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福建 高二 阶段练习 2024-05-03 35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与工程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1. 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
B.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使用化石燃料
C.植被的破坏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D.某湖泊的水质持续恶化与该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有关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名校
2. 如下图为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表示年龄组成,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保持稳定
B.a表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虫,是从改变b 的角度降低种群密度
D.除了图中所示特征外,种群还具有空间特征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3.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避光性的农林害虫的监测,可通过黑光灯诱捕法准确反映它们的种群密度
B.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时,无需注意标记物对跳蝻生活的影响
C.池塘中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可以采用取样器取样法
D.某草本植物在野外分布较少,调查时可以适当增大样方的面积
单选题-单选 | 容易(0.94)
名校
4. 在对某种兔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6只,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有标记兔12只,则调查范围内该种兔的总数量约为(  )
A.46只B.125只C.88只D.96只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名校
5. 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只含一个食物网
B.食物链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C.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肉食性动物属于三级消费者
D.食物网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只位于一条食物链上
6. 在由“草→鼠→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鼠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包括(  )
A.通过鼠的呼吸作用释放出去
B.通过鼠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
C.通过狐的便流入分解者体内
D.流入狐体内并被同化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7. 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甲同化的能量必然小于食肉动物同化的能量
B.图中食草动物、食肉动物1和2构成一条食物链
C.当该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食肉动物的增长率可能为0
D.图中乙是分解者,流向乙的能量能被甲再利用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8. 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
B.冻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恢复力稳定性强
C.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与热带森林相比,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9. 下图表示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及相关食物网(甲、乙、丙为3种鱼,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图中遗漏了一个箭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按照能量的传递效率,藻类的能量有10%-20%被乙同化
B.在不变动各生物营养级的前提下,补充的箭头可以添加在甲和藻类之间
C.如果没有丁,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会堆积如山
D.图中甲和乙属于不同种群,而处于第三、四营养级的丁属于同一个种群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10. 某种群的年龄结构如图甲所示,增长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K值是指在一定空间中种群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
B.图甲所示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图乙中t2时间的种群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
C.若该种群为某天鹅种群,可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其栖息环境,使K值升高
D.图乙所示曲线模型对应的数学方程式为Nt=N0λt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11. 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入海口,是重要的水鸟越冬区。研究团队以四种占优势的水鸟为研究对象,调查并分析了它们的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调查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物种

观察数量

觅食生境出现率/%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

生境1

生境2

生境3

小坚果

颈尖

草屑

螺类

贝壳砂砾

甲壳类

其他

绿翅鸭

2120

67

0

33

52.8

1637

0

12

13

00

5.5

绿头鸭

1513

98

1

1

78.3

0.8

0

7.1

5.6

1.1

7.1

鹤鹬

1678

64

0

36

0

0

50.0

25.0

25.0

0

0

青脚鹬

1517

29

28

43

0

0

33.3

33.3

0

33.3

0.1

注:生境1为低潮盐沼一光滩带,生境2为海三棱藨草带,生境3为海堤内鱼塘一芦苇区
A.绿翅鸭和鹤鹬选择觅食的生境基本相同,两者的食物种类基本相同
B.若两种鸟觅食生境相同,则意味着生态位相同
C.四种水鸟均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其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D.生态位重叠度越大,说明资源丰富,种间竞争越不激烈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12. 河南特色小吃“甜酒浮子”的主要制作流程:用温开水把甜酒曲化开→加入白米饭中拌匀压实,在中间挖个坑,盖上盖子→置于温度适宜的地方1~2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制作“甜酒浮子”所用的酵母菌来自空气中
B.白米饭可为酵母菌提供碳源、氮源、无机盐等营养
C.“中间挖个坑”的操作有利于酵母菌快速生长繁殖
D.将温度维持在18~30℃有利于“甜酒浮子”的制作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13. 鱼茶是海南黎族的一种传统发酵食品,鱼茶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蛋白质,具有润肺清肠、促进消化、养颜美肤和缓解血管硬化等作用。其制作方法是生鱼加盐、姜、蒜等处理后、拌入煮熟的干米饭,在特定条件下发酵一段时间后,开坛即可食用。鱼茶的发酵菌群主要是乳酸菌,发酵后的鱼肉蛋白质更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鱼茶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和CO2
B.食用鱼茶可能会发生误食寄生虫或其他致病微生物的风险
C.制作鱼茶过程中要通入无菌空气并搅拌以利于菌种的繁殖
D.海南黎族家庭制作鱼茶所需菌种需经精心选育和扩大培养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14. 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
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15. 生态学家对某地云杉林中四种林莺的生态需求进行了研究,四种林莺主要觅食树皮和树叶上的昆虫,觅食部位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所有云杉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B.四种林莺在云杉林中处于相同的生态位
C.觅食部位不同减弱了四种林莺的种间竞争
D.标记重捕法是生态学家在此研究过程中的首选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16. 我国幅员辽阔,各群落在群落外貌和结构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群落中的生物也都有适应其环境的特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荒漠生物群落——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匀,物种少,群落结构简单
B.草原生物群落——群落结构相对简单,旱生一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
C.森林生物群落——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地区,群落结构复杂且稳定
D.湿地生物群落——动植物物种十分丰富,兼具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17. 我国古书有“旱极而蝗”的记载,就是说大旱之后通常会有蝗灾肆虐。在干旱的年份,土壤变得坚实,地面植被稀疏,干旱裸露的荒地是蝗虫最佳的产卵和孵化场所,蝗虫数量大大增加:而阴湿多雨的环境易使蝗虫间流行疾病,青蛙的数量增加,发生蝗灾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天敌青蛙和流行性疾病都属于蝗虫种群的密度制约因素
B.温度、水分等属于非生物因素影响蝗虫的种群密度
C.利用样方法调查蝗虫卵的密度能及时监控和预报蝗灾
D.只有密度制约因素才能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18. 研究人员在千岛湖地区两个面积、植被、气候等环境条件相似的甲、乙两岛上对社鼠进行种群数量调查,得到如图所示结果。已知乙岛上另一种鼠类——青毛硕鼠的数量要明显多于甲岛,且6到8月两岛上有黄鼠狼活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两岛上的社鼠与青毛硕鼠存在互利共生关系
B.从3月到11月,两岛社鼠的环境容纳量均保持不变
C.两岛6月到7月期间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
D.黄鼠狼的捕食是导致6月之后乙岛社鼠数量下降快的唯一因素
2022-09-10更新 | 966次组卷 | 31卷引用:北京房山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19.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食物链中,蝉是第一营养级
C.细菌都是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D.植食性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有加快物质循环的作用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20. 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循环进行的同时一定伴随着能量流动
B.图中A是生产者,B、D、E是消费者
C.E每增加1kg的体重,最多需要25kg的A
D.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及生物群落内部往复循环,这种循环具有全球性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21. 以下关于信息传递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动物生长有调节作用的生长激素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B.利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
C.利用信息传递可以来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也可以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D.在生态系统中,某些植物在长日照条件下才开花,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22. 亚马逊森林,欧亚大陆草原,以及极地附近的苔原等自然生态系统尽管经常遭受洪涝、火烧、虫害、也遭受人类的砍伐与放牧等活动的干扰,但是现在依然能维系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上述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B.亚马逊森林中的害虫数量增加时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害虫的进一步增长
C.极地附近的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均比较低
D.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23. 生态学家对我国某高山群落演替的过程进行了研究,该地区分布着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等多种植被类型,不同海拔高度植被类型不同。如下图为甲、乙两个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第5年至25年变化说明群落乙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甲强
B.不同海拔高度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
C.30年后群落乙物种丰富度达到最高,各种群密度达到最大
D.甲乙两个群落在演替过程中具有一个物种被另一个物种优势取代的特点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名校
24. 设计制作生态缸应该遵循一定的原理和要求,下面说法合理的是(  )
A.应该经常向生态缸中通入氧气,从而保证生态缸中生物的呼吸
B.应该将生态缸放在阳光能够直接照射的地方,以保证获得足够的能量
C.生态缸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应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D.应该向生态缸投放生命力很强的生物,而且投放的动物数量要多一些
单选题-单选 | 容易(0.94)
名校
25.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包括结构和功能上的稳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农田生态系统中需要施加氮肥,是因为氮元素不能循环
C.生物的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弱
D.平衡的生态系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保持不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26. 蚜虫的粪便是含有糖分的黏液,称为“蜜露”。蚂蚁非常喜欢吃“蜜露”,常用触角拍打蚜虫背部,通过拍打产生的振动频率促使蚜虫分泌“蜜露”。蚜虫受到它的天敌瓢虫袭击时,会从尾部发出报警信息素,将危险信息通知其他蚜虫,同时蚂蚁接收到报警信息素就会赶来驱除瓢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蚂蚁拍打蚜虫背部产生的振动频率属于物理信息
B.信息素等化学信息可以在同种生物或异种生物之间进行传递
C.蚂蚁吃“蜜露”,蚜虫同化量的一部分传递到蚂蚁
D.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2023-03-04更新 | 420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东省聊城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三4月线上模拟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27. 下图为一富营养化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曝气可增加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
B.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提高了净化效果
C.植物浮床有吸收水体氮、磷的能力,可减少富营养化,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草生长是该修复工程的目标之一
2021-01-17更新 | 30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届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运河中学等高三三校联考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名校
28. 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生态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生态系统中某种个体存在数量的最大值。下列有关生态足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桑基鱼塘”等生产方式能有效减小生态足迹
B.农牧业生产中延长食物链有利于减小生态足迹
C.同等条件下,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足迹大于农田生态系统
D.生态足迹越大,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名校
29. 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原理和实例,错误的是(  )
选项实例相关的生态工程原理
A无废弃物农业遵循循环原理
B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的层次遵循自生原理
C无锡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华违反协调原理
D前面造林,后面砍林遵循整体原理
A.AB.BC.CD.D
单选题-单选 | 较难(0.4)
名校
30.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图,P为生产者,Q 1为初级消费者,Q 2为次级消费者。对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       )(注:图中a、a 1、a 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e、e 1、e2表示呼吸消耗量)

   

A.b+c+d+e为本年度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包含在c中
C.b和d之一,可代表生产者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
D.c 1表示初级消费者所含能量中被次级消费者所同化的量

二、非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易(0.85)
31. 调查发现某小型湖泊中的绿藻、蓝细菌是鲮鱼和沼虾的食物,沼虾又是鲮鱼的食物。图1表示不同体长鲮鱼的食性比例,图2表示鲮鱼在12年内种群数量的变化。

(1)群落的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其中鲮鱼和沼虾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
(2)由图l可知,鲮鱼随体长增加的食性变化为_______
(3)在图2的a-e中,_______点处的鲮鱼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判断依据是_______。d点以后种群数量的变化是_______
(4)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_______,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_______的结果。
32. 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储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单位:102kJ/(m2·a)
PgPnR
A15.92.813.1
B870.7369.4501.3
C0.90.30.6
D14161.979.1
E211.520.1191.4
回答下列问题:
(1)能量流动是从A、B、C、D中的哪个营养级开始的?___(填字母),判断依据是___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约为___
(3)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
2024-05-0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33. 据调查,我国13亿人口中有9亿生活在农村,为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应建立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如图为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生态学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___的同步发展。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_________的工程体系。
(2)该生态工程设计突出体现了___的原理。在发展种植业时,若连年种植单一品种易造成虫害增加,主要是因为违背了生态工程的___原理,导致该生态系统的___能力下降。
(3)该系统中,人畜粪便、枯枝败叶等可以转变为有机肥料,这个过程离不开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施用有机肥料的优点是___(答出2点即可)。
2024-05-0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34. 蓝莓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保护眼睛、增进记忆、减缓衰老等营养保健作用。某兴趣小组尝试利用所学知识制作蓝莓果汁、果酒和果醋。回答下列问题:
(1)以蓝莓为材料制作果汁时添加果胶酶能够提高出汁率并使果汁变得澄清,其原因是_________。在用果胶酶处理蓝莓果泥时,需要用玻璃棒不时地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
(2)利用传统发酵技术制作蓝莓果酒不需要对蓝莓果汁进行灭菌处理,原因是_________。利用图1装置制作蓝莓酒的过程中,要将温度严格控制在_________℃,发酵过程中需要定期打开_________(填“A”或“B”)管的夹子放出产生的气体。图2表示果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糖度和酒精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图。发酵的前24小时酒精度较低,原因是_________;96小时后酒精度又基本维持稳定的原因是_________

(3)当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利用乙醇生成醋酸的过程是_________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与工程

试卷题型(共 34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30
非选择题
4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生物与环境
2
生物技术与工程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85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及环境污染的防治单选
20.85种群的概念及特征单选
30.85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群落的物种组成以及丰富度的相关探究实验单选
40.94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单选
50.85食物链和食物网单选
60.85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单选
70.65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单选
80.6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单选
90.65种群的概念及特征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单选
100.65种群的概念及特征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单选
110.65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单选
120.65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流程及实验分析单选
130.65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综合  泡菜的腌制单选
140.65种群的概念及特征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单选
150.65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  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  群落的概念单选
160.65群落的主要类型单选
170.65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单选
180.65种群的概念及特征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单选
190.65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食物链和食物网单选
200.65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  碳循环单选
210.65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作用及传递过程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单选
220.6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单选
230.85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  群落的演替及其影响因素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单选
240.85设计并制作生态瓶,观察其稳定性单选
250.94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特点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单选
260.65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  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作用及传递过程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单选
270.65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  生态工程的实例分析  生态工程的意义和生态工程发展的前景单选
280.85人口增长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单选
290.85生态工程的特点及基本原理单选
300.4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  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单选
二、非选择题
310.85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  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解答题
320.85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  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解答题
330.85生态工程的特点及基本原理  生态工程的实例分析  生态农业解答题
340.65果胶酶的组成和作用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流程及实验分析解答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