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碳循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6 道试题
1 . 据环保学家统计,现在地球陆地面积的10%是沙淡,还有43%的陆地面积面临着荒漠化的威胁。通过努力,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治理沙漠面积最多的国家,并为世界治沙提供了宝贵经验。治理沙漠过程中会出现群落交错区,即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如会出现草本和灌木混生阶段的区域,回答下列问题:
(1)在草本和灌木混生阶段,__________(填“草本”或“灌木”)植物的生存更具有优势,原因是_______。在该沙漠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原因是__________
(2)碳元素以___________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中进行循环。在进行沙漠治理过程中,为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该注意__________
2023-03-07更新 | 7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部分学校2022_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入学测试理综生物试题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部分过程,甲~戊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箭头表示物质传递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碳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之一,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都是以_______作为结构基础的。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可用图中的______代表,图中碳元素通过呼吸作用进入非生物环境的途径有______(用文字加箭头描述)。
(2)图中,乙、丙、丁之间碳以_______的形式传递,图中缺少的环节是_______(用文字加箭头描述)。
(3)从灌木阶段演替到该森林阶段的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CO2量应大于______
3 . 1935年加加拿大一枝黄花作为观赏植物在我国引种,后入侵到农田等环境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为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农作物的化感作用(某种生物释放的化学物质对其它生物生长产生影响),研究者利用其鲜叶浸提液处理小麦和绿豆种子,测定其对种子幼根生长抑制率,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加拿大一枝黄花属于_______,能将碳元素最终以________形式固定下来。
(2)实验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产生的化感物质对小麦和绿豆作用分别为__________
(3)研究者推测化感作用和资源竞争是植物入侵的原因。通过设置不同土壤条件,对本地具有化感作用的植物与加拿大一枝黄花进行比较,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

①上述实验设计中,设置的不同土壤条件是________,除此而外,该实验中设置的自变量还有_______
②资源竞争干扰率这一指标反映本地化感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与小麦竞争氮素资源从而对小麦生长情况产生的影响,则资源竞争干扰率等于生物干扰率减去化感作用干扰率。基于实验结果,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入侵优势,理由是__________
4 . 下图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下列正确的是(       

A.图中由生产者、Ⅰ、Ⅱ、Ⅲ和Ⅳ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Ⅲ
B.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其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碳最终来自①过程
C.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①②⑥⑧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D.①⑧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⑥⑦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
5 . 下面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碳循环示意图,甲~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2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1中的乙、丙、丁共同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B.图1中途径①②⑤中碳元素都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传递
C.兔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二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
D.A是兔的同化量,一部分A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6 . 某湖区的农业生态系统包括深水养殖圈、湖岸水生经济作物圈、子湖立体养殖圈、浅水地稻—鱼共生圈等几个圈层。回答下列问题:

(1)湖岸水生经济作物圈、浅水地稻—鱼共生圈等圈层体现了该湖区群落的______结构。湖岸水生经济作物圈种植了莲花、芡实、菱等水生作物,该圈层不易发生水华现象,原因是________
(2)如图为稻—鱼共生圈的部分能量流动图,其中字母表示能量:
①图中A1和A2中能量的去路是_______;初级消费者中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______
②稻—鱼共生圈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原因是________(至少答两点)。
2023-03-02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7 . 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图3为能量流经图2所示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能量的单位为kJ。据图回答问题:

(1)若图1表示碳循环,则甲表示_______,图中一共有_____条食物链,丙中B与D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③代表的生理过程为______
(2)若图1中的生产者固定了10000kJ的能量,则图中D理论上最少可获得的能量为_____kJ。
(3)若图2中营养级①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3125kJ,则营养级①②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的特点。
(4)分析图3中能量关系可知,代表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的是________,第三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_____固定的能量。
(5)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内在联系是________。若该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无法恢复到之前的生态平衡,这说明_______
2023-03-01更新 | 25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适应性练习生物试题
8 . 1987年5月,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发生特大火灾,使104万公顷的森林资源遭受了严重破坏,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表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结构和功能,图中A~C代表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其中为食草动物,①~⑩则代表碳元素流动的相应过程。图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进行的过程有_____(填数字)。
(2)恢复后森林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马尾松→松毛虫→杜鹃”,如图2表示松毛虫摄入能量的流动方向,图中字母代表能量值。
①若图中松毛虫摄入能量为2.2×109,A中能量为1.6×109,B中能量为1.2×109,杜鹃同化能量为2.4×108,则该生态系统中松毛虫到杜鹃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
②由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_____表示(用图中字母表示)。
(3)在黑龙江某农村生态系统中人口数量和农作物产量一直保持稳定,人的食物来源为1/2来自农作物,1/2来自家禽家畜及其产品,在农作物的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若要求所有居民调整食物结构以满足人口数量增加一倍的需要。若能量传递效率为10%,请计算,应将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的比例由现在的1:1调整为_____:1(精确到整数)。
2023-03-01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9 . 中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燃烧活动和工业生产过程以及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等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碳中和”指在一定时间内,人类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碳总量与通过植树造林、工业固碳等吸收碳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的“零排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会导致森林火灾频发
B.“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的危害
C.碳元素在全球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
D.通过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有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10 . 北大西洋沿岸某水域生活着多种海藻和以藻类为食的一种水虱,以及水虱的天敌隆头鱼。柏桉藻在上世纪末被引入,目前已在该水域广泛分布,数量巨大,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为探究柏桉藻成功入侵的原因,研究者进行了系列实验。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划分,柏桉藻属于______。该水域的生物群落区别于湖泊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为_______,柏桉藻刚被引入该水域,初期其种群数量将呈________型增长,它与本地藻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碳在该水域生物群落中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传递。
(2)用三组水箱模拟该水域的环境。水箱中均放入柏桉藻和甲、乙、丙3种本地藻各0.5克,用纱网分区(见图1);三组水箱中分别放入0、4、8只水虱/箱。10天后对海藻称重,结果如图2,同时记录水虱的分布。

图2结果说明水虱对本地菜有更强的取食作用,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与没有水虱相比,在有水虱的水箱中, ______
(3)研究发现,柏桉藻含有一种引起动物不适的化学物质,若隆头鱼吞食水虱时误吞柏桉藻,会将两者吐出。请综合上述研究结果,阐明柏桉藻成功入侵的原因________
2023-02-2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六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