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0 道试题
1 . 布氏田鼠是草原的主要害鼠,喜栖于植被低矮稀疏的环境,其天敌有草原雕、草原狐等。某研究小组研究道路和放牧等干扰对布氏田鼠种群动态的影响,在放牧草场和禁牧草场内,沿道路的平行方向,由近及远各设置4组样地,调查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布氏田鼠天性警觉,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时结果会偏小
B.与禁牧草场相比,放牧草场由于牲畜啃食而有利于布氏田鼠的生存
C.道路附近田鼠的种群密度偏大与其天敌对道路、车辆趋于回避有关
D.天敌对布氏田鼠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
2 . 调查法是研究种群和群落特征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调查农田中蝗虫卵的密度,可反映该农田中蝗虫数量的变化趋势
B.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都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C.用抽样检测法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应先盖盖玻片后加培养液
D.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与黑光灯诱捕法调查种群密度都利用了动物的趋光性
2024-01-3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3 . 由于非法狩猎,草原上狮子的数量急剧减少,使一直生活在密林地带的林羚敢于进入草原地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角度进行划分,林羚属于消费者
B.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循环利用的
C.狮子捕食了一只林羚,这只林羚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到狮子体内
D.调查狮子和林羚的种群密度可以分别采用红外触发相机和标记重捕法
4 . 树线是指天然森林垂直分布的海拔上限,树线以上为高山灌丛和草甸。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全球树线持续向高海拔迁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树线之上和树线之下的植物群落明显不同,主要受温度的影响
B.生态学家常采用样方法对植物的类型和种群密度进行调查
C.在全球变暖树线向高海拔迁移的过程中,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
D.树线之上与树线之下的植被分布特点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2024-01-26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山东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月考生物试题
5 . 生态系统的分解是死有机物的逐步降解过程。分解时死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的过程称为矿化,矿化与光合作用时无机物的固定正好是相反的过程。研究人员常用分解指数k来衡量一个生态系统中死有机物的分解状况,k=I/X,I表示死有机物年输入总量,X为系统中死有机物现存总量。某果园生态系统中果树、害虫和杂食鸟之间的食物关系及其能量去向如图所示。

(1)果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起矿化作用的是_______。调查某种果树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逐个计数法,原因是_______
(2)图中字母表示该果园中流入不同去向的能量值。若甲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则杂食鸟粪便中能量的去向包含在_______中(用字母表示)。果树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可以表示为_______(用字母表示)。该食物网中,若杂食鸟的食物比例由果树:害虫=1:1,调整为果树:害虫=1:3,那么调整后杂食鸟获得的能量值是原来的_____(用分数表示,假设传递效率为10%)。
(3)从分解者的角度,提出合理的可以升高果园分解指数的具体措施_______(写出2点)。
2024-01-23更新 | 2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23-2024学年高三1月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6 . 环境DNA(eDNA——环境中的总DNA)技术在鱼类生态学中应用的基本方法是:从目标水体环境(如池塘)中获得eDNA,对鱼类科、属、种等的特定核酸序列扩增、定量和测序。应用该技术理论上不易实现的是(     
A.外来物种入侵的监测B.种群年龄结构的建立
C.两个种群密度的比较D.两个物种生物量的比较
7 . 群落中某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称为相对多度。科学家统计了某退耕地中五种草本植物相对多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裂科草和须芒草能将土壤中硝酸盐和氨态氮的浓度降到更低水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演替时间10到40年间,草地早熟禾因其相对多度最高而成为优势种
B.可以采用目测估计法对样方中植物的相对多度进行统计进而绘制以上图像
C.草地早熟禾在演替时间10-20年间种群密度达到最大
D.剪股颖被淘汰的原因可能是对土壤中低水平氮元素的利用率更低
8 . 芨芨草是大型丛生植物,茎叶坚硬。伯劳鸟是小型捕食性鸟类,经常停留在芨芨草上捕鼠。芨芨草旁常见鼠洞,茎叶有被鼠咬断现象。为探究捕食风险对不同密度布氏田鼠的影响,科研人员在某草地设置围栏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样方法调查芨芨草的种群密度会产生较大误差
B.布氏田鼠会主动改造生存环境从而降低捕食风险
C.低密度布氏田鼠在有捕食风险时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D.高密度布氏田鼠可有效降低捕食风险带来的繁殖抑制
9 . 为掌握蚊虫种群构成及消长规律,为蚊类及蚊媒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研究人员对某地一年中各月主要蚊虫平均密度(设置特制灯光诱捕并统计)进行统计并绘制相关曲线,结果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由图可知,库蚊和伊蚊种群密度变化呈现季节性变化
B.一年中影响蚊种群密度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C.蚊虫可以用标志重捕法来估算它们的种群密度
D.冬季和早春季节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可降低蚊虫环境容纳量
10 . 濒危动物保护、农田杂草状况调查、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预报等,都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样方法调查杂草猪殃殃的种群密度时,样方的多少不会影响调查结果
B.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能够准确反映出该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田鼠的密度时,鼠的记忆力较强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小
D.调查猛兽种群密度时不适合用标记重捕法,可利用红外触发相机进行调查
2024-01-19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1月期末生物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