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碳循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2 道试题
1 . 我国古诗词博大精深,许多诗歌里面蕴含了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以及物质的循环再生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C.“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子表达的是行为信息
D.“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雀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体现的是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2 . 塞罕坝曾经由于森林被砍伐殆尽,由“美丽的高岭”沦至风沙肆虐的沙丘、经过几代林场人艰苦努力,把风沙蔽日的坝上荒原改造成世界最大的人工林。如今去坝上旅游,随处可见写有“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实现碳中和”的宣传语(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塞罕坝从“美丽的高岭"沦至风沙肆虐的沙丘,说明人类的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
(2)塞罕坝地区平均海拔高度1500米以上,年均气温-1.4℃。若你是林场建设者,人工造林时在树种选择方面应注意______。恢复被破坏生态系统的关键环节是植被恢复,这是因为植物是生产者,其作用是______
(3)在塞罕坝的自由放牧区,兔子、牛、羊和平共处,狼与狐正常出没。如图为能量流经兔子这一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G表示流入狐所在营养级的能量,A表示兔摄入的能量,则兔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由图中______表示。伴随D出现的碳元素主要的形式变化是______

(4)植树造林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全球的碳排放,实现“碳中和”,这体现出物质循环具有______的特点。要实现“碳中和”,除继续植树造林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 . 西北某山区由于乱砍滥伐、盲目开垦,造成水土流失严重。为寻求有效的环保之路,科研人员在该地区进行相关研究,将某区域平分为两组,一组实施退耕还林、合理开发利用等措施,另一组仍为原有利用模式。十年后,对两地不同植被类型的生物量进行测定,获得图一所示结果。图二中甲、乙、丙分别表示退耕还林组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植物优势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在两个地区中___________选取多个样地,收获全部植物,按照___________分类后,测定生物量。图一中代表未作处理组生物量的是___________(选填“S1”或“S2”)。
(2)该地区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_演替。群落具有较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___________利用率。
(3)据图二分析,甲、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甲、乙、丙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碳循环的形式是___________
(4)科研人员对林地植被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后,对阳坡的物种生态位重叠(即两个物种在同一资源状态上的相遇频率)变化进行分析的结果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阳坡群落物种中竞争最激烈的是___________。要认识该阳坡群落,首先要分析___________

种名

山桃

丁香

油松

刺槐

山桃

1

0.124

0.125

0.148

丁香

0.124

1

0.734

0.761

油松

0.125

0.734

1

0.884

刺槐

0.148

0.761

0.884

1


2022-08-22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届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4 . “池上春风动白苹,池边清浅见金鳞”描绘了金鱼池塘的美好景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温度是影响水中植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
B.该池塘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都参与碳循环
C.该池塘生态系统由动物﹑植物﹑微生物共同构成
D.采用标志重捕法可对池塘内某种金鱼的丰富度进行统计
5 . 如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转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①过程中的能量转换过程为光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B.①②过程中的生物可以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若图中为第一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变化,则化学能与热能的差值是该生物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D.②过程中有机物中的碳元素转化为CO2中的碳元素返回无机环境
2022-08-1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届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6 . 如今低碳生活、绿色经济已成为人类共同的目标。下图是碳循环的部分过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参与过程①的生物只有消费者和分解者
B.植树造林有助于增强过程②而减少大气CO2含量
C.减少对过程③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D.海洋对于调节大气中的碳含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022-07-22更新 | 294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7 . 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以下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循环和水循环都是以无机物的形式进行的
B.碳在无机环境中有多种存在形式
C.过程③主要是光合作用,大力植树造林是实现碳中和的唯一措施
D.过程②和④是导致碳循环平衡被破坏的主要原因
8 . 近年来,湿地生态公园深受人们的欢迎,很多城市将湿地改造为公园,是节假日人们休闲度假的圣地。回答下列问题:
(1)广西某湿地公园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_(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2)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湿地被改建为湿地公园,说明人类活动往往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群落演替是指___________
(3)改造后的某湿地中,有一种鸟它既取食草籽,也捕食植食性昆虫,由此说明该鸟处于第_________营养级。若要调查该种鸟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4)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___________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___________的形式传递。
9 . 湖泊是调节江河水量的天然水库,也是重要的淡水生态系统。研究人员在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研究后,绘制了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示意图(图1)和碳循环部分示意图(图2),图2中甲、乙、丙、丁表示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1的生物中,含能量最少的是____________,因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银鱼处于第________营养级。
(2)图2中缺少两个重要过程,请用文字和箭头的形式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甲→乙过程中碳主要以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传递,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碳主要以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
10 . 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指一年)人类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碳总量与通过植树造林、工业固碳等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净零排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碳达峰后一段时间内,大气CO2浓度仍可能继续增大
B.导致大气中CO2全球失衡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乱砍滥伐
C.为实现碳中和,需要缩小人类的碳足迹
D.实现碳中和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会明显减慢
2022-06-08更新 | 531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秦淮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期入学检测生物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