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植物激素的产生、分布和功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植物叶片中的激素主要由叶尖部位合成,植物叶片的脱落受激素的调节。图甲是叶柄离层部位的示意图,图乙是叶柄离层两侧远基端(远离茎的一侧)和近基端(靠近茎的一侧)的生长素浓度与叶片脱落关系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生长素由色氨酸转变而成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B.据图分析,叶片脱落的原因是近基端的生长素浓度大于或等于远基端的生长素浓度
C.幼叶生长素浓度高,高浓度的生长素会促进乙烯的合成,导致幼叶脱落
D.决定叶片脱落的往往不是激素的绝对含量,而是激素的相对含量
2 . 某研究小组以福鼎大白茶为研究对象,采用黑网、红网、蓝网遮阴处理以改变茶树生长的光环境,以自然光照条件下生长的茶树为对照组,检测不同遮阴处理下茶树叶片的植物激素水平,相对含量变化如下表。

植物激素

对照组

黑网组

红网组

蓝网组

脱落酸

0.98

0.97

0.51

1.76

赤霉素

0.96

0.95

1.36

1.98

生长素

0.95

0.94

1.21

1.86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不同遮阴处理下激素含量变化不同可能与体内不同的光敏色素有关
B.蓝网遮阴处理对茶树叶片中检测的三种激素积累均表现为促进作用
C.红网遮阴处理脱落酸含量的变化可引起植株抗逆性增强
D.黑网遮阴处理导致光照强度减弱,而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可能未发生改变
3 . “唤醒沉睡的种子,调控幼苗的生长,引来繁花缀满枝,瓜熟蒂落也有时。”徜徉小诗意境,思考科学问题。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A.“唤醒沉睡的种子”与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有关
B.生长素仅通过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和细胞核分裂调控“幼苗的生长”
C.果农适时修剪果树以促进侧枝发育,有助于果树“繁花缀满枝”
D.“瓜熟蒂落也有时”主要与乙烯、脱落酸两种植物激素有关
2024-03-16更新 | 1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八市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生物试题
4 . 干旱胁迫下,植物根系能迅速合成脱落酸(ABA),引发保卫细胞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导致其胞内渗透压降低,气孔关闭从而降低了植物水分的蒸发,其分子机制如图1 所示。研究小组用ABA 处理后,测定保卫细胞中的相关指标,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BA需要从根部极性运输至叶片才能作用于保卫细胞
B.ABA 使保卫细胞膜上Ca2+通道开放,导致其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C.胞质 Ca2+浓度出现第二个峰值,可能与液泡膜上Ca2+通道开放有关
D.ABA 使保卫细胞中K+浓度降低和Cl-浓度降低,导致细胞失水气孔关闭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表示赤霉素对生长素及生长素对植物组织合成激素A的作用机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的a表示高浓度,b表示低浓度
B.图中不能体现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
C.此图说明生长素和赤霉素具有协同作用
D.图中的A激素是乙烯,可以促进果实的成熟和脱落
6 . 油菜素内酯是一种甾体物质,与动物的性激素、昆虫的蜕皮激素等元素组成一致、结构相似。盐胁迫会抑制种子萌发,为研究油菜素内酯对盐胁迫下种子萌发的影响,某兴趣小组用玉米种子做了如下实验,第1组没有施加盐胁迫,第2~6组是在相同浓度的NaCl胁迫下进行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油菜素内酯组成元素为C、H、O
B.在调节种子发芽过程中,油菜素内酯与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起协同作用,与脱落酸的作用效果相反
C.油菜素内酯可以缓解盐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且表现出低浓度促进萌发,高浓度抑制萌发
D.油菜素内酯能促进细胞分裂和伸长,原因可能与油菜素内酯能促进蛋白质合成有关
7 . 脱落酸(ABA)参与许多植物生理过程的调节,其中有如种子成熟等长期反应,也有如气孔运动等短期反应。脱落酸信号转导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没有ABA的情况下,负调节因子抑制正效应因子的活性,使其和响应基因处于静止状态
B.正效应因子被激活并磷酸化其下游响应因子,进而表现出相应的生理反应
C.ABA通过与受体结合,组成细胞结构,影响基因表达,从而起到调节作用
D.短期生理反应可能是ABA诱导的膜两侧离子流动的结果
8 . 双子叶植物在破土前,子叶和顶端分生组织及一部分下胚轴组织向下弯曲,形成弯钩状结构,由弯钩处的下胚轴优先接触土壤,这个局部特化的组织称为“顶端弯钩”(如图1)。研究发现,生长素在弯钩的外侧浓度低于内侧,并且多种植物激素参与弯钩的形成,其部分分子调控机制如图2。当双子叶植物出土后,生长素的分布发生改变,导致弯钩打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顶端弯钩的形成体现了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
B.对于顶端弯钩的形成,乙烯与赤霉素表现为协同作用,与茉莉酸表现为拮抗作用
C.水杨酸通过抑制EIN3/EIL1活性,从而抑制HLS1基因表达,抑制顶端弯钩形成
D.出土后,顶端弯钩外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内侧,生长速率大于内侧
9 . 科研人员将拟南芥幼苗分别置于含一定浓度的ACC(乙烯前体,分解后产生乙烯)、1AA(噪乙酸)和二者的混合培养液中培养,发现几组实验都能够抑制根的生长,此为实验一、为了进一步探究ACC如何抑制根的生长,科研人员又将拟南芥幼苗分别放在含有不同浓度的ACC培养液中培养,测得IAA的浓度随着ACC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此为实验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中抑制根生长的IAA浓度相对较高
B.抑制根生长的IAA溶液可能促进茎生长
C.实验一需设置3组,实验前后都要测量根的长度
D.ACC有可能通过促进IAA的合成来抑制根的生长
10 . 分蘖是禾本科等植物在近地面处发生的分枝,对产量至关重要。科研人员发现了一株水稻多分蘖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其分蘖芽中细胞分裂素浓度较高,而生长素无显著差异。用细胞分裂素合成抑制剂与外源NAA(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突变体后,结果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较高的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比值导致突变性状
B.抑制细胞分裂素合成能减少突变体的分蘖数
C.水稻的分蘖过程受到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
D.外源NAA处理抑制了突变体分蘖芽的生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