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碳循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2 道试题
21-22高三上·广东·开学考试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2020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上承诺我国力争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图一中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A是__________;碳循环的主要形式为___________
(2)此生态系统(图二)有______________条食物链,猫头鹰与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
(3)我国要实现碳中和,你认为需要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1条)。
2021-08-28更新 | 535次组卷 | 6卷引用:2021年秋季高三生物开学摸底考试卷01(广东专用)
2 . 如图1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 图1中能构成群落的是_____,图2中的乙相当于图1中的_____
(2) 种群丙在a、b、c、d四个时期中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_____期。
(3) 某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部分白化苗,则F、D的数量是_____
(4) 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 kJ/m2·a)。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图中②代表的能量主要以_____的形式贮存;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的效率为_____
②试分析图中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顶位肉食动物随营养级的升高需要的有机物输入越来越多的原因:_____
2021-03-10更新 | 245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检测生物(1-12班)试题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图表示生物圈氮循环的部分过程。图中①~④指微生物参与的物质转化过程,过程④可由一类厌氧菌——反硝化细菌来完成。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的完成使微生物为与其共生的植物提供了氮素,而植物也为该类微生物主要提供了________(营养物质)。
(2)硝化细菌是一种需氧菌,在氮循环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图中的________(用图中的数字回答)。硝化细菌与植物一样都能将无机物CO2合成糖类,但合成糖类所需的能量来源是___________
(3)动物能合成含氮有机物,却属于异养型,原因是________
(4)农业上,常进行中耕松土,能增加土壤肥力,请结合以上氮循环的有关内容加以解释___________
(5)土壤中不同营养物质的相对量也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如碳氮比。将秸秆粉碎后还田,并向秸秆表面施尿素等氮肥,能较快分解秸秆,原因是秸秆粉碎后________,同时施加的氮有利于微生物的增殖。从以上推测土壤中这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碳氮比比秸秆碳氮比要________(填“大”或“小”)。
4 . 图1为某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图2为能量流经图1中A的变化示意图,其中能量的单位为kJ。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_________,②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___________,③代表的生理作用为___________。图1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的根部能从底泥和水中吸收N、P等无机盐离子,净化水体,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能力,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此湿地有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等,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
(2)若图2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3125kJ,则第一与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
(3)分析图2中能量关系可知,Ⅱ表示第二营养级生物__________能量。
5 . 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c、d、e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B.碳元素在a与b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
C.在物质循环的同时也伴随着能量流动
D.a→c→d→e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6 . 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北大港湿地是天津面积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完整,常年有140余种水鸟在此迁徙、停歇、越冬和繁殖。
某兴趣小组对该生态系统进行了调研。请回答问题。

(1)对湿地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应采用__________法。
(2)该生态系统中全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则碳在其内部的传递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兴趣小组根据调查到的生物类群绘制出碳循环示意图,图1所示:
①请写出图中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进入繁殖季节,图中E的雄性可以根据雌性散发的气味去追踪雌性,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F粪便中的能量为X,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Y,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Z,该动物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中某种植食性鱼类的种群增长速率和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由时间段内,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上世纪90年代,由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随着绿水青山工程的发展,人们加大了对环境的保护力度,在此过程中群落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演替。
7 . 明清时期,我国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低洼内涝积水地或河网发达地区的先民们,就探索出一种桑基鱼塘的农业生产模式:陆基种桑、桑叶饲蚕、蚕沙喂鱼、塘泥培桑。这样可以将陆地种植与鱼塘养殖结合起来,把原本割裂的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如图)。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________,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
(2)鱼类对声音、光、气味、温度等________信息能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采取捕食、繁殖等行为,这说明信息传递对________的正常进行和________的繁衍起着重要作用。
(3)桑基鱼塘生态系统既能够为人类提供食物、生活用品,也能够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桑基鱼塘将家蚕幼虫的干燥粪便由废弃物变成了渔业生产的饲料,此做法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
(4)假如该生态系统中有一条食物链“A→B→C”。各营养级一年的能量变化如下表所示【单位:J/(cm2·a)】。请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消耗传递给分解者传给下一营养级未被利用能量
A209.599.58.038.064.0
B38.017.04.56.5
C2.0微量(不计)

据表分析,用于A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J/(cm2·a),能量从B到C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021-05-03更新 | 18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收心考试生物试题
8 . 现有两个不同类型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I和Ⅱ,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的相对值如图所示,若流入I和Ⅱ的总能量相同,据图分析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生态系统I和Ⅱ之间的抵抗外界干扰能力的大小关系是I小于Ⅱ
B.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
C.I中现存消费者的总能量等于Ⅱ中现存消费者的总能量
D.碳在生态系统中的含量,不能通过碳循环的自我调节机制得到调整
2020-10-10更新 | 2427次组卷 | 1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
9 . 1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的示意图,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大致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图1的食物网中,至少有_____条食物链。图2中的D属于图1生态系统中的_____
(2)在生态系统中,经常会产生一些有机碎屑,这些有机碎屑被彻底分解产生的CO2可供生态系统循环利用,该利用过程即图2中_____过程,该过程主要是通过_____作用实现的。
(3)请画出图1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要求:写出每一营养级含有的具体生物)。_____
2021-03-05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新高考)
10 . 下图中的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部分种群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1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_______(填字母).碳在生物群落内部则主要是以_______的形式进行流动。
(2)假设e种群中的能量是5.8×109KJ;b种群中的能量为1.3×108kJ。若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则a种群中的能量至少是__________kJ,
(3)图2中a同化的能量除呼吸消耗外,其余的能量用于自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图提出一项实现“低碳”缓减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