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0 道试题
1 . 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防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采用标记重捕法对该草原田鼠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发现在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环境中增加田鼠的天敌数量不会影响田鼠种群的K
B.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通常要高于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而死亡率则相反
C.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标记物容易脱落,估算数值会偏小
D.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田鼠种群数量增长模型应为Nt=N0λt,λ为1.015
2 . 科研人员对A(蚜虫不能钻过甲装置中的细孔纱布,将A装置置于大田中)、B(围栏放牧)两个相对封闭的系统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调查研究。之后又对某森林植物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如图丙所示,据图分析以下有关问题:

(1)蚜虫与棉花叶、羊与青草之间的种间关系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两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中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分别对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决定A、B两系统中种群数量变化的特征是____________
(4)D、E两图所示曲线在ab时间段内出现了显著的差异,原因是____________
(5)图C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____________,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____m2
3 . 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淡水湿地,由于食性广、繁殖快等原因,福寿螺可迅速在野外建立庞大的种群,对当地农业和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危害,已成为我国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的主要农业害虫,且发生面积不断扩大。此外,福寿螺还是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的中间宿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小组在某湿地开展了福寿螺密度变化的调查研究。
①取样时,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应注意:______要适宜: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
②调查结果表明,植被盖度(植物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与样本面积的比值,反映植被的茂密程度)、鱼类出现频次等对福寿螺的密度有重要的影响。
Ⅰ.如图1所示,在此湿地内,栖息地中植被越茂密,福寿螺的密度越大,原因可能是______(答出2点即可).
Ⅱ.如图2所示,福寿螺的数量与鱼类出现频次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鱼类出现频次较多的区域中福寿螺密度较小,鱼类与福寿螺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2)在农田中,有稻农用五氯酚钠(65%)防治福寿螺,起到较好的治理效果。与该方法相比,在稻田和沟渠中放鸭群也可以有效地降低当代和下一代福寿螺的种群密度,其优点是:______(答出1点即可)。
(3)某地区居民素有生食或半生食螺肉、生鱼虾等习俗,增加了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危险度,为防止被福寿螺寄生虫感染,从个人和社会角度考虑,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是:______(答出2点即可)。
4 . 调查法是生物学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在分布密集的地块进行随机取样
B.调查沿河岸分布的某植物种群密度时,宜采用五点取样法
C.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将培养液滴在盖玻片边缘,让其自行渗入
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鸟类的种群密度,若标记个体死亡会使调查值比实际值偏小
5 .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一定偏大的是(       
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
B.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C.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
D.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数量时,未统计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6 . 飞机草原产中美洲,于上世纪20年代作为香料被引人泰国,随后经由越南、缅甸等国扩散至我国云南。飞机草能产生某种化学物质,抑制邻近植物的生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是(       
A.大量引种飞机草可提高农民经济效益和本地物种丰富度
B.适当增加样方数量可提高调查飞机草种群密度的准确性
C.飞机草分泌的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的化学物质在群落演替中发挥重要作用
D.扩散到野外草地的飞机草可能会改变该地区其他草本植物的生态位
7 .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简称“三有名录”。寿带鸟最近被加入“三有动物保护名录”,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寿带鸟的食物和天敌都属于影响该种群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
B.野生动物的经济、科学研究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对该鸟栖息地、天敌、增长曲线、年龄结构的研究都属于种群范畴
D.对于数量极少的濒危生物可以用逐个计数法获得种群密度等研究数据
8 . 苹果树间杂草是蚜虫天敌的良好栖息地,适当引入蚜虫天敌可实现“以草养虫”“以虫治虫”;秋冬季节,苹果树间杂草倒伏腐烂后成为有机肥,又实现了“以草肥田”。这一生态农业模式给当地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果树蚜虫的种群密度
B.果园生态系统中,果树、蚜虫和蚜虫的天敌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C.“以虫治虫”属于生物防治,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以草肥田”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9 . 苹果蠹蛾是目前对我国经济林树种苹果危害严重的入侵害虫之一,对我国重要苹果产区构成严重威胁,研究小组对某果园开展了相关调查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苹果蠹蛾的成虫具有趋光性,若要调查人工苹果林中苹果蠹蛾成虫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法。
(2)传统的苹果蠹蛾防治方法多以化学防治为主,长期使用某种农药防治苹果蠹蛾,会导致苹果蠹蛾种群的抗药性增强,请从进化的角度分析抗药性增强的原因是_____
(3)利用昆虫信息素进行苹果蠹蛾防治是目前推广的新手段,使用昆虫信息素可诱杀苹果蠹蛾雄性个体,从而破坏苹果蠹蛾种群的_____,影响出生率从而使_____降低。上述防治方法属于_____防治,其优势是_____(答出1点即可)。
2023-12-26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一)理综生物试题
10 . 不同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据不同的生态位,生物群落中某一物种所栖息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称为基础生态位,而生物群落中某一物种实际占有的生态空间称为实际生态位,回答下列问题:
(1)群落中的不同生物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呈现出了群落空间结构中的___________结构,这样有利于___________
(2)可通过调查生物在不同条件下的某环境中的___________来分析其基础和实际生态位,调查发现,有些生物的实际生态位小于基础生态位,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3)研究某种生物的生态位,一般要以调查为基础,例如可用___________法调查鸟的种群数量。
2023-05-08更新 | 2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云南省昆明市一中高三第九次考前适应性训练理综生物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