别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后者促进病毒膜与宿主膜的融合释放病毒基因组。下图1表示双抗夹心胶体金法检测甲流的抗原检测试剂盒内部试纸条的构造,其中抗体1、抗体2分别是以HA,NA为抗原制备的单克隆抗体,抗体3是针对抗体1的抗体,抗体2和抗3分别固定在试纸条的检测线(T线)和质控线(C线),抗体1进行了胶体金标记,若抗体1在T线或C线大量聚集,将使该处显红色。图2是4个人的检测结果。

(1)甲流病毒(IAV)首次进入人体时,激活B细胞的第二信号是____________;第二次进入人体时,___________细胞可以产生抗体,抵御病毒的侵染。
(2)病毒进入人体后,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功能过强可引起“细胞因子风暴”,细胞因子在细胞免疫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
(3)图2表示4个人检测的结果,其中可以确定没有甲流病毒的(阴性结果)是__________,检测结果无效的是___________。分析结果甲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
2023-03-24更新 | 6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山东省枣庄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6 . 免疫应答的特殊性与记忆包括三个事件:①对“非己”的分子标志进行特异识别;②淋巴细胞反复分裂产生数量大的淋巴细胞群﹔③淋巴细胞分化成特化的效应细胞群(浆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等)和记忆细胞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事件①中,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直接识别胞外病原体
B.事件②中,辅助性T细胞异常增多可能诱发自身免疫病
C.事件③中,效应细胞群和记忆细胞群协同杀灭和清除入侵病原体
D.针对异体器官移植,事件③中只需要细胞毒性T细胞的参与
7 . 恶性肿瘤往往先向淋巴结初始转移形成淋巴结转移瘤,再经淋巴结实现远端转移。科学家开展实验探索肿瘤初始转移的机制以及淋巴结转移对远端转移的影响。
(1)正常情况下,原位瘤细胞转移至淋巴结会激活NK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前者非特异性杀伤瘤细胞,后者则在辅助T细胞分泌的_____________的作用下,经_____________过程产生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瘤细胞。
(2)将原位瘤细胞FO和淋巴结转移的瘤细胞LN6等量接种于同一健康小鼠体内进行研究,过程如图1。

①已知FO和LN6的增殖能力无显著差异,图1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向淋巴结转移的能力更强。
②为排除红绿荧光蛋白可能存在的检测差异干扰实验结果,需增设一组实验,大致思路为____________
(3)为探究原位瘤细胞初始转移的机制,科研人员又开展了如下实验:
①将FO中编码MHC-1分子关键蛋白的基因敲除,再将其接种于小鼠体内,发现其向淋巴结转移的能力降低,但去除该小鼠的NK细胞后其转移能力恢复。说明NK细胞通过识别_____________(高表达/低表达)的MHC-1杀伤瘤细胞。
②PD-L1可与T细胞表面的特定蛋白结合,抑制其杀伤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原位瘤细胞通过调节MHC-1分子和PD-L1的表达量,抑制NK和T细胞的杀伤作用,以增强转移能力。请在表格中填写“高”或“低”,将支持上述结论的实验结果补充完整______

肿瘤细胞的类型

MHC-1分子表达量

PD-L1分子表达量

来自于正常小鼠的淋巴结转移瘤

来自于T细胞缺失小鼠的淋巴结转移瘤

来自于T和NK细胞缺失小鼠的淋巴结转移瘤

(4)细胞因子TCF-β能促进调节性T细胞的增殖,从而加强后者对辅助T细胞的抑制作用。科研人员将FO和LN6接种在野生型小鼠体内,检测该小鼠血清中的TGF-β浓度和瘤细胞远端转移率(图2);又将不同类型的瘤细胞混合DT毒素(可清除调节性T细胞)接种于小鼠体内,检测瘤细胞的远端转移率(图3)。

综合上述相关信息和免疫学相关知识可知,淋巴结转移可____________(促进/抑制)远端转移,其可能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
2023-03-19更新 | 1287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8 .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型血液肿瘤,CD38是一种糖蛋白,在MM细胞中呈现过表达的状态。目前,抗CD38单克隆抗体免疫疗法已成为治疗MM的重要途径,NK细胞是该途径中的主要效应细胞,能释放穿孔素、颗粒酶等细胞毒性物质杀死MM细胞,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M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B.单克隆抗体、穿孔素和颗粒酶属于细胞因子
C.由NK细胞介导的MM细胞死亡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D.抗CD38单克隆抗体可以与FcyR与CD38两种受体相结合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9 . 抗原可分为TI-Ag和TD-Ag两类。TI-Ag直接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IgM抗体而不需要辅助性T细胞的辅助,只引起体液免疫,且不产生免疫记忆;TD-Ag在辅助性T细胞的辅助下才能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IgG抗体。且产生免疫记忆,TD-Ag 还能引起细胞免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细胞同时结合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才能分化为分泌IgM抗体的浆细胞
B.TD-Ag能引起先天性胸腺缺陷的突变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C.肺炎链球菌表面的TI-Ag可用于研制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的疫苗
D.TD-Ag 引发的二次免疫反应中,B细胞可增殖分化成产IgG抗体的浆细胞
10 . H7N9是一种能感染人的流感病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H7N9流感康复者产生的抗体可以消灭H7N9
B.H7N9突破人体两道防线后引发特异性免疫
C.呼吸道黏膜的清扫作用有利于抵御H7N9的入侵
D.与正常人相比,器官移植受体通常更易感染H7N9
2023-03-05更新 | 5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