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碳循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2 道试题
1 . 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①代表光合作用、③代表呼吸作用
B.①~④过程伴随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C.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主要是CO2
D.CO2在大气圈和水圈之间的交换有利于调节大气中的碳含量
2022-03-12更新 | 34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生考试生物试题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我国公布了国内的碳中和计划。在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按照整体部署、系统推进、分类施策、重点突破的原则,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深入推进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加快实现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变革,推动2030年前全国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下图是我国的碳的迁移变化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进行,碳循环具有循环性和________的特点。
(2)加快构建碳达峰就是让大气中的CO2达到最大值,CO2的主要来源有________;CO2的去路主要有________;实现碳中和就是让________保持相等,做到CO2的零排放。为了减少温室效应,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3)上图能否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__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 . 下图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的C表示桑树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量,蚕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桑树与蚕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将蚕沙(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________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3)蚕沙是优良的鱼类饲料,适量的投入可以给鱼提供食物,从而提高鱼的产量。蚕粪中的碳元素只能以____________的形式流向鱼。
2022-03-02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测试理综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4 . 某生态系统碳循环部分示意图如下,已知A为绿色植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字母D表示大气中的CO2,除图示来源外,也可以由水圈中溶解的CO2扩散补充
B.若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处于顶极状态,则生产者A固定的CO2量几乎等于所有次级生产者排放的CO2
C.若将本题图修改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D的含义可改为非生物环境,并增加“光→A”,去除原图中“D→A”、“→E→”
D.若该生态系统表示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生物圈在物质上可以实现自给自足
2022-02-23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返校联考生物试题
5 . 某现代化农场,种植有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养殖有牛、鸡等动物,并利用生态工程技术构建成了一个农业生态工程。回答下列问题:
(1)该农场生态系统中,农民会在小麦生长后期,在小麦畦中间种植玉米,这是一种典型的______技术。
(2)奶牛摄取作物饲料获得的能量远多于奶牛的生物量,原因是摄取的食物中的能量一部分通过______散失,一部分以______形式排出体外。因此,该生态农业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
(3)有人认为,沼气作为清洁能源为该农场供能,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打破了生态系统能量单向流动的规律。你认为对吗?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沼气池中分布着大量的微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主要属于______。秸秆在沼气池中处理成沼渣后肥效提高,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2022-02-23更新 | 325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返校联考生物试题
6 . 华绒螯蟹(俗名“螃蟹”)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成分,肉味鲜美、深受喜爱。某农产品养殖科研单位进行了螃蟹养殖实验,下图1为人工螃蟹养殖塘(含藻类、水草、小鱼等)中有关生物物质流动与调节示意图,图2是该单位依据大数据模拟出一年中螃蟹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学上,图1人工蟹塘中螃蟹、鱼和水草等所有的生物构成了一个_______________,其内部碳元素以_______________形式传递。
(2)蟹塘在外界轻微污染后仍能正常发挥其功能,体现了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能力。为了净化人工蟹塘,需每年6月向蟹塘补给清水,排出污水,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加水时应注意将清水沿水泵从蟹塘的水平面下10-20cm处冲入,这样有利于增加蟹塘_______________
(3)如果蟹塘中藻类(如蓝藻)大量疯长造成水华现象,科研人员会向蟹塘中适当多投放鱼、接种水生植物等措施抑制藻类数量。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2蟹塘中螃蟹种群增长曲线属于_______________型曲线。为了获得一年中最大螃蟹捕捞量,选择一年中第三季度的9月开始进行分批捕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了研究蟹塘中伊乐藻对含Zn2+污水的净化作用。科研人员从螃蟹塘中选择长势较好的伊乐藻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

①图4中设置空白对照组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②结合图3和图4分析,实验组24-48h间Zn2+浓度下降速度较快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022-02-20更新 | 70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调研测试生物试题
7 .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2/X1的比值如果低于10%,则该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遭到破坏
B.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以CO2和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循环
C.每年输入生产者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在生产者体内,其余流向分解者
D.调查初级消费者中的某个种群的种群密度,若初次捕获60只并进行标记,再次捕获20只中有标记的4只,若每只个体平均含4kJ能量,生产者最少应有6000kJ能量才能维持该种群的稳定
2022-02-17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
8 . 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在202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这是中国向全世界的郑重承诺,彰显了大国责任。如图是某自然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构成生物群落。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缺少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B.b同化的能量的最终去向是呼吸作用散失和分解者利用
C.自然生态系统中d摄取碳的速率与a、b、c释放碳的速率相等
D.增加碳固定量、减少碳排放量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9 . 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B属于分解者,生物群落中的其他生物均可为它提供物质和能量
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B位于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
C.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含碳有机物又是能量的载体
10 . 如图1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2为该鱼塘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1中过程①表示的生理过程主要是__________,所示序号过程中以CO2形式传递的是____________,分解者是_____________
(2)由图2可知,流经该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d表示__________的能量。
(3)图2中两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______________(填“>”“=”或“<”)c/a×100%。
(4)若该鱼塘对某类鱼的环境容纳量为10000尾,则该鱼塘中这种鱼的最适数量为___________尾。
(5)该人工鱼塘水生生物群落有垂直分层现象,主要是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非生物因素有关(至少答出2点)。
(6)如果养殖户向鱼塘中投放了过多的饵料,残余饵料会沉到水底.导致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加强,水体溶氧量_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鱼类大量死亡,水质恶化,进而导致鱼死亡更多,这个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调节。
2021-09-14更新 | 38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山东卷) 生物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