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草原毛虫是危害高原牧区草类草地的主要害虫之一,其采食行为改变了草地植物的群落结构。科研人员研究了草原毛虫对高寒草小嵩草草地植被群落的地上生物量、植被盖度(植物覆盖地面的百分率)、群落高度(植物的平均高度)以及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1)草原毛虫在该草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属于______________营养级,调查草原毛虫的密度应采用______________
(2)研究过程中随机选取若干个实验小区,每个小区设计毛虫移除(实验组)和不移除 (对照组)2个处理,在每个实验小区用________ (填调查方法)调查植物种类,记录每种植的个体数、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部分结果如下。

①由上表可知,移除草原毛虫后,杂类草植物地上生物量显著降低,不利于杂类草植物的有性生殖,使___________,直接导致杂类草植物的种群密度下降。据表推测,草原毛虫主要采食___________类植物,这种选择性采食改变了各种植物间___________关系(的强弱),使力量对比发生了改变。
②由上图数据可知,草原毛虫对群落高度影响较大,表明草原毛虫在采食时,以植物___________(填“地上”或“地下”)部分为食,这里群落高度的改变(由平均高度3.8cm降至3.0cm),___________ (填“影响”或“不影响”)群落的垂直结构。
(3)科研人员发现,虽然草原毛虫对草地植被盖度和地上总生物量影响不大,但却降低了草原植物的多样性,说明草原毛虫可以改变群落的___________方向,加剧草地退化,阻碍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9-08-08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三次模拟生物试题
2 . 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都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
B.用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可精确地计算出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C.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般不需要建立数学模型
D.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均属于种群的特征
3 . 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500 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该兔群的K值为10000只。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调查发现此生态系统中该兔种群数量为3600只,则该生态系统中兔的种群密度为7. 2只/km2
B.该生态系统中的细菌和真菌都属于分解者,它们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C.该食物网中共有三条食物链,其中鹰占有三个营养级,既是次级消费者,也是三级、四级消费者
D.假设鹰从每条食物链获得能量一样多,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均为10%,鹰要同化3千焦耳的能量,需要绿色植物固定11100千焦耳的太阳能
2019-06-17更新 | 286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4 . 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下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丝瓜、昆虫、细菌等生物均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昆虫甲的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甲的种群密度
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
5 . 下列叙述中最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A.某养殖场每年所增加的梅花鹿的数量
B.—亩大豆的年产量
C.一片草地中,每平方米昆虫的数量
D.某池塘每立方米鲤鱼的数量
6 . 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牌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年龄0+1+2+3+4+5+6+7+8+9+10+11+≥12
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类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_______。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成个体数的比例为______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_____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_______
7 . 某农村有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导致很多农田弃耕。下图表示某弃耕农田中,某种草本植物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其中A点农田弃耕,C点出现灌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时要注意随机取样
B.D点之后可能会出现乔木,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不断增加
C.BC段该植物种群密度不再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天敌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等
D.地表生满杂草、灌木等植被有利于防风固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018-04-12更新 | 619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质量考评(12月)生物试题
8 . 如图为某人工鱼塘的主要能量流动图解,其中a、b、c、d为相关鱼的能量同化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鱼种甲的种群密度时,网眼太大常使调查值偏大
B.鱼种乙中不同个体在鱼塘不同水层觅食不能体现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合理利用资源
C.若除去鱼种乙和增加投放饲料,则鱼种甲会在鱼塘中呈现“J”型数量增长
D.据图分析鱼种甲和鱼种乙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d)/(a+c)
9 . 下列研究活动中所得到的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肯定偏大的是
A.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选择在某地区人群中进行
B.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取样前没有振荡试管
C.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只统计了样方内的全部个体
D.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地麻雀种群密度时,部分麻雀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10 . 紫茎泽兰是一种恶性入侵杂草,该植物耐贫瘠,入侵后可迅速侵占撂荒地、稀疏林草地,排挤当地植物,给许多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生态损失。为研究其入侵机制,对某入侵地区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

注:植物覆盖度是指某一地区植物茎叶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区面积之比。
(1)某种植物的覆盖度可间接反映该种植物的种群_________,紫茎泽兰的覆盖度越大,在与当地草本植物对_________的竞争中所占优势越大。
(2)对土壤微生物丰富度的调查中,首先用_________法获取土壤样品,然后制备土壤浸出液并适当稀释,再将土壤浸出液接种在培养基上,通过观察菌落进行初步的鉴定和_________
(3)科研人员研究了紫茎泽兰与入侵地土壤状况变化之间的关系,由上表结果分析:
①真菌在生态系统中一般充当_________者。
②用紫茎泽兰根系浸出液处理未入侵区土壤,土壤微生物的变化与重入侵区一致,说明紫茎泽兰根系的分泌物可_________土壤微生物的繁殖。
③紫茎泽兰在入侵过程中改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而提高了土壤_________,而这又有利于紫茎泽兰的生长与竞争。这是一种_________调节。
2018-03-02更新 | 30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六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