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碳循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0 道试题
1 . 某水域中具有捕食关系的五种鱼体内汞和铅两种重金属的含量(ng·g-1)情况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鱼的种类

17.8

61.9

70.4

117.0

112.0

27.3

34.9

52.5

84.3

75.85

A.在五种鱼中,戊所处营养级的总能量最多
B.由表可推测,丁和戊可能处于同一营养级
C.汞、铅的循环过程和碳、氮等元素的循环过程相似
D.重金属沿着食物链逐渐积累,其扩散不具有全球性
2024-03-0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保定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2 . 我国古诗词博大精深,许多诗歌里面蕴含了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以及物质的循环再生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C.“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子表达的是行为信息
D.“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雀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体现的是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3 . 花萼山生物种类繁多,生态环境优美,是人们康养度假的胜地。某校生物研学小组对该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绘制了图一花萼山森林生态系统部分成分示意图(①~④表示某种生理活动,a、b、c表示丙中的三种生物)和图二生态系统组成图解。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花萼山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图一中乙合成的有机物
B.图一中③对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起重要作用
C.一般情况下,花萼山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更强一些
D.图一中甲对应图二中③,若图一受有毒物质污染,则食物网中c有毒物质积累最多
4 . 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碳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
B.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中 E 生物数量大量减少,推测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 D 增多,F 减少
C.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 D、E、F、B
D.在 A→C 过程中碳主要以 CO2 的形式进行循环,在 F→B 过程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
5 . 如图表示某自然生态系统的部分碳循环过程,甲、乙、丙、丁分别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是生产者,不全是植物
B.丙在碳循环中的作用不可缺少
C.甲、乙、丙、丁间的碳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D.图中应添加从“大气CO2”到“丁”的箭头
6 . 桑基鱼塘是一种典型的水陆物质和能量交换型生态工程,农民用桑叶养蚕、蚕沙(粪便)养鱼、塘泥肥桑。下图为某地桑基鱼塘中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代表呼吸作用,乙和丙均代表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B.鱼同化的能量来自浮游植物和桑的部分同化量、鱼饲料中的能量
C.桑基鱼塘实现了碳元素在桑和浮游植物、蚕、鱼之间循环高效利用
D.桑基鱼塘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7 . 碳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之一。下图为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丁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d 表示丙中的四种生物,①~⑦表示相关的生理作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
B.①②③④过程中碳元素主要以CO2的形式存在
C.碳元素在图中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之间循环往复
D.甲→a→c→b可能是图中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8 . 下图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①主要为光合作用,②表示呼吸作用
B.甲为生产者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的循环形式是CO2
D.③④⑤表示分解过程
9 . 图甲为北方某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字母代表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组成成分,①-⑥代表相应的生理过程或生产活动;图乙为该地20年间CO2浓度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P、A、B、C、D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B.图甲中成分P在碳循环中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大气中的CO2
C.图乙中冬季CO2浓度变化主要的原因是图甲中①过程减少,⑥过程增加
D.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开发新能源是解决温室效应的良好举措
10 . 2023年4月,我国自然资源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碳循环是实现“固碳增汇”的重要基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
B.根据生物富集效应,食物链中最高营养级含碳有机物的浓度最高
C.碳循环过程中,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能量作为物质循环的动力
D.化石燃料的使用、水泥的生产等是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