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碳循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2 道试题
1 . 据环保学家统计,现在地球陆地面积的10%是沙淡,还有43%的陆地面积面临着荒漠化的威胁。通过努力,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治理沙漠面积最多的国家,并为世界治沙提供了宝贵经验。治理沙漠过程中会出现群落交错区,即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如会出现草本和灌木混生阶段的区域,回答下列问题:
(1)在草本和灌木混生阶段,__________(填“草本”或“灌木”)植物的生存更具有优势,原因是_______。在该沙漠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原因是__________
(2)碳元素以___________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中进行循环。在进行沙漠治理过程中,为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该注意__________
2023-03-07更新 | 7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部分学校2022_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入学测试理综生物试题
2 . 1935年加加拿大一枝黄花作为观赏植物在我国引种,后入侵到农田等环境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为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农作物的化感作用(某种生物释放的化学物质对其它生物生长产生影响),研究者利用其鲜叶浸提液处理小麦和绿豆种子,测定其对种子幼根生长抑制率,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加拿大一枝黄花属于_______,能将碳元素最终以________形式固定下来。
(2)实验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产生的化感物质对小麦和绿豆作用分别为__________
(3)研究者推测化感作用和资源竞争是植物入侵的原因。通过设置不同土壤条件,对本地具有化感作用的植物与加拿大一枝黄花进行比较,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

①上述实验设计中,设置的不同土壤条件是________,除此而外,该实验中设置的自变量还有_______
②资源竞争干扰率这一指标反映本地化感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与小麦竞争氮素资源从而对小麦生长情况产生的影响,则资源竞争干扰率等于生物干扰率减去化感作用干扰率。基于实验结果,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入侵优势,理由是__________
3 . 某湖区的农业生态系统包括深水养殖圈、湖岸水生经济作物圈、子湖立体养殖圈、浅水地稻—鱼共生圈等几个圈层。回答下列问题:

(1)湖岸水生经济作物圈、浅水地稻—鱼共生圈等圈层体现了该湖区群落的______结构。湖岸水生经济作物圈种植了莲花、芡实、菱等水生作物,该圈层不易发生水华现象,原因是________
(2)如图为稻—鱼共生圈的部分能量流动图,其中字母表示能量:
①图中A1和A2中能量的去路是_______;初级消费者中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______
②稻—鱼共生圈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原因是________(至少答两点)。
2023-03-02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4 . 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图3为能量流经图2所示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能量的单位为kJ。据图回答问题:

(1)若图1表示碳循环,则甲表示_______,图中一共有_____条食物链,丙中B与D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③代表的生理过程为______
(2)若图1中的生产者固定了10000kJ的能量,则图中D理论上最少可获得的能量为_____kJ。
(3)若图2中营养级①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3125kJ,则营养级①②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的特点。
(4)分析图3中能量关系可知,代表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的是________,第三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_____固定的能量。
(5)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内在联系是________。若该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无法恢复到之前的生态平衡,这说明_______
2023-03-01更新 | 25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适应性练习生物试题
5 .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正确处理人类、资源与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美丽家园,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使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采取大力植树造林来改善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从而缓解温室效应
B.适当延长食物链能提高果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获得更多产品
C.利用人工生态湿地来改善水体污染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桑基鱼塘的生态农业实现能量多级循环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
2023-02-19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 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的碳绝大部分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存在于大气圈中
B.禁止利用森林资源和植树造林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手段
C.二氧化碳排放减少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及酸雨发生
D.碳循环平衡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7 . 图1是水稻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2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内卷叶螟的变化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各种能量值,M是摄入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1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及无机环境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结构
B.卷叶螟粪便中的能量值为P,卷叶螟呼吸消耗的能量值为R
C.卷叶螟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可以用图2中的M2表示
D.利用标记重捕法可估算该水稻田生态系统内青蛙卵的种群密度
8 . 在无氧条件下,秸秆经过高温热解处理可得到生物质炭,该过程中纤维素分解为一些小分子有机物,生物质炭可作为有机肥使用。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质炭的加工过程可去除秸秆表面虫卵
B.生物质炭能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群体的繁殖
C.生物质炭小分子有机物能为根系直接供能
D.生物质炭的使用能加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2023-02-03更新 | 204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9 . 食用菌与水稻轮作是一种生态高效的新型栽培模式,可根据当地的实际灵活选择栽培的食用菌。某地采用赤松茸与水稻轮作,建立了图示栽培模式,可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赤松茸可直接利用秸秆发酵中的物质,从而实现了能量循环
B.该生态系统中水稻和食用菌可利用不同强度的光照合成有机物
C.该生态农业模式能充分利用秸秆中的能量,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D.菌糠和秸秆的利用实现了物质循环利用,为水稻和菌种提供无机物
2023-02-03更新 | 16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10 . 我国公布了国内的碳中和计划。在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按照整体部署、系统推进、分类施策、重点突破的原则,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深入推进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加快实现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变革,推动2030年前全国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下图是我国的碳的迁移变化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___的形式进行。
(2)加快构建碳达峰就是让大气中的CO2达到最大值,CO2的主要来源有______;CO2的去路主要有______。为了减少温室效应,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3)生态系统的功能有______(答出两点即可)。上图能否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
2023-01-04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四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