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8 道试题
1 . 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和食草动物的数量变化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当植物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采食的物理信息
B.图中点a的纵坐标值大于食草动物的环境容纳量
C.过度放牧会降低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草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少,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
2 . 下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生物种群由某些外界环境变化景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若图甲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
B.若图乙所示为发酵罐中某菌种数量,则b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后期添加一定量的同种菌种
C.图丙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存环境发生剧烈变化,不再适合生存
D.图丁曲线可用于指导渔业捕捞,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速率最快
3 . 我国古书有“旱极而蝗”的记载,就是说大旱之后通常会有蝗灾肆虐。在干旱的年份,土壤变得坚实,地面植被稀疏,干旱裸露的荒地是蝗虫最佳的产卵和孵化场所,蝗虫数量大大增加:而阴湿多雨的环境易使蝗虫间流行疾病,青蛙的数量增加,发生蝗灾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天敌青蛙和流行性疾病都属于蝗虫种群的密度制约因素
B.温度、水分等属于非生物因素影响蝗虫的种群密度
C.利用样方法调查蝗虫卵的密度能及时监控和预报蝗灾
D.只有密度制约因素才能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
4 .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设立,为东北虎、东北豹等提供了栖息地。遍布园区3万多台红外相机的监测表明,6年内东北虎从27 只增加到50只,其中新生幼虎数量10只,野猪、狍子等虎豹猎物也显著增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为了解东北虎种群的年龄结构需调查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目
B.红外相机监测是一种非损伤、低干扰的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C.东北虎数量6年内增加了近一倍, 表明种群呈“J”形增长
D.野猪等虎豹猎物的增长提高了东北虎和东北豹的环境容纳量
5 . 种群生理性调节学说认为,当种群数量上升时,种群内个体间的社群压力增加,个体处于紧张状态,加强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主要影响垂体和肾上腺功能,一方面生长激素减少,生长代谢受阻,死亡率升高;另一方面性激素分泌减少,生殖受到抑制,出生率降低。反之,种群数量下降时,通过生理性调节,可使种群数量上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理性调节通过种群内个体的神经—体液调节来实现
B.社群压力下降时,种群的出生率升高,死亡率降低
C.生理性调节会改变种群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D.种群内个体间社群压力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6 . 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条件不受破坏情况下,环境容纳量是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B.同一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是固定不变的,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C.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使植被被破坏,其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不变
D.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7 . 生物体的同化量可用于以下生命活动:①与其他物种争夺相同资源(竞争);②避免捕食者捕食(避免被捕食);③产生下一代(后代)。如图表示生物体的同化量在这三个主要生命活动间分配的四种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能量分配模式说明该物种当下可能是群落优势种
B.引入天敌后,能使被捕食者的能量分配情况向丙转变
C.为降低某种群的K值,乙、丙模式起到的效果不同
D.丁能量分配模式说明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呈增大趋势
8 . 自然条件下某鱼种群的补充速率(单位时间内净增加的个体数)如下图所示。为了防止渔业中过度捕捞,科学家需预测h1、h₂两种捕捞速率(单位时间内捕捞固定数量的解鱼)对种群的影响。已知两种捕捞强度对补充速率的影响可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补充速率越低,则影响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大,该种群的种内竞争可能越激烈
B.种群密度处于B点时,若采用捕捞速率h₁持续捕捞,种群密度最终会稳定于C点
C.种群密度处于OB段之间时,若采用捕捞速率h1,持续捕捞,种群密度最终会稳定于A点
D.种群密度低于B点时,采用捕捞速率h₂持续捕捞,有利于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
9 . 在0.5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在适宜的温度下每隔24h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经过反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属于数学模型
B.增大种群起始数量到20,达到K值时间缩短
C.与2~3天相比,4~6天大草履虫种内斗争更剧烈
D.大草履虫的数量将一直保持在375个左右,不会发生变化
10 . 如图表示三种可构成一条食物链的生物(营养级不同)在某河流不同深度的分布情况。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物种甲→物种乙→物种丙
B.若物种甲表示绿藻,它在不同水深处的个体数量不同,主要是温度的原因
C.物种乙的数量突然增加,短时间内物种丙的数量也会增加
D.若物种丙表示肉食性鱼,该种群营养级高,所含能量较少
2022-08-31更新 | 896次组卷 | 10卷引用:随堂练习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3.1生态系统的结构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