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碳循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7 道试题
1 . 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碳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
B.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中 E 生物数量大量减少,推测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 D 增多,F 减少
C.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 D、E、F、B
D.在 A→C 过程中碳主要以 CO2 的形式进行循环,在 F→B 过程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
2 .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字母表示丙中的部分生物,数字代表生理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碳元素在群落中的生物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流动
B.丁为分解者,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指腐生细菌和真菌
C.图中生物B灭绝,短时间内生物D的数量一定减少
D.图中①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③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3 . 全球生态环境危机愈演愈烈,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迫在眉睫,我国生活垃圾处置方法主要有:废品类可回收垃圾回收利用,厨余垃圾进行堆肥或厌氧发酵,包装垃圾卫生填埋,有害垃圾专业化处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厨余垃圾制成鱼的饵料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并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B.厨余垃圾进行堆肥或厌氧发酵与多种真菌和细菌等分解者有关
C.南极企鹅体内检测到福岛排放的核废料体现了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D.有害垃圾中的重金属可以沿着食物链、食物网富集到人体内

4 . 图1是某生态系统各组分关系的示意图,图2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是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成分,①②③④⑤⑥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1中的A、图2中的c均代表生产者,其不一定是绿色植物
B.图2中碳以有机碳的形式沿食物链c→d→a→b循环
C.大气中的CO2主要来自②③④⑤过程和化石燃料燃烧
D.图1中的A和C、图2中的c和b是联系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两大“桥梁”
5 . 下图为生物圈的碳循环,A、B、C、D表示生物,X代表一种气体,①~⑨表示循环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循环具有全球性,上图可以完整地表示碳循环,但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过程
B.碳循环过程中,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都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C.若该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中能量输入长期大于输出,②③所表示的过程将越来越复杂
D.全球性生态问题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原因是生物圈的碳平衡被打破,导致大气中CO2增多

6 .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简图,其中M表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M表示大气中的CO2库,则碳元素在图中④过程中是以有机物形式传递的
B.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能量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
C.若M表示大气中的CO2库,则碳元素可在生物群落中反复循环利用
D.若M表示非生物环境中的能量,则①的能量值小于②与③对应的能量值之和
7 . 桑基鱼塘是一种典型的水陆物质和能量交换型生态工程,农民用桑叶养蚕、蚕沙(粪便)养鱼、塘泥肥桑。下图为某地桑基鱼塘中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代表呼吸作用,乙和丙均代表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B.鱼同化的能量来自浮游植物和桑的部分同化量、鱼饲料中的能量
C.桑基鱼塘实现了碳元素在桑和浮游植物、蚕、鱼之间循环高效利用
D.桑基鱼塘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8 . 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圈不需要从外界获得任何物质补给,就能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
B.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既可能会引起温室效应也可能会产生酸雨
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使局部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明显
D.在生物群落内部,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往复循环利用
9 . 图1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的部分结构和功能,A-C代表各种生物成分,其中B1为食草动物,①-⑩代表碳元素流动的相应过程。图2表示松毛虫的能量流动过程,A-F代表能量值。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结构就是指图1中的A、B、C等生物成分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图1中,若②>①+④+⑩,则该森林生态系统可能处于发展的态势
C.图2中,A代表的是松毛虫的同化量,C代表松毛虫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D.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松毛虫雌雄交配来控制松毛虫危害属于化学防治
10 . 桑基鱼塘是一种典型的水陆物质和能量交换型生态工程,农民用桑叶养蚕、蚕沙(粪便)养鱼、塘泥肥桑,桑茂蚕肥,三者相互促进,形成了良性循环。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为广东某地桑基鱼塘中的能量流动简图。
   
①从物质循环的角度考虑,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的传递形式为______
②输入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包括____________。蚕沙的能量属于第______营养级同化的能量。B代表了____________
(2)家蚕是三倍体生物,雄蚕的性染色体为ZZ,雌蚕的性染色体为ZW。研究发现雄蚕比雌蚕食桑量低,产丝率高。为了省去人工筛选的麻烦,科研人员培育出了一只特殊的雄蚕(甲)。已知B-b、D-d两对等位基因均在Z染色体上,胚胎只有在B、D均存在时才可以正常发育。利用甲与普通雌蚕进行杂交,杂交后代雌蚕在胚胎期死亡,可达到自动保留雄蚕的目的。
①甲的基因型为______
②实际杂交中后代雌∶雄≈1.4∶98.6,少量雌蚕成活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
2023-11-11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