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碳循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7 道试题
1 . 在寻求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绿色植物因其独特的代谢类型而被寄予厚望。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研究乔木丰富度与森林碳存储能力间的关系,我国科学家选取 42 种乔木,在一片约 600 亩的空地上设立了566个面积为1亩的样地,每个样地中随机种植植株数量相同,物种数目不同的乔木,连续5年测定样地中的生物量(干重),结果如图 a和b。

①图a中各年份调查结果均显示,乔木丰富度越高,____,且这种差异随年份的增加逐渐增大。生物量的年增量与生物量总量随乔木丰富度水平变化的趋势____
②研究人员尝试用以下模型来解释上述结果出现的部分原因。

请选取下列合适的选项填在上图中相应位置上,以使上图的逻辑自洽。
a. 样地乔木丰富度水平高
b.各类资源利用更充分
c.不同生长周期的乔木搭配
d.喜阴与喜阳的乔木搭配
e.相对较高的乔木与相对较矮的乔木搭配
f.时间利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工林在维持全球碳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科研人员测定了不同林分密度下植被及土壤中的碳储量,结果如下表。

林分密度/株·hm-2


碳储量/t·hm-2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植被

100

120

130

150

90

土壤

150

150

250

270

130

①在人工林中碳主要以____形式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植被中碳的去向有____
②林分密度为1000株·hm-2、1600株·hm-2时,土壤碳储量均较低,两者原因不完全相同,前者主要是____,后者主要是____
③研究表明,适宜的林分密度能较好地实现土壤对碳的固存,从全球碳平衡的角度分析其主要意义是____
2024-02-25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中学、广州二中、惠州一中等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2 . 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多次发生地震,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图1为该地区在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kJ/m2·y],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图3表示该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部分营养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如图1所示,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   阳能总量是___________kJ/m2·y,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2)图1中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植被受损,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为减轻植被恢复的压力,除生产者外其他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计算可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________________
(4)图2中,甲代表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若图中的“→”仅表示二氧化碳的流动方向,则不会存在的过程有________________。碳在生物群落中的流动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2-23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3 . 研究人员研究了某地区废弃农田在演替的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环境气候适宜,降水充沛,可最终演替到____阶段,该群落演替类型是____
(2)土壤中的有机碳来源包括____(答出两方面)和消费者的粪便。土壤中的有机碳会经____转化为CO2,释放到大气中。
(3)研究人员检测了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和物种丰富度的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与物种丰富度的关系是____
(4)生态学中用功能丰富度表示群落中物种占据的生态位的相对多少。一个群落越复杂,物种丰富度越高,导致其功能丰富度越大。在物种丰富度相同的两个群落(AB)中,A中不同物种占据的生态位重叠很小,B中不同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很大,实际上A的功能丰富度大于B。进一步研究发现,功能丰富度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正相关。
综合上述信息,在图2中画出演替时间、物种丰富度和功能丰富度是如何共同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的____(实线表示正相关,虚线表示负相关)。

(5)研究认为,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有利于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CO2的含量。根据上述信息,提出一条增加土壤有机碳的合理建议____
2024-02-18更新 | 282次组卷 | 2卷引用:名校联盟全国优质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大联考生物试题
4 . 2023年3月,北京大学成立碳中和研究院,围绕国家“双碳”战略需求,建立智库平台,开展气候变化与碳循环、零排、负排关键技术等研究。下列关于碳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优先选乘坐公共交通、注意节约用电、用纸等,有利于碳的零排、负排
B.当大气中二氧化碳短缺时,水圈中的二氧化碳不能进入到大气中
C.我国采取的秸秆还田等措施,可以降低农田表层土壤的碳储存
D.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增加,一定会导致物质循环的速率变慢
5 . 碳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之一。下图为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丁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d 表示丙中的四种生物,①~⑦表示相关的生理作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
B.①②③④过程中碳元素主要以CO2的形式存在
C.碳元素在图中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之间循环往复
D.甲→a→c→b可能是图中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6 . 某水域中具有捕食关系的五种鱼体内汞和铅两种重金属的含量(ngg-1)情况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鱼的种类

17.8

61.9

70.4

117.0

112.0

27.3

34.9

52.5

84.3

75.8

A.在五种鱼中,戊所处营养级的总能量最多
B.由表可推测,丁和戊可能处于同一营养级
C.汞、铅的循环过程和碳、氮等元素的循环过程相似
D.重金属沿着食物链逐渐积累,其扩散不具有全球性
7 . 下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白色箭头具有循环往复的特点,黑色箭头具有单向流动的特点
B.若图中物质循环表示碳循环,则碳在③④⑤过程中以CO2的形式传递
C.过程①和过程②分别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和散失
D.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8 .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已被纳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碳汇是指森林和海洋等同化CO的能力。我国科学家提出在海水养殖区建造“BCP—MCP”地球生态工程, 以提高海洋碳汇。BCP是指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有机物中的碳,MCP是指利用微生物产生难分解的有机物所固定的碳。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BCP—MCP”的建立有助于加快碳中和进程
B.与MCP相比,BCP 固定的碳不再参与物质循环
C.该生态工程遵循自生、循环、整体和协调等原理
D.参与BCP的生物属于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
9 . 某农场中的能量流动简图如图1所示,其中a2和b3分别为第二、第三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1和d2为人工饲料中被同化的能量。图2所示为该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过程简图,其中甲~丁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碳循环指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在生物群落内部的循环
B.甲、乙依次表示分解者、生产者,该生态系统中含有3条食物链
C.图1中第二、第三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分别属于b2、c2
D.该农场中第二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等于b3/(a2+d1)×100%
10 . 某同学画出三幅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碳循环只有生产者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所以三幅图中生产者都是A
B.图甲中C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
C.图乙中A、B、D、E构成群落,碳在其中流动的形式是CO2
D. 若使图甲、图乙、图丙完整表示碳循环,需补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CO2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