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得益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政策实施以及人民环保意识的提升,以往销声匿迹的珍稀动物如华北豹(太行山林区的顶级掠食者)现身“秘境之眼”——野外红外摄像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华北豹数量稀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侵占了它们的栖息地
B.可通过样方法调查林区不同种植物的数量以评估植被恢复情况
C.利用“秘境之眼”持续观察华北豹种群可了解该地区物种丰富度
D.华北豹种群数量回升有利于提高本地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2 .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相关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A.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实验,已知血细胞计数板的一个大方格为1mm×1mm,若盖玻片下经稀释100倍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大方格观察平均值为30,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约为3×107
B.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时,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放回到原地,第二次捕获田鼠中被标记的5只,未标记的45只,则该种群环境容纳量(K值)是2000只
C.在调查跳蝻种群密度时使用样方法,取样方时一定要随机取样
D.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实验中,统计个体比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时,可采用记名计算法直接数出各个种群的个体数
3 . 鱼类洄游指鱼类因生理要求、遗传和外界环境因素(如盐度、水温)等影响,而周期性地定向往返移动。根据洄游的目的可划分为三大类,即生殖洄游、索饵洄游和越冬洄游。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鱼洄游途经某地时的种群数量
B.鱼类洄游是生物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C.决定鱼类洄游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作用
D.研究鱼类洄游规律,有利于制订鱼类繁殖保护条例,促进渔业生产
4 . 《庭橘》中写到“凝霜渐渐水,庭橘似悬金”。橘树果实色泽鲜亮,极具观赏价值。红蜡蚧刺吸汁液会影响橘树的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采用标记重捕法估算红蜡蚧若虫的种群密度
B.施用信息素干扰红蜡蚧交尾是一种化学防治手段
C.施加适量植物激素乙烯利,可以促进果实的成熟
D.适时进行“打顶摘心”,有利于果实的产量提高
2023-01-14更新 | 25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3-2023学年高三1月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5 . 红耳龟原产于美洲,作为宠物引入我国。由于宠物弃养和放生行为,红耳龟野外种群数量逐渐增大,这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为研究红耳龟入侵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科研人员对某地区红耳龟的种群数量和食性进行了调查。请回答问题:
(1)红耳龟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其同化的能量,一部分在______过程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可用于自身的______等生命活动。
(2)红耳龟的______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其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直接因素。调查描述、解释和预测红耳龟的______变化时,常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
(3)研究人员调查了该地区龟鳖类的种群数量,结果如表所示。

红耳龟

乌龟

中华花龟

中华鳖

蛇鳄龟

数目(只)

148

20

8

4

1


调查结果发现,目前该地区龟鳖类的优势种是______。由于红耳龟的入侵,当地的群落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这种变化过程称为______
(4)为研究红耳龟的食性,研究人员解剖了红耳龟和本地龟类--中华花龟,统计它们胃内残余食物种类及出现次数,发现中华花龟胃内仅有久雨花科、苋科和鱼类三种食物。红耳龟的残余食物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①红耳龟与中华花龟的种间关系属于______,判断依据______
②红耳龟入侵后,由于当地物种中缺少天敌的制约,得以迅速繁殖。红耳龟的捕食行为还可能会引起本地的鱼类、贝类等生物的种群密度下降,严重时会使当地的物种______降低,影响该生态系统的______能力。
2022-11-01更新 | 27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8月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
6 . 沙漠蝗虫是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迁徙性害虫之一,严重威胁农牧业生产,干旱裸露的河滩是其最佳的产卵场所。下图为我国科研人员在华北地区研究“牧鸭治蝗”时构建的鸭—蝗虫模型,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沙漠蝗虫幼体跳蝻的种群密度可为蝗灾的治理提供依据。调查跳蝻种群密度时,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降水持续偏少年份更容易导致沙漠蝗虫爆发,我国人民通过及时灌溉,控制河床水位等措施从根本上降低蝗虫种群________________,有效控制蝗灾爆发。古籍载有:“捕得蝗,刺孔点以痘浆,放令飞去,痘毒传染,其种自灭。”痘毒与蝗虫之间为________________关系,最好在图中蝗虫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____时接种病毒进行防治。
(3)按箭头方向分析,鸭—蝗虫模型中,鸭数量由P2→P3的过程中蝗虫种群种内竞争逐渐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有效控制蝗灾,应设法降低其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是指____________。与化学防治相比,牧鸭治蝗等生物防治的优势有___________(答两点即可)。
7 . 荔枝是广东特色农产品,其产量和品质一直是果农关注的问题。荔枝园A采用常规管理,果农使用化肥、杀虫剂和除草剂等进行管理,林下几乎没有植被,荔枝产量高;荔枝园B与荔枝园A面积相近,但不进行人工管理,林下植被丰富,荔枝产量低。研究者调查了这两个荔枝园中的节肢动物种类、个体数量及其中害虫、天敌的比例,结果见下表。

荔枝园

种类(种)

个体数量(头)

害虫比例(%)

天敌比例(%)

A

B

523

568

103278

104118

36.67

40.86

14.10

20.40

回答下列问题:
(1)除了样方法,研究者还利用一些昆虫有________________性,采用了灯光诱捕法进行取样。
(2)与荔枝园A相比,荔枝园B的节肢动物物种丰富度________________,可能的原因是林下丰富的植被为节肢动物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其生存。
(3)与荔枝园B相比,荔枝园A的害虫和天敌的数量________________,根据其管理方式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4)使用除草剂清除荔枝园A的杂草是为了避免杂草竞争土壤养分,但形成了单层群落结构,使节肢动物物种多样性降低。试根据群落结构及种间关系原理,设计一个生态荔枝园简单种植方案(要求:不用氮肥和除草剂、少用杀虫剂,具有复层群落结构),并简要说明设计依据_____________
2022-06-13更新 | 10856次组卷 | 29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六中2022-2023学年高三11月考试生物试题
8 .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2/X1的比值如果低于10%,则该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遭到破坏
B.调查初级消费者中的某个种群的种群密度,若初次捕获60只并进行标记,再次捕获20只中有标记的4只,若每只个体平均含4kJ能量,生产者最少应有6000kJ能量才能维持该种群的稳定
C.每年输入生产者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在生产者体内,其余流向分解者
D.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以CO2和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循环
2022-04-04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联考生物试题
9 .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操作、材料、条件等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实验中,若分解者数量太少,则最先出现营养危机的是初级消费者
B.“用样方法调查某地某植物种群密度”实验中,求出所有样方该植物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可为该地该植物的种群密度
C.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时,应将对照组的土壤灭菌以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D.“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实验中,利用了土壤小动物避光、趋热的特点
10 . 单向性集团捕食作用是指不同天敌共享同一猎物,其中一种天敌捕食共同猎物的同时还捕食另一种天敌,被称为集团内捕食者,另一种天敌被称为集团内猎物。某生态系统中瓢虫与寄生蜂、蚜虫三者之间存在单向性集团内捕食作用,其中寄生蜂既是猎物又是捕食者。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集团内蚜虫的种群密度
B.瓢虫在该生态系统中占据第二、第三营养级
C.若移走寄生蜂,瓢虫获得的能量可能会增加
D.瓢虫与寄生蜂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