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碳循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2 道试题
1 . 如图1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2为该鱼塘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1中过程①表示的生理过程主要是________,所示序号过程中以CO2形式传递的是________,分解者是________
(2)由图2可知,流经该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d表示________的能量。
(3)图2中两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________(填“>”“=”或“<”)c/a×100%。
(4)若该鱼塘对某类鱼的环境容纳量为10000尾,则该鱼塘中这种鱼的最适数量为________尾。
(5)该人工鱼塘水生生物群落有垂直分层现象,主要是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非生物因素有关(至少答出2点)。
2021-09-14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百师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 开学联考生物试题(河北卷)
2 . 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点,CO2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的意思是工厂、企业等团体和个人,通过节能减排等形式来抵消自身产生的CO2,实现CO2零排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循环具有全球性,城市生态系统产生的CO2可以被其他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所利用
B.大气中的CO2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因此植树造林有助于实现碳中和
C.CO2的排放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这一过程不属于生态系统碳循环
D.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都可参与生态系统进行基本的碳循环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对世界做出的承诺。 碳达峰指在某一个时间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通过一定途径吸收二氧化碳总量相等,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现碳达峰后,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仍可能增加
B.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举措
C.实现碳中和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会明显减慢
D.植树造林、退耕还草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
21-22高三上·广东·开学考试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2020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上承诺我国力争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图一中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A是__________;碳循环的主要形式为___________
(2)此生态系统(图二)有______________条食物链,猫头鹰与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
(3)我国要实现碳中和,你认为需要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1条)。
2021-08-28更新 | 535次组卷 | 6卷引用:2021年秋季高三生物开学摸底考试卷01(广东专用)
2014·山东菏泽·一模
5 . 下图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一年内CO2消耗量与释放量的情况,其中甲、乙和丙分别表示生态系统消费者、分解者和生产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丁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及化能合成作用CO2消耗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碳循环在甲、乙、丙构成的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双向传递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丁来表示
C.人工生态系统中CO2的消耗量与释放量关系往往不符合上图
D.根据图示关系可推测该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正在上升
2021-03-19更新 | 306次组卷 | 10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首都师范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6 . 《说文》云:鹬知天将雨则鸣,故知天文者冠鹬。春雨过后,白沙河入海口的长趾滨鹬回归。作为一种中小型涉禽,长趾滨鹬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或混群活动于湿地、沼泽、稻田与海滩等地,性较胆小而机警,以甲壳动物、昆虫和植物等为食,加强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能提高长趾滨鹬种群数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长趾滨鹬相对集中的区域,采用标志重捕法以估算其数量
B.长趾滨鹬种群数量增加说明该湿地群落的丰富度增加
C.长趾滨鹬体内的碳元素能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传递给绿色植物
D.长趾滨鹬同化的能量用于自身呼吸作用消耗和生长发育繁殖
2021-03-18更新 | 100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年秋季高三生物开学摸底考试卷01(山东专用)
单选题-单选 | 容易(0.94) |
名校
7 . “稻鱼共生系统”是我国南方的特色农业生态系统,其主要特征是在水稻田中养鱼。下面是该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示意图,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元素传递方向和转移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调查丁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抽样检测法
B.水稻生长期,该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量为a>(b+c+e)
C.该生态系统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D.“稻鱼共生系统”既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又能减少农药使用,从而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
8 .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的
B.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都是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群落的
C.温室效应的产生与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碳循环的平衡被打破密切相关
D.对于一个正在恢复中的生态系统,适当的物质和能量输入可以加快其恢复
2021-03-05更新 | 2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9 . 1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的示意图,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大致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图1的食物网中,至少有_____条食物链。图2中的D属于图1生态系统中的_____
(2)在生态系统中,经常会产生一些有机碎屑,这些有机碎屑被彻底分解产生的CO2可供生态系统循环利用,该利用过程即图2中_____过程,该过程主要是通过_____作用实现的。
(3)请画出图1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要求:写出每一营养级含有的具体生物)。_____
2021-03-05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新高考)
10 . 图Ⅰ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Ⅱ为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乙表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图Ⅰ中构成生物群落的是________,CO2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生理活动主要是[  ]________。其中①过程表示________作用。
(2)图Ⅱ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处于最高营养级的是________。丙和丁的关系是________。该食物网中,若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1×108kJ,能量传递效率按10%~20%计算,则最高营养级至少能获得________kJ的能量。
(3)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Ⅰ中某种绿色植物的数量锐减,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数量发生了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________调节来实现的。
(4)图乙中,在t1时期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型,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将________
2021-03-04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九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