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8 道试题
1 . 互花米草是某草地中的一种入侵植物,某兴趣小组同学拟对该草地中互花米草和野兔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样方法调查互花米草种群密度时,应去掉最大值和最小值
B.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可快速计算其种群密度
C.标志重捕法能估算出该草地中野兔的总个体数,进而估算种群密度
D.若野兔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统计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值小
2021-02-08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大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 . 某科研小组对湘潭市某公园绿地做物种丰富度调查,主要草本植物种类调查数据如下表。

植物名称

生活力

致密程度

应用频率

相对覆盖面积

马尼拉草

2.25

1.75

89.5%

74.5%

细叶麦冬

2.65

2.05

12.5%

8.9%

中叶麦冬

2.74

2.45

8.2%

4.6%

玉龙草

2.85

1.95

2.9%

1.5%

酢浆草

2.41

1.65

3.5%

2.4%

丁香蓼

2.65

1.1

1.2%

0.6%


回答下列问题;
(1)从表中数据看草本植物类群中优势物种是_____________,生存能力最强的物种是______________
(2)样方法调查马尼拉草的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计数压在样方边线上的个体时,应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研小组调查了公园中木本植物水杉的种群密度。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级,各级植株数量见下表。

等级

A级

B级

C级

D级

E级

高度(m)

h≤10

10h≤20

20<h≤30

30<h≤40

h>40

数量(株)

132

59

31

18

7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此水杉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____________
(4)科研小组将采集到的酵母菌菌种在适宜条件下讲行扩大培养,连续7天,每天随机抽样,利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利用的仪器、规格及观察到的酵母细胞分布如下图:

①血球计数板有_____________个大格,在观察计数时只记____________(填“被”或“不被”)台盼蓝染成蓝色的酵母菌。
②第五天计数时观察到的一个中格酵母菌分布情况如上图(取样前培养液稀释了10倍)。试推算l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目是____________个。
3 . 科学家设计一系列50m×50 m的区域以研究更格卢鼠(啮齿类)对其他小型食种子啮齿类动物的影响。将更格卢鼠从一半这样的区域中移走,另一半保持原样。每个区域的围墙上都有能使啮齿类动物自由通过的孔洞;但是,移走更格卢鼠的那一半区域围墙孔洞较小,更格卢鼠不能通过。接下来三年实验数据如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他啮齿类动物的数目时,若标记物脱落,估算值将偏大
B.其他啮齿类动物不会存在竞争关系
C.该实验因变量在不同条件下变化趋势是同步的,有可能是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
D.本实验证明更格卢鼠与其他啮齿类动物发生了竞争,并限制了它们种群的大小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标志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调查法,某研究机构采用此方法对我国北方草原的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区域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布氏田鼠的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捕获个体数(只)

标记个体数(只)

雌性个体数(只)

雄性个体数(只)

初捕

64

64

28

36

重捕

72

8

36

36

(1)假定重捕个体中被标记比例与种群个体总数中被标记比例相等,且初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为M,再次捕获的个体数为n,重捕的标记个体数为m,则该区域布氏田鼠种群的个体总数(N)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表中数据计算该区域中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只/hm2。事实上,布氏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被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____________
(3)在进行上述调查的同时,该机构研究人员还对该区域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该区域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 m2有3.6个洞口,则布氏田鼠数与洞口数的比例关系为_______________
5 . 下图表示种群数量变化的两种曲线,回答下列与种群的特征、数量变化以及应用相关的问题:

(1)若曲线X表示某地区一种外来双子叶植物的增长曲线,则出现这种变化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__,调查该种群密度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为减少实验的误差,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若曲线Y表示一定时间内某草原食草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则BC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会__________,该段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若在C点时,该地区迁入了大量同种的食草动物,则一定时间后,该动物的环境容纳量会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曲线Y表示池塘中某种鱼类的数量变化,则为持续获得经济效益,捕捞后鱼群的年龄组成应为______;若曲线Y表示有害动物的变化曲线,则对其防治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调查该有害动物的种群密度,某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在一公顷的范围内第一次捕捉并标记30只,第二次捕捉的个体中10只没有标记,4只有标记,因动物被捕捉一次后的灵敏度提高,事实上有害动物的数量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和具体数值)只/公顷。
2021-01-10更新 | 2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合考试生物试题
6 . 动物个体在其生存的环境中,如果个体在空间和时间上接近相邻的其他个体时,能以某种方式获得好处,当许多个体都这样做时就会形成集群分布,这种现象可称为“自私牧群原则”。有一种昆虫叫“十七年蝉”,它的幼虫需要在地下生活17年,在17年后的夏季爬出地面转化为成虫,成虫仅能存活约1个月。图1是出现在某地的一个“十七年蝉”种群的密度变化和被鸟类捕食百分比的变化,图2中A表示该树林中某种鸟类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的“十七年蝉”构成了一个种群,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调查“十七年蝉”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标志重捕法,其原因可能是_____
调查某种鸟类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脱落,则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变”)。“十七年蝉”种群的现存量与被捕食率的关系为_____
(2)图2内a~e五个点中,d点的种群年龄组成是_____型,前8年种群数量最大的是_____点。第1年至第3年间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趋势为_____
(3)在时间上,“十七年蝉”表现出了高度同步化的生命周期,在种群的正常生命周期之外,没有发现过早或过晚出现该种蝉。根据:“自私牧群原则”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
7 . 青藏高原啮齿类动物鼠兔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重要生物干扰源之一,其对草原生产力、物种多样性以及水土保持等方面具有复杂而深远的影响。某科研小组调查了植食性动物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对某群落中主要植物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可间接反映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
B.高原鼠兔属于该食物网中的第二营养级
C.调查结果显示小花草玉梅属于增长型种群
D.可以通过开洞、堵洞的方式控制鼠兔的生存区域,以此来降低鼠兔种群的K值
2021-01-07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8 .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对于个体较大、数量较少的生物可采用逐个计数法统计种群数量
B.采用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的前提是调查的生物不活动或活动范围小
C.若标记的个体部分死亡,则实际的种群数量应比统计的结果偏大
D.若标记个体没有混合均匀即进行重捕,则最终的统计结果偏大或偏小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9 . 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项因素会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       
A.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
B.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几率降低
C.标志物脱落
D.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标记个体迁出调查区域
2021-01-05更新 | 322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5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一次质量预测生物试卷
10 . 调查种群密度在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描述中与实际不符的是 (       
A.调查种群密度常用估算的方法,如样方法、灯光诱捕法、标志重捕法等
B.麦田里蚜虫分布不均,取样数值偏差太大,不宜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C.调查褐家鼠的种群密度时,可用标志重捕法,所做标记不应影响其被捕几率
D.用血细胞计数板统计酵母菌种群密度时,只计数小方格内的菌会使数据偏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