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自我调节能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6 道试题
1 . 植树造林不但可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还可以带来经济效益。森林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CO2固定在植被中,从而使大气中的CO2浓度降低。植树造林是促进碳循环和降低大气CO2浓度的重要举措。回答下列问题:
(1)森林中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一部分_____,另外一部分用于_____。植树造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全球的碳排放,这体现出物质循环具有_____的特点。
(2)若管理不善导致发生森林火灾,森林也可能成为一种碳排放源。在某地区广泛种植的桉树人工林由于树种单一,易受林火干扰。科研人员以桉树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强度林火干扰对植被碳密度(反映各组分在光合作用中固碳能力的差异)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由图分析可知,林火主要干扰了_____(植物)的碳密度,使植被总的碳密度减小了,轻度林火干扰对植被碳密度影响的差异不显著,这说明_____,但是林火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草本植物的碳密度,其主要原因是_____

   
2 . 下列图型中,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图3为能量流经图2所示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能量的单位为kJ。据图回答问题:

(1)若图1表示碳循环,依据课本上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则甲表示______,图中一共有______条食物链,丙中B与D的种间关系是______。若该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无法恢复到之前的生态平衡,这说明______
(2)分析图3中能量关系可知,代表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的是______(填“甲”“乙”“丙”或“丁”),第三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_____同化的能量。从上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的特点。
(3)若图1中的生产者固定了10000kJ的能量,则图中D理论上最少可获得的能量为______kJ。若图2中营养级①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3125kJ,则营养级①②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
2024-04-15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平高中学(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高3月月考生物试题
3 . 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排放量大、污染物含量较高,直接排放至天然水体易引起富营养化,因此对污水厂尾水的深度处理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1)污水处理厂尾水中的N、P污染可能导致自然水域蓝藻(蓝细菌)等藻类大量增生,由于藻类的________________导致夜间水体中含氧量明显下降;另一方面,藻类生活周期短,藻类大量增生后伴随着大量死亡,导致需氧型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水体含氧量进一步减少。含氧量降低和藻类分泌的毒素都会引起鱼虾等水生动物死亡,加剧水体的污染,形成________________调节,最终超出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能力而崩溃。
(2)科研人员对污水处理系统进行了设计和改造,其原理如下图。
   
①若不给污水处理池甲通入O2,在甲气体出口收集到了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若通入足够的O2,则收集到气体中无甲烷成分,由此推测产甲烷菌的代谢类型为___________,检测甲液体中氨态氮的浓度,流出口NH4+的浓度比流入口明显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②硝化细菌代谢类型与绿色植物相同,硝化作用是将转NH4+-N化成NO3--N或NO2--N,反硝化细菌和乳酸菌代谢类型相同,反硝化作用是将NO3--N和NO2--N还原成气N2。依据上述信息分析,去除有机污染物中N的的过程,填写下表。

污水处理装置

通入O2

接种主要微生物

-

产甲烷杆菌

_____
(3)为因地制宜探索治理河水污染的生态方法,研究人员将污染河水引入人工实验湿地(见下图)。在该人工实验湿地中引入满江红、芦苇、水芹和凤眼莲等水生植物。
   
①人工湿地所有的生物组成___________,具有涵养水源、物种储存、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价值。
②通过湿地净化,出水口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湿地中的________________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
A.好氧       B.放氧       C.厌氧       D.兼性厌氧
③人工湿地和生态塘除了具有生态保护、修复的功能,还兼具生态景观游憩休闲功能,实现_______效益双丰收。
2023-06-12更新 | 47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届北京市四中高考保温练习生物试题
4 . 淡水水域富营养化会形成让人讨厌的水华。水华不仅影响水环境景观效果,还引起水源污染。为更好修复水体,开发、利用水生植物,某研究小组设计了4组实验:①香菇草单独种植(T1②石菖蒲单独种植(T2)、③香菇草和石菖蒲混合种植(T3)、④不栽植植物的水样(CK)。探究了香菇草、石菖蒲对富营养化池塘污水中总氮质量浓度的净化效果以及它们种植前后鲜重的变化量,结果如图1、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香菇草、石菖蒲除了具有抑制水华发生、净化水质作用以外还具有景观美化效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价值。研究小组选择水生植物修复污水而不选择陆生植物修复污水,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原理。
(2)据图1可知,空白对照组污水中总氮质量浓度也会降低,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3)据图1、图2可知,香菇草和石菖蒲混合种植时污水的净化效果比香菇草单独种植时污水的净化效果__________,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优化富营养化水体造景实验材料,研究小组拟以香菇草和石菖蒲混合种植、香菇草单独种植为对照组,从植物造景的美学性以及植物选择多样性角度设计下一步实验。他们设计的实验组可能是____________
2023-12-16更新 | 21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六校(清中、河中、北中、惠中、阳中、茂中)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联合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5 . 地球上存在着多种生态系统类型,不同的生态系统在物种组成、结构和功能上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各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在消杀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害虫时,喷施了易在生物体内残留的杀虫剂Q,一段时间后,在该草原不同的生物种类中均监测到Q的存在,其含量如图所示(图中数据是土壤及不同营养级生物体内Q的平均值)。由图可知,随着营养级的递增,Q含量的变化规律是___;在同一营养级的不同物种之间,Q含量也存在差异,如一年生植物与多年生植物相比,Q含量较高的是___。因某些环境因素变化,该草原生态系统演替为荒漠,影响演替过程的关键环境因素是___。该演替过程中,草原中的优势种所占据生态位的变化趋势为逐渐___(填“增加”或“减小”)。
(2)农田是在人为干预和维护下建立起来的生态系统,人类对其进行适时、适当地干预是系统正常运行的保证。例如在水稻田里采用灯光诱杀害虫、除草剂清除杂草、放养甲鱼等三项干预措施,其共同点都是干预了系统的___和能量流动;在稻田里施无机肥,是干预了系统___过程。
(3)热带雨林是陆地上非常高大、茂密的生态系统,物种之丰富、结构之复杂在所有生态系统类型中极为罕见。要研究热带雨林中某种鸟的生态位,需要研究的方面有___(答出2点即可)。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___
(4)与热带雨林相比,农田的抗干扰能力弱、维护系统稳定的能力差,下列各项中属于其原因的是___
A.物种丰富度低B.结构简单
C.功能薄弱D.气候多变
2024-01-15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6 . 为解决农村三料(饲料、燃料、肥料)缺乏的问题,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科研工作者们设计出了粮桑渔畜新型农业生态体系。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体系中的农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有物质循环、________________。农田生态系统容易遭受虫害,而森林生态系统抵抗虫害的能力较强,具体原因是________
(2)由图分析可知,构建该农业生态体系的意义是:不仅实现了对物质的循环利用,还实现了________
(3)经调查,该农业体系中池塘生态系统第一、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情况如下表所示:(净同化量是指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单位:J/cm2/a)

项目

净同化量

呼吸消耗量

流向分解者

未利用

人工输入

第一营养级

216

92

24

158

0

第二营养级

42

18

5

15

26

分析上表数据可知,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是________J/cm2/a;第一、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2024-04-03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7 . 生态学家对某池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进行调查,得到了图甲所示的食物网,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功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该池塘生态系统除了图甲所示的成分外,还包括___。分析图甲中浮游动物的生态位是___
(2)鲈鱼体重增加1kg,则最多需要消耗___kg的浮游植物。太阳鱼的价格一般要低于鲈鱼价格,从图中的营养结构及能量流动情况分析,原因是___
(3)污水排放是破坏池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但轻微排放对该池塘生态系统影响甚微.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其基础是___
(4)图乙中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有两个变量:x和y,其中能衡量恢复力稳定性的是___一般情况下,该变量越大,说明恢复力稳定性越___(填“高”或“低”)。
8 . I.研究小组对某湖泊中环境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生物A、B、C、D、E,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并对这5种生物体内的2种污染物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千克重污染物含量/mg

某种杀虫剂

A

鱼(甲)

鱼(乙)

78

96

B

河蚌

水蚤、小球藻

25

57

C

小球藻

/

3

5

D

鱼(乙)

水蚤

10

31

E

水蚤

小球藻

5

m


(1)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需要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各组分间的关系以及营养结构,据表中结果,绘制由A、B、C、D、E形成的营养结构:_____
(2)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
II.人们向遭受污染的湖泊中引入一些浮游动物(轮虫、桡足类等)、滤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来修复该生态系统。下图1表示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图2表示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中的数值表示能量的相对值。回答下列问题:
   
(3)图1中乌鳢属于_____级消费者。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乌鳢等肉食性鱼类数量一般较少,原因是_____
(4)图2中能量在I、Ⅱ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_(用百分数表示,且小数点后保留1位数字)。某营养级同化的能量通常只有10%-20%能传递到下一营养级,该营养级其余能量的去向是_____(多选)。
A.排出粪便,被分解者利用B.呼吸作用消耗C.用于生长、发育、繁殖D.遗体残骸等被分解者利用E.未利用
(5)生活污水排入湖泊后,引起蓝细菌、绿藻等大量繁殖。根据图1分析,投放一定数量的乌鳢可防止蓝细菌数量爆发性增长,原因是_____
9 . 凤眼蓝(俗称“水葫芦”)为多年生漂浮性水生植物,其在环境适宜时暴发迅速,会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个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其中A、B、C表示相应的时间点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发生初生演替的是群落________(填“甲”或“乙”)。相比于次生演替,初生演替速度较慢,其原因是________
(2)群落甲所在的湖泊分布有芦苇等挺水植物、浮萍等浮水植物以及黑藻等沉水植物,该群落具有明显的________结构:已知群落甲在A点附近遭遇“水葫芦”的入侵,入侵后“水葫芦”数量不断增多,为调查其种群密度,一般采用________法;“水葫芦”的入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他生物的生存和生长,对生物多样性而言降低了________多样性,“水葫芦”也逐渐成为该群落的________,其中沉水植物逐步消失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
(3)研究表明,“水葫芦”根部能产生有效抑制藻类生长的物质,该生物释放的这种信息属于________,依据此特点可将其应用于水华藻类的防治;引入以“水葫芦”为食的水葫芦象甲,可进行生物防治,这种营养关系也有助于实现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经过人为综合治理,群落甲的物种数目在BC段逐步得到恢复,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逐渐增强。
2023-06-01更新 | 34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届浙江省重点中学拔尖学生培养联盟高三6月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
10 . 材料一:星云湖为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属于富营养化湖泊,其水华发生的发展变化很快。科研团队采用国产卫星高分一号,实现高时间频率和空间上连续的监测湖泊藻类动态变化。
材料二:通过卫星高分一号以归一化植被指数法(NDVI)对星云湖藻类水华区域特征信息进行分析。归一化植被指数法公式为NDVI=(PNIR-PR)/(PNIR+PR),PNIR是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PR是红光波段的反射率。
材料三:下图1为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间水华面积变化的卫星数据,图2为水华覆盖区域内NDVI值、污染指数、营养指数的相关数据。

(1)蓝藻属于____(填真核或原核)生物,请在下列生物里选出和其是同种类型的生物____。(选填编号)
①大肠杆菌   ②酵母菌   ③球藻   ④人类
(2)藻类中的叶绿素能反射更多的近红外光和绿光,吸收更多的____。并说明NDVI值与藻细胞数量的关系____
(3)分析并概括材料三中的两张图表____
(4)该湖泊水华的频繁发生与该生态系统的____稳定性下降有关。请结合书本提出几条建议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___
2024-03-28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高三“新高考”最终质量调研生物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