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食物链和食物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6 道试题
1 .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研究人员以某区域内四种占优势的水鸟为研究对象,调查并分析了它们的生态位,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物种

观察数量

觅食生境出现率/%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

生境1

生境2

生境3

小坚果

茎类

草屑

螺类

贝壳砂砾

甲壳类

其他

绿翅鸭

2120

67

0

33

52.8

16.7

0

12

13

0

5.5

绿头鸭

1513

98

1

1

78.3

0.8

0

7.1

5.6

1.1

7.1

鹤鹬

1678

64

0

36

0

0

50.0

25.0

25.0

0

0

青脚鹬

1517

29

28

43

0

0

33.3

33.3

0

33.3

0.1

注:生境1为低潮盐沼一光滩带;生境2为海三棱藨草带,宽度为400m左右;生境3为海堤内鱼塘一芦苇区,芦苇在植物群落中占优势。
A.该区域内绿翅鸭和鹤鹬选择的觅食生境相同,其生态位不完全相同
B.由表中数据可知绿头鸭在该生态系统中可以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C.四种水鸟占据的生态位不同是群落中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D.不同物种通过减少生态位重叠来减少竞争以利于其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2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形象地描绘了农田生态系统的繁盛景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蛙声”属于生态系统信息种类中的物理信息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谚语中涉及的消费者只有蛙
C.要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需要不断地施肥、灌溉、控制病虫害。
D.作者根据田园景象创作了《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3 . 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某校学生设计并描绘了体现校园特色文化的校园生态系统。下图为该校园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______
(2)该生态系统体现了______条食物链,请写出最长的一条:______
(3)杂食性鸟与蜘蛛之间存在的种间关系为______
(4)图中属于分解者的是______,能将有机碎屑分解成______,可被植物的根部吸收,供植物重新利用。
2024-04-16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百校联考高考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4 . 下表是某海洋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的能量数值(102kJ·m-2,a-1),且每个种群只占一个营养级,已为分解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项目

种群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66.2

2.1

408.5

0.8

1.9

21.1

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84.6

9.7

554.3

1.6

9.5

211.0

A.甲最可能是初级消费者,占据第一营养级
B.在这五个种群中,丁处于第五营养级.
C.该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5.4%
D.该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间信息传递都是单向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稻鸭农法”模式如下图所示。在稻田中放养一定数量的优质雏鸭,不仅能觅食昆虫、杂草等,也能“浑水肥田”,进而实现水稻的高产。
(1)下图所示“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__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群落,原因是_______

   

(2)在水稻生长期,放鸭的数量不能超过环境容纳量,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主要是_______。与常规稻田相比,由于“稻鸭农法”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而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3)在“稻鸭农法”模式中,鸭粪经微生物的分解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_________(填“物质”“能量”或“物质和能量”);从种间关系和能量流动角度分析,鸭的活动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的原因是______
6 . 图甲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单位为103kJ/m2·y)流动过程示意图,A、B、C、D代表不同类型的生物;图乙表示该区域发生大规模火灾后某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甲中A、B、C、D组成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渠道
B.图甲中所含食物链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占自身同化能量的比值为16.7%
C.图乙A~B段决定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食物短缺造成出生率降低
D.据图乙分析,火灾后,工作人员马上采取了就地保护措施,为图乙所示生物提供了生存机会
7 . 在“美丽中国”建设过程中,多地将荒草地等闲置区域改建为湿地公园,为鸟类等多种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了生物多样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湿地公园中,所有的鸟形成了一个种群
B.一种鸟可能处于食物网中不同的营养级
C.鸟类等野生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
D.“落霞与孤鹜齐飞”的美景体现出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8 . 下表是研究人员对某陆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进行调查的结果[表中甲、乙、丙、丁为不同营养级,单位:×102kJ/( m2·a)]。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营养级同化量XY
12.32.89.5
835.5165670.5
0.80.30.5
101.535.566.0
分解者18423.5160.5
A.甲、乙、丙、丁构成一条食物链
B.表中的X表示的是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C.该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5%
D.任何生态系统只有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才能维持自身的正常功能
9 . 为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各地积极探索“稻虾共生”“稻蟹共生”“稻鱼共生”等综合种养模式。其中“鱼+稻+蛙”种养模式,实现了规模化养殖鲈鱼、鲟鱼等鱼类,同时,在池内试行水上种稻、水下养蛙模式,青蛙以捕食池内害虫为生,水稻生长靠鱼类和青蛙粪便提供养分,实现稻、鱼、蛙和谐共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为了满足经济效益,“稻鱼共生”生态系统可能需要人工输入能量
B.青蛙取食害虫,这种控制害虫危害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
C.鱼类和青蛙的粪便能够为水稻的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
D.“鱼+稻+蛙”种养模式中存在水稻→害虫→青蛙的食物链
2024-03-27更新 | 24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猜题卷(一)
10 . 实验小组调查了长江口部分鱼类的食性类型,将食物分为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游泳生物类群。浮游生物主要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等,底栖生物主要是底栖藻类、贝类、螺类等,游泳生物主要是鱼类、虾类、头足类等。统计不同鱼和虾胃含物中的食物所属生物类群及比例,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种类

浮游生物/%

底栖生物/%

游泳生物/%

黄颡鱼

73.5

26.5

翘嘴鲌

72.3

27.7

中国花鲈

8.7

56.7

34.6

安氏白虾

100.0

矛尾虾虎鱼

48.2

52.0

97.5

A.黄颡鱼、矛尾虾虎鱼和鮻主要生活在水体上层
B.安氏白虾和鮻在食物网中都归属为初级消费者
C.黄颡鱼与翘嘴鲌、矛尾虾虎鱼之间只是竞争关系
D.鱼的食性及生活水层的差异使其能充分利用资源和生存空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