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食物链和食物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 道试题
1 . 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多次发生地震,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图1为该地区在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kJ/m2·y],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图3表示该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部分营养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如图1所示,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   阳能总量是___________kJ/m2·y,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2)图1中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植被受损,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为减轻植被恢复的压力,除生产者外其他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计算可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________________
(4)图2中,甲代表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若图中的“→”仅表示二氧化碳的流动方向,则不会存在的过程有________________。碳在生物群落中的流动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2-23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2 .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包含4个营养级,但缺少分解者
B.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若丙由于某种原因大量减少,则乙的数量在短期内大量增加
D.图中丁和丙、戊和丁之间都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3 . 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图3为能量流经图2所示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能量的单位为kJ。据图回答问题:

(1)若图1表示碳循环,则乙表示________。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主要是以_________形式进行的, 丙中B与D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图1中b代表的生理过程为________
(2)若图2 中营养级①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3125 kJ,则营养级①②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的特点。
(3)分析图3中的能量关系可知,甲、乙、丙、丁中代表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 . 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示意图。图乙是给牧草施加了含32P标记的复合肥后,检测32P在蚱蜢和青蛙体内的放射性强度变化。图丙是该草原中蟋蟀的部分能量来源和去向示意图,小写字母表示能量数值。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利用青蛙防治蚂蚱属于害虫防治中的__________,该防治方法明显的优点是__________(答出2条即可)。如果图甲中的蛇大量减少,则短时间内青蛙的数量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
(2)图乙B中的放射性强度大于A,这是__________的结果,在蚂蚱和青蛙体内可能发现32P的物质有__________(答出3种)。
(3)图丙中E散失的热能是___________同化的,蟋蟀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__。从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规律的意义角度分析,减少蚂蚱和蟋蟀的数量的意义是_________
2024-05-04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九)生物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一个简化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能等外部能量的不断输入是该系统__________________功能实现的基础。
(3)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图中的______,为了调查其种群密度,调查时关键要做到______
(4)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生物己每同化1kJ的能量至少需要甲固定______kJ的太阳能来支持。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般将__________________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
(5)该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他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4-2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绥江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6 . 图甲表示某自然保护区的能量流动过程[单位为103kJ/(m2·y)],A、B、C、D 代表不同类型的生物,每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都被分为E1、E2两部分。图乙表示某一种野生动物的数量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E2散失到环境中的形式是_____,图甲中的营养结构可表示为_____
(2)太阳能的不断输入是推动该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______功能实现的基础。E1代表的含义______
(3)为了保证各营养级能量的需求,随着营养级升高,人为输入的有机物应该_____(填增加或减少),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4)生态学上有“中度干扰”假说,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受到中等程度干扰时,能够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人类无需参与。但是超过6级的地震灾害对于生态系统来说却是灾难性的,这说明________
(5)乙图AB段表示地震后该动物数量急剧下降,为了保护该物种不至于被灭绝,在B点应采取______保护措施,为其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B点时该种群的的年龄组成应属于_____型。
2023-06-21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综合测试理综生物试题
7 . 下列图型中,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图3为能量流经图2所示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能量的单位为kJ。据图回答问题:

(1)若图1表示碳循环,依据课本上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则甲表示______,图中一共有______条食物链,丙中B与D的种间关系是______。若该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无法恢复到之前的生态平衡,这说明______
(2)分析图3中能量关系可知,代表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的是______(填“甲”“乙”“丙”或“丁”),第三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_____同化的能量。从上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的特点。
(3)若图1中的生产者固定了10000kJ的能量,则图中D理论上最少可获得的能量为______kJ。若图2中营养级①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3125kJ,则营养级①②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
2024-04-15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平高中学(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高3月月考生物试题
8 . 近年来,部分农村应用稻田蟹综合种养技术,创新发展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稻蟹共生系统,获得了良好效益。如下图表示某稻蟹共生系统内的部分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稻田昆虫、底栖动物、河蟹等动物在该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图中的最高营养级是第____________营养级。
(3)该生态系统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主要是__________,在“藻类→浮游动物→河蟹”的食物链中,浮游动物同化的能量可以随着_______________流向分解者。
(4)将杂草全部清除,会导致水稻产量下降,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
2024-05-10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
9 . 某海岸潮间带生态系统中有滨蟹、玉黍螺和墨角藻(一种海藻)等生物,三者的捕食关系为:墨角藻→玉黍螺→滨蟹。为研究捕食者对被捕食者的影响,某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
(1)该海岸潮间带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墨角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
(2)生态系统中位于食物链上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些信息可以___,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为了研究信息传递的这一功能,科研人员制作了a、b、c三个培养箱(水流可通过),每个培养箱内放置两块平板,平板上长有墨角藻供玉黍螺取食。对三个培养箱分别进行图1所示处理,若干天后计数并统计平板上墨角藻的存留率。

①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可靠,该科研人员后续又增加了一组d,处理方法是___,其作用是___
②本实验用带孔不透明的隔板隔开滨蟹和玉黍螺,其目的是___
(3)上述实验统计得到的墨角藻存留率如图2。

依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
2024-05-0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昆明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10 . 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示意图(甲图)和碳循环示意图(乙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食物链(网)的起点都是___________(答生态系统成分)。此图缺少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成分。
(2)甲图中,由于除草剂、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蛙的数量急剧减少,则一段时间内蝗虫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草原中,赤狐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兔同样也能够依据赤狐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这说明信息传递有能够调节生物的________,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4)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______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2024-01-10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六中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