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某地大白菜农田蜗牛危害严重,农民起初喷洒杀虫剂R控制虫害,但几年后效果不明显,于是通过放养青蛙来控制害虫,如图是几年中蜗牛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蜗牛从A点到B点发生了进化,其原因是____。从______点开始,农民开始放养青蛙控制害虫。
(2)蜗牛还能被一些鸟类捕食。蜗牛壳上有条纹与无条纹的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研究人员调查了某地区的1 000只蜗牛,对存活的个体数和被鸟捕食后剩下的蜗牛空壳数进行统计,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
 有条纹(显性)无条纹(隐性)合计
存活个体数178211389
空壳数332279611
合计5104901 000
在这1000只蜗牛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如果Aa的基因型频率为32%,则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由表中数据可推断,经多个世代后,该种群中______(填“有条纹”或“无条纹”)基因的频率将会增大。
2 . 研究人员对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7种生境内的物种数、鸟类的多样性和均匀度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阔叶林狼尾草荒地白茅农田鱼塘互花米草
物种数108767975825351
多样性(相对值)3.4883.1853.2933.1843.0302.6792.857
均匀度(相对值)0.7450.7360.7540.7380.6880.6750.727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鸟类多样性最低的生境是____,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2)①图1表示互花米草生境中的食物关系,其中包含的生态系统成分有________种,泥螺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为______
②若斑嘴鸭摄食泥螺和克氏鳌虾的比例为3:1,则斑嘴鸭每增加10kJ的生物量,按10%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通过食物网需要消耗生产者的生物量________(填“等于”“大于”或“小于”)1000kJ。
(3)互花米草最初引进该生境时,一段时期内种群数量每年均以130%的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增长,若该种群初始数量为N,则两年后种群的数量将达到_____N₀。
(4)为探究不同盐度对芦苇和互花米草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者设了3个盐度梯度:淡水(0)、中盐度(15‰)和高盐度(30‰)。实验结果如图2,分析图示可得出结论:____
3 . 鼠兔外形酷似兔子,身材和神态很像鼠类,体形较小,是典型的食草性动物。科研人员对鼠兔的被捕食风险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图2是根据某草原上甲、乙两种鼠兔种群数量的调查结果绘制的曲线图,L值表示甲鼠兔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M值表示乙鼠兔的种群数量。乙鼠兔在第1年年末迁入该区域,不考虑甲鼠兔种群的迁入和迁出。回答下列问题:

   

注:警戒距离是指当高原鼠兔有警戒行为时与捕食者之间的距离,其与个体被捕食风险呈负相关。
(1)由图1可知,植被群落高度越高,鼠兔被捕食的风险就越______(填“大”或“小”)。
(2)为了调查该草原某区域中甲鼠兔的种群密度,捕获了30只甲鼠兔,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50只甲鼠兔,其中有3只带有标记,该甲鼠兔种群的数量约为____只。如果标记物脱落,则调查结果会比实际数值偏___(填“大”或“小”)。
(3)由图2可知,第2年甲鼠兔种群L值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4)由图2可知,甲鼠兔种群在第2年年末的年龄结构为______,甲鼠兔种群数量在第______年年末达到最小值。
(5)若乙鼠兔大量繁殖,则可能对草地造成危害,要进行防治最好将其种群数量控制在______只以下。根据所学知识,提出1条合理控制乙鼠兔种群数量的建议:______
4 . 图1为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1中a表示____________。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______(填“a”“b”或“c”)。
(2)分析图2,前4年该林场松鼠种群数量_____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______年松鼠的种群密度最低。第16~20年松鼠种群数量最可能呈______型曲线增长。
(3)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____;计数时,需要计数样方内以及______的个体数。
(4)在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若经捕获后的动物更难被捕获,则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数______(填“多”或“少”)。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藏羚羊是中国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海拔3700~5500米的青藏高原,主要以禾本科和莎草科的植物为食,天敌有狼、棕熊、鹰、秃鹫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研究团队对甲、乙、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图中I、II、III、IV分别对应大(5~8龄)、中(3~5龄)、小(1~3龄)、幼(0~1龄)四个年龄等级(藏羚羊最长寿命8年左右)。则图1中甲的年龄结构组成类型为_____,预测此后一段时间,_____地区种群藏羚羊数目将保持增长。
(2)某草原中藏羚羊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R=出生率/死亡率)如图2,据图分析,曲线a~b段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为_____。c~d段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为_____
(3)如果在第c年,由于未知原因,迁来少量藏羚羊,则该草原上藏羚羊的K值将_____,原因是_____
(4)藏羚羊是羌塘高原有蹄类唯一的迁徙物种。成年藏羚羊一年中除交配季节,绝大部分时间是雌雄分群。每年6月份,雌性藏羚羊逐渐集结并向夏季产羔区迁徙,8月返回越冬栖息地。图3为12个环境因子对藏羚羊栖息地选择的影响示意图,分析可知,决定产羔地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等3个因素。
   
6 . 南极因自然环境严酷,内陆地区生物种类十分稀少,但海洋中生物资源却极其丰富,其中磷虾是南极洲海域众多生物的主要食物来源。如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部分食物网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海域的食物网关系中,虎鲸分别处于第__________营养级。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___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2)该海域的阿德利企鹅、锯齿海豹和豹海豹三类生物中,生态位重叠较大的两种生物是___________
(3)南极磷虾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许多渔业国家对南极磷虾的需求量逐年上升,若希望长期获得较高的捕捞量,捕捞后应使磷虾数量保持在__________左右。飞鸟捕食磷虾摄人体内的能量大于飞鸟从磷 虾处同化的能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4-05更新 | 25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新教材天津高考生物真题变式题10-11
7 . 为研究河流中石块上微生物群落的演替,将灭菌后的裸石置于河流中,统计裸石上不同时间新增物种数目(图1)、自养类群和异养类群的个体数量(A和H分别代表自养和异养类群的优势种)(图2)。

(1)裸石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1可知,演替的前120天,生长在裸石上的物种总数__________(增加∕减少),之后,演替趋于稳定。
(3)由图2可知,演替稳定后,优势种A的环境容纳量与演替初期相比__________(变大∕变小)。
(4)已知自养类群为异养类群提供有机碳,演替达到稳定后,两者的数量金字塔是_____(正∕倒)金字塔形,能量金字塔是_____(正∕倒)金字塔形。
(5)当试验裸石上的演替稳定后,其群落结构应与周围类似石块上已稳定存在的群落结构相似,原因是两者所处的_______________相似。
8 . 图1为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𝜆),并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请回答:

(1)图1中a表示______。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______(填“a”“b”或“c”)。
(2)分析图2,前4年该林场松鼠种群数量_____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______年松鼠的种群密度最低。第16~20年松鼠种群数量最可能呈______型曲线增长。
9 .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如图甲是某人工湿地公园污水处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工湿地公园的不同区域选择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在净化水体的同时又能美化环境, A 区域中以挺水植物芦苇为主,B、C 区域以沉水植物伊乐藻、苦草为主,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
(2)在人工湿地中微生物可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有利于水质的净化,此过程发生的能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表示该人工湿地公园草鱼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果在t2时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草鱼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60 条全部标记释放,一段时间后进行了第二次捕捉,其中没有标记的30 条、标记的20 条,估算草鱼种群在t1时是__________条。
(4)为提高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某地进一步建立了一个集种植、养殖和休闲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科研小组对该新型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部分数据未给出,能量单位为J/cm2·a,肉食性动物作为只占据一个营养级研究)。

生物类型

X

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

未利用的能量

传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外来有机物输入的能量

生产者

44.0

5.0

95.0

20.0

0

植食性动物

9.5

1.5

11.0

Y

5.0

肉食性动物

6.3

0.5

6.5

0.7

11.0


据表分析,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J/cm2·a,X 是指__________的能量,数据Y 为__________J/cm2·a。
10 . “旱收蚂蚱、涝收鱼,大旱起蝗灾”,干旱年份,土壤含水量下降,有利于蝗虫卵的孵化,极易发生蝗灾。蝗虫成灾不仅与蝗虫自身因素有关,还与蝗虫可从低密度的散居型转变为高密度的群居型密切相关。请回答问题。

(1)“大旱起蝗灾”是因为环境中水份可以直接影响蝗虫种群的________。某地区发生蝗灾过程中蝗虫种群数量一般呈_______形增长。
(2)研究发现群聚激素使蝗虫由散居型转变成群居型,群聚激素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信号。某些蝗虫分泌群聚激素不仅增加了该地区蝗虫种群的迁入率,也改变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_结构。
(3)食草动物的放牧会影响草地蝗虫的物种数。研究人员开展不同放牧模式对某高山草地蝗虫及生物多样性影响研究,部分结果如下(放牧区域牛羊数量达到中等放牧强度)。
表:不同模式下蝗虫种类和密度
放牧模式蝗虫物种数蝗虫总密度/头·㎡
牛放牧2.923.50
羊放牧3.675.22
牛羊混牧3.363.86
       2.583.22
①在对蝗虫种类和密度调查时,研究人员用取样器在每个样地内随机取样3次,收集蝗虫装入毒瓶,带回实验室进行种类鉴定和数量统计,这种调查方法属于________法。在放牧区域投放牛羊的数量是依据____________估算的。
②不同放牧模式下,________(植物群落覆盖度/生物多样性)与草地蝗虫的物种数和总密度之间的正相关性较密切。休牧草地上植物盖度明显较高而生物多样性低,试解释这一现象:_________________
(4)蝗虫微孢子虫是蝗虫等直翅目昆虫的专性寄生生物。与化学农药防治相比,使用蝗虫微孢子虫防治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