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9 道试题
1 . 下列调查种群密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不只适用于植物
B.调查蝗虫种群密度,应选择草多的地方
C.种群密度的调查要考虑季节变化的影响
D.对于个体较大、数量较少的生物可采用逐个计数法统计种群数量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下列有关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昆虫的种群密度都可以用黑光灯诱捕法来估算
B.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处于样方内和四周边线上的植株都计数
C.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标记物不能太大,也不能过于醒目
D.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可调查种群密度的真实值
2022-05-22更新 | 23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师范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3 . 下列有关实验方法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某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B.样方法调查时,样方取样要随机
C.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是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常采用的取样方法
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如果所做的标记物部分脱落则计算值比实际值偏小
4 . 梵净山位于铜仁市境内其山形复杂,环境多变,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全球为数不多的生物多样性基地。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梵净山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一般大于草原群落
B.梵净山从山麓到山顶的植被分布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C.梵净山区域内的生物可通过捕食等种间关系协同进化
D.可用红外触发相机统计梵净山境内黔金丝猴的种群数量
5 . 我国各地持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有效保障,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稳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地区种植的作物、养殖的动物、栽培的观赏植物等都要与当地的环境相适应且要考虑环境容纳量,即要遵循生态工程建设的___________原理。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遵循生态学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___________的同步发展。
(2)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森林中出现大面积病虫害、鼠害的可能性更低,说明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____________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为控制害虫对作物的危害,需要及时调查其种群密度,对具有趋光性的昆虫,可用___________法调查,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有___________
(3)氮元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是不断循环的,但是还要往农田生态系统中不断施加氮肥,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作物秸秆的还田与燃烧相比,好处是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023-03-06更新 | 2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云南省大理市辖区高三区域性规模化统一检测理综生物试题
6 . “竞争干扰假说”认为在食物有限的环境中,随着群体的增大,个体会增加取食速度以获得更多的食物;“群体警戒假说”指随着群体增大,群体发现天敌攻击的概率增加导致群体中成员的警戒水平下降。每年入冬时期,大量的红嘴鸥就会飞抵昆明越冬。翌年3月底到4月初开始返回繁殖地繁衍后代。相关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1)为研究红嘴鸥的数量特征,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法对红嘴鸥进行调查。
(2)每年入冬时期,大量的红嘴鸥就会飞抵昆明越冬,翌年3月底到4月初开始返回繁殖地,体现了种群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__;像红嘴鸥这样鸟类的迁徙,体现了群落结构的____________特点。
(3)据图可知,集群型红嘴鸥较非集群型红嘴鸥花费更多时间觅食,较少时间警戒,依据“竞争干扰假说”和“群体警戒假说”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年红嘴鸥的飞抵,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往观赏和投喂。作为游客,你将会怎样文明观鸥? _____________________
7 . 草原上植被丰富,是各种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分布广泛的区域。为研究草原生态系统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科研工作者开展了各种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要调查草原上某种有蹄类动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粪堆计数法,即在一定的样方内统计单位时间内新增的粪堆数,以此来估算种群密度,与标记重捕法相比,该方法的优点是_____(答出1点);取样的关键是_____,除此之外还要考虑气候条件的变化影响,如果调查时正好碰上下雨天气,且日均排便量不变,调查的结果可能会_____(填“偏大”或“偏小”)。
(2)草原上野兔众多,狼能够依据野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野兔,野兔也同样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以上包含的信息类型是__________,该事例说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_____的作用。
(3)肉食动物在捕食时会采取一定的策略,以减少捕食过程当中的能量消耗,从而获得最大的能量收益。如果捕食过程当中所消耗的能量大于所获得的能量,动物宁愿选择不捕食,该理论被称为捕食者的“最大收益理论”。根据此理论分析,捕食者捕食的大都是被捕食者中老弱病幼的个体的原因是_____
8 . 白尾鹿因奔跑时尾翘起,尾底显露白色而得名,多栖息于森林中,善游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鹿之一。雌性白尾鹿在生殖季节需要摄入大量营养,营养不足会导致其体内胚胎死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某森林中白尾鹿的种群密度时不能采用样方法
B.白尾鹿的性别比例影响其出生率,进而影响其种群密度
C.根据年龄结构可将种群划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D.当白尾鹿的数量达到K值时,该种群的数量不再发生变化
9 . 生态交错区又称群落交错区,是两个或多个生态地带之间( 或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在不同群落的交错区内,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较之于相邻群落均有所增加,生态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森林和草原相邻的交错区是生物多样性极高的生态系统,回答下列问题:
(1)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森林中某种植被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为了使调查数据更准确,在布设样方时应该注意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3)某生态交错区中的两种小鸟正在争相取食野牛身上的寄生虫,小鸟、寄生虫、野牛几种物种间所包含的种间关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态交错区的抵抗力稳定性比周围生态系统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1-06更新 | 2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云南省昆明市曲靖市一中高三上学期高考复习质量监测卷(三) 理综生物试题
10 . 异龙湖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淡水湖泊之一,有“第二西湖”的美称。请分析和解决下列问题。
(1)在异龙湖综合治理之前,周围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排放到湖中,出现了部分水生植物和动物死亡的现象。经检测发现,在部分鸟类体内,一些重金属的浓度超过了其在环境中的浓度,生物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之为___________
(2)在实行退田还湖等一系列治理措施后,异龙湖区域水生植物、动物等不断增加从而提高了异龙湖的____________能力,更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若要调查湖中红嘴鸥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湖区内生态位相似的物种要通过____________相互夺取生态位,生态位的出现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__________的结果。
(4)异龙湖曾经是水体富营养化的湖泊之一。2019年异龙湖管理局在湖中投放了共85万尾鲢鳙鱼用于治理。通过三年的“以渔净水”,蓝细菌密度得到控制,湖水富营养化问题得到改善。请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角度分析,“以渔净水”的原理是__________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