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7 道试题
1 . 生活在我国青藏高原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研究人员通过航空遥感技术监测藏羚羊数量变化,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识别照片中该种动物并计数。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时应注意的事项有______(答出1点)。
(2)某研究团队对甲、乙、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图中Ⅰ、Ⅱ、Ⅲ、Ⅳ分别对应大(5~8龄)、中(3~5龄)、小(1~3龄)、幼(0~1龄)四个年龄等级(藏羚羊最长寿命8年左右)。则图1中甲的年龄结构组成类型为______,预测此后一段时间,_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地藏羚羊种群的数量将保持增长。
(3)图2是某草原中藏羚羊在数年内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R=出生率/死亡率),不考虑迁入和迁出,a~b段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为____________,c~d段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为______。(两空均选填“增加”“减少”“先增加后减少”或“先减少后增加”)。
(4)图2中,如果在第c年,该草原迁来少量藏羚羊,则该草原藏羚羊的K值将______,原因是____
2 . 下列有关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不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B.标记物脱落会使标志重捕法调查的结果偏大
C.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会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D.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能预测种群数量未来的变化趋势
3 . 生态学家连续数年对某湖泊中天鹅与东方白鹳的数量进行调查,并绘制了如图所示曲线(λ表示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东方白鹳的种群数量在t2时大于t1,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B.天鹅的种群数量在调查期间一直在增大,t3时达到K值
C.影响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性因素为出生率、死亡率
D.在t3之后一段时间天鹅的种群数量增长模型为“J”形曲线
4 . 林麝具有特殊的腹腺,可以分泌一种具有特殊香气的分泌物,阴干后是名贵的中药材—麝香。由于栖息地破坏、非法狩猎等因素的影响,其野外分布区和种群数量锐减,目前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现存林麝主要分布于少数自然保护区内,数量稀少,极度濒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林麝自然栖息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
B.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各自然保护区内林麝的种群密度
C.栖息地破坏属于影响林麝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D.麝香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5 . 长江流域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以往长期不合理的捕捞和利用曾导致生态系统严重破坏,长江江豚成为极危物种。后来我国采取了长江禁渔10年、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成立繁育中心等措施对江豚进行保护。近期调查显示,长江生态系统已得到较好的修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江豚最有效的保护方式
B.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导致江豚受惊会使估算的种群密度偏大
C.研究长江生态系统时绘制的生态金字塔均呈上窄下宽
D.长江生态系统在采取保护措施后抵抗力稳定性增加
6 . 杜松在水土保持、保土固沙、涵养水源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对内蒙古自治区西营子杜松进行调查时发现杜松在该地区的分布呈条带状,以基径(基部茎周长)划分的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Ⅰ~Ⅲ径级为幼苗,Ⅳ~Ⅵ径级为中树,Ⅶ~Ⅷ径级为成树。图2为不同径级杜松生存率和死亡率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杜松进行年龄结构调查时采用样方法中的_____(选填“五点取样”或“等距取样”)法取样,由图1可知杜松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为_____。图2中成树的死亡率高是导致小树生存率高的重要因素,原因是_____(写出两点)。
(2)由于杜松成年树高度可达10米,以杜松为优势物种的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较为复杂,这为该群落中的动物创造了_____。杜松在群落中地位或作用称为该物种的_____
(3)死亡的杜松以及杜松的残枝落叶能增加土壤有机肥含量,有利于各种植物的生长,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功能。杜松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的两个去向是_____
7 . 受气候影响,某地马尾松林会逐渐向常绿阔叶林过渡。但由于马尾松寿命长,自然演替需要很长时间。研究发现,松材线虫入侵马尾松林群落后,马尾松死亡造成林窗(林冠层空隙)开放,改变了林内资源和空间分布,导致阔叶树种进入群落并迅速生长起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马尾松林向常绿阔叶林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松材线虫的入侵改变了马尾松林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C.估算松材线虫和马尾松林的种群密度都可采用样方法
D.顶极群落常绿阔叶林的形成,主要由当地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决定
8 . 某湿地经过多年科学有序的综合治理,自然生态空间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不断提升,已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惹人驻足。为保护某濒危物种,将其引入此湿地,一个多世纪内其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甲,图乙是在某调查阶段该物种种群数量变化的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甲可知,该物种在增长速率最大时的种群数量大约是____只。据图乙可知,该种群在第5年时年龄结构是____。第5—20年间,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____年。
(2)该物种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cm的草丛间产卵,取样时可采用____法调查该物种卵块的密度。
(3)该湿地群落在演替的过程中,决定植物优势种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生物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____
(4)若干年后发现该群落出现了分布比较均匀的山毛榉种群,调查该物种种群密度时,采取如下操作:①选择山毛榉分布比较均匀长5千米宽1千米的长方形地块;②将该地块分成三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样方;③样方为边长5米的正方形;④每个样方内山毛榉的数量记录如下:

样方第一样方第二样方第三样方
个体数354
①根据该同学的调查,该原始森林中山毛榉的种群密度为____
②该调查结果并不可靠的原因是____
9 . 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表示增加,“-”表示减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可表示出生率,乙可表示死亡率,二者直接影响种群密度
B.丙为年龄结构,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
C.丁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只有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
10 . 东亚飞蝗,别名蚂蚱,为杂食性害虫,主要危害禾本科作物的叶片和嫩茎。东亚飞蝗分为卵、若虫(跳蝻,活动能力很弱)、成虫三个发育时期。雌虫也能进行孤雌生殖,即雌性产生的卵,可以直接孵化和正常发育,且繁殖力惊人。世界范围内,蝗灾对农业、经济和环境构成重大威胁。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康乐团队发现,东亚飞蝗能够产生一种群聚信息素,飞蝗种群在群聚激素影响下,由散居型转变为群聚型,形成超大型种群,从而导致蝗灾。
(1)调查跳蝻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法,但该方法不适合调查蝗虫成虫,原因是__________。有人提议采用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蝗虫成虫的种群密度,与标记重捕法相比,该技术的优点是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科研人员通过性引诱剂捕杀雄性蝗虫,破坏了种群正常的__________,但发现不能有效地控制蝗虫的数量,原因是__________
(3)为确定飞蝗分泌的挥发性物质中,哪一种为群聚信息素,科研人员分别向A、B区通入不同的物质,记录飞蝗在不同区域的停留时间,结果如下表。

组别

A区

B区

通入物质

停留时间(s)

通入挥发性物质

停留时间(s)

第1组

溶剂

430

苯乙腈(PAN)

170

第2组

溶剂

190

4-乙烯基苯甲醚(4VA)

410

第3组

溶剂

285

苯乙醇(PhA)

315

研究人员据此初步确定4VA是群聚信息素,PAN和PhA都不是,做出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
(4)为进一步确定4VA的作用,科研人员利用4VA及溶剂进行图1(黑色表示添加了4VA的样方区域)所示的室外草地诱捕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①采用图1所示的方法进行室外草地诱捕实验时,需要设置样方,并将诱捕器置于样方内。图1中设置样方时需考虑的因素有__________(答出2点)。
②据图2结果得出的结论是4VA能在自然环境中吸引和聚集飞蝗,其依据是__________
(5)研究表明,蝗虫的触角上存在感知4VA的嗅觉受体。据此提出防治蝗灾的设想:__________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