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86 道试题
1 . 生物学是一门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合适的实验材料、科学的实验方法、正确的实验操作是达成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中有氧组为对照组,无氧组为实验组
②进行噬菌体侵染实验时,搅拌不充分会导致35S组沉淀物放射性升高
③菠菜叶肉细胞可作为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材料
④向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高尔基体中的放射性强度先减小后增大
⑤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减法原理
⑥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运用同位素标记法与密度梯度离心技术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⑦沃森和克里克根据DNA衍射图谱推算出了DNA呈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⑧“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中,60℃恒温灭菌的土壤是实验组
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A.③、⑤、⑥B.⑥、⑧、⑨
C.②、⑥、⑧D.②、⑥、⑨
今日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考试生物试题
2 .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欲调查某地区红绿色盲的发病率,需在红绿色盲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
B.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不需再设置对照组
C.探究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正式实验时,仍需设置空白对照
D.使用纸层析法提取并分离绿叶中光合色素
3 . 在生态学研究中不同生物的调查方法不同,现对加拿大一枝黄花(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某种野兔、酵母菌进行调查。
(1)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农作物有化感作用,某种生物释放的化学物质对生态系统中生物生长产生影响,研究者利用其鲜叶浸提液处理小麦和绿豆结果如图甲。

   

①调查加拿大一枝黄花时取样的关键是______
②化感作用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功能。
③由图甲可知,加拿大一枝黄花产生的化感物质对绿豆的幼根影响是______
(2)调查某种野兔新迁入某地时,由于气候适宜、食物和空间充裕、又缺乏天敌,一段时间内该动物种群增长呈现J形曲线,若第一年种群数量为30,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2倍,则第三年其数量为______。野兔属于消费者,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
(3)图乙表示某同学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得到的曲线图。

   

图乙曲线图是采取______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后绘制的。图丙是B时刻用血细胞计数板(400个小方格,体积为1mm×1mm×0.1mm)测得的酵母菌分布情况,每个中方格上酵母菌数的平均值为24个。则该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K值约为______个。
昨日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五校联考生物试题
4 . 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过程中由于代谢物积累和接触抑制需定期更换培养液
B.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
C.每隔相同时间取样,稀释相同倍数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D.为排除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需另设一组空白对照组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同学在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时,为检测活酵母的密度,将发酵液稀释104倍后,用等体积的台盼蓝染液染色,再用长和宽均为1mm、深度为0.1mm、规格为16×25的血细胞计数板计数4个中方格的细胞数。若预期活酵母的密度为4×1010个/mL,理论上4个中方格内未被染色的细胞数应不少于(  )
A.50个B.100个C.3×103D.4×103
7日内更新 | 20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皖北私立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6 . 某研究小组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得出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如图1;同时在对某淡水养殖湖泊I研究后,绘制了该湖泊中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如图2;湖泊II由于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藻类过度繁殖,不仅影响水环境的景观效果,还会引起水源污染;湿地生态系统是湿地植物、栖息于湿地的动物、微生物及其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湿地具有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等功能。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图1中种群数量最早达到最大的时间点是__________。在探究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兴趣小组成员将稀释100倍的酵母菌培养液摇匀后从中吸取少量菌液滴在血细胞计数板(1mm×1mm×0.1mm)上,在显微镜下计数。若实验者计数了25个中方格中的5个,共有44个酵母菌,其中被台盼蓝染色的有4个,则培养液中酵母菌活菌密度为_____个/mL。
(2)图2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表示一个完整的群落。图中底栖动物和虾类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
(3)挺水植物(如旱伞草、千屈菜、菖蒲)既有一定的净化能力,又具有很好的景观效应,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若为了追求景观效应和经济收益而清除湖泊II中的旱伞草、千屈菜,单一种植菖蒲,则湖泊II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能力将会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水体中的水葫芦大量繁殖可能会引起水体二次污染,研究人员提议在湖泊II边建立以水葫芦为材料的饲料加工厂,饲料用于喂鱼,打捞池中的淤泥作为周边桑树的肥料,请从物质和能量角度分析这种污水处理模式的优点:___________
7 .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处理方法等都会直接影响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用低倍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紫色液泡的大小以及原生质层的位置
B.“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和“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均用到了酒精,其浓度和作用均不同
C.“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可先设计一组梯度较大的预实验,为进一步实验摸索条件
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为了避免酵母菌增殖影响实验结果,滴加培养液后需立即进行计数
8 . 某研究小组利用血细胞计数板探究不同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将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倍后的计数结果如下图(单位:×107个/mL)。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沿凹槽边缘滴加培养液后盖上盖玻片,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计数
B.根据15℃、96h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可推算每个中格中的平均数量为16个
C.不同温度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速率均是先增大后减小最后保持稳定
D.温度对酵母菌种群的影响随其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9 . 将酵母菌接种到一定量的液体培养基中,定时取样、计数,绘制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S形增长曲线中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
B.快速增长期种群增长曲线呈J形,增长速率不变
C.显微镜进行酵母细胞计数时,应先盖上盖玻片,再滴加酵母菌悬液
D.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适量上清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10 . 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进行了图1所示实验。将试管I~IV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培养,第N天,振荡Ⅲ号试管后并从中取1mL酵母菌培养液,然后稀释103倍,在显微镜观察到的结果如图2所示(所用血细胞计数板中每个计数室共有400个小方格,总体积为10-4mL)。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所示4支试管内,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所需时间不同
B.第N天取样时,Ⅲ号试管内酵母菌种群密度约为6.0×109个/mL
C.试管I~IV内,酵母菌数量先呈“S”形增长,后一直保持数量稳定
D.计数时,先将稀释液滴在计数室内,再盖盖玻片,并去除多余液体
2024-06-0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统一调研测试生物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