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自我调节能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6 道试题
1 . 我国新设立的河北雄安新区将依托白洋淀生态环境建设,打造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有研究人员对白洋淀生态系统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设计,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夏天到冬天湖泊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差异,这体现了群落____________。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是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___________的结果。
(3)污水流入湿地后,分解者可将污染物中的有机物最终分解为____________,这些物质又被湿地中的植物吸收利用,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能力。
(4)我国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CO2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净零排放)的目标。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部分示意图。

①“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CO2排放总量,实现相对“零排放”,达到“碳中和”时,图中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Y1、Y2、Y3和Z4过程释放的CO2总量。
②植树造林是“碳捕集”的重要措施之一,建立绿色低碳循环体系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参与,主要原因是碳循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
2023-04-06更新 | 3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天津市十二区重点学校高三毕业班联考(一)生物试题
2 .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B.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初生演替
C.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5%
D.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3 . 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高,有着“鸟类的天堂”等美誉。由于工业的发展和人类其他活动的进行;一些地区的湿地生态系统出现了面积减少、破碎化、功能退化等问题。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
(2)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请列举两个人类利用湿地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的实例:____________
(3)为了恢复某地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研究人员在公园内设计了适合鸟类筑巢繁殖的场所,如下图所示。其中深水区、浅水区等不同区域种植不同的植物,构成了群落的____________(填“水平”或“垂直”)结构。从种植目的来看,该场所中所种植的植物应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023-03-31更新 | 3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一轮总复习阶段性检测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4 . 生物浮床技术是按照自然规律,运用无土栽培技术,以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和基质,用现代农艺和生态工程措施综合集成的水面无土种植植物技术。采用该技术可将原来只能在陆地种植的草本陆生植物种植到自然水域中。生物浮床技术利用植物根系吸收水体中污染物质,同时植物根系附着的微生物降解水体中污染物,从而有效进行水体修复,同时还能收获产物。其模式如图。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生物浮床技术增加了水域生态系统的物种_____,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____稳定性。
(2)该技术利用了物种多样性的______价值。生物浮床使该群落的_____结构变得复杂,可以为鸟类、鱼类等动物提供_______
(3)生物浮床技术可减少水华的产生,据图分析其原因是______
(4)浮床中的植物一般选取当地的物种,其原因是_______
2023-03-30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押题卷生物(六)
5 . 某小型天然湖泊改造成了人工鱼塘,其中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为人工养殖的几种鱼类,图中箭头表示各种生物的食物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注:眼子菜多为沉水植物。
(1)流经该人工鱼塘的总能量为_______。若要收获更多的养殖鱼类,应减少_______的数量。
(2)鱼塘中的植物和动物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图中生活在水体上层的鱼为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
(3)生活污水进入鱼塘、连续投喂饵料过量,加上养殖对象的排泄物和粪便,当污染超过了水体自净能力时,会造成鱼塘水体的富营养化,可能导致养殖鱼不喜食的藻类成为优势种群覆盖于水面,严重时会出现泛池(由于水中溶解氧低而形成,后果是鱼窒息死亡),藻类大量繁殖引起泛池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写出1点)。若要消除富营养化导致的结果,应增加图中_______等生产者的数量,还可使用物理防治方法如______________(写出1点)。
6 . 白洋淀水底的污泥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原因,对白洋淀进行生态修复,不仅要清除底泥,还要对底泥中重金属进行净化。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水体中N、P等营养物质富集,引起蓝细菌、绿藻等浮游生物迅速繁殖,而导致水质污染,蓝细菌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毒素,抑制其他藻类植物的生长,从而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成为___________,蓝细菌具有很强的聚集N、P的能力,一旦形成以它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其具有的强大的______________使其不易受外界干扰破坏。
(2)镉(Cd)是白洋淀中最具毒性的污染物之一,镉可通过_______逐级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沉水植物由于整株处于水体中,其根和茎、叶对Cd 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因此科研人员尝试利用沉水植物对白洋淀底泥中的 Cd 进行净化。他们选择黑藻、狐尾藻、菹草等三种沉水植物种植在白洋淀底泥中进行培养,并进行以下测定实验:一是通过三种植物随时间的生长情况测定它们对Cd的耐受性(结果见下图),二是测定三种沉水植物对底泥Cd的富集和迁移能力(结果见下表),并从中选出最适合修复白洋淀Cd污染水体的沉水植物。

三种沉水植物Cd的富集系数和迁移系数

沉水植物

富集系数

迁移系数

地上部

根部

黑藻

0.33±0.02

0.41±0.01

0.79±0.11

狐尾藻

0.05±0.01

0.14±0.02

0.34±0.01

菹草

0.21±0.04

1.01±0.12

0.21±0.01


注:富集系数是指沉水植物对底泥中Cd的富集能力;迁移系数是指沉水植物对Cd由底泥向地上部的迁移能力(富集系数和迁移系数越高,淤泥中Cd的残留量越少)
①三种植物中对 Cd 的耐受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____,由表中富集系数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②科研人员最终认为黑藻是最适合修复白洋淀 Cd 污染水体的沉水植物,他们做出这样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
(3)利用黑藻修复白洋淀Cd污染水体的过程中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蓝细菌和绿藻等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使水下的光照强度很弱,影响了沉水植物的扩张或恢复。科研人员尝试利用白虾改善水体光照条件,经研究发现黑藻的生长率与白虾的密度呈正相关。请写出该实验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所用容器为聚乙烯桶,注入湖水70L)
(4)由上述实验可知,向白洋淀中投放白虾也能起到治理水体富营养化和生态修复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应考虑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
7 . 生态系统达到生态平衡时,其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表现为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和收支平衡。下图中“置位点”为生态系统所处的某个平衡状态,偏离置位点后,负反馈调节能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或稳态,正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或稳态。图中P、A、B、C、D、E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物质的传递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E代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
(2)若图中A摄入的能量为a,其粪便中的能量为b,B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c,用于B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d,则A与B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若C全部迁出,则D的数量将会__________。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
(3)大量污水输入河流后,河流水质持续恶化,河流生态系统偏离置位点,此过程发生了__________调节。
2023-03-11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五中高三二模理综生物试题
8 .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均衡,生物种类的组成稳定。图1中“置位点”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其中P、A、B、C、D、E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物质的传递方向;图2表示能量流经A的流动途径,其中a~g表示能量值。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可知,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的基础是______调节,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_______以维持生态平衡。
(2)图2中用于A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可用_______(填字母)表示。已知该生态系统的第三营养级以上的能量传递效率均为10%,由于环境变化,D的食物比例由B:C=3:2调整为2:1,则该生态系统传递给D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___倍。
(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除了能量流动,生态系统还具有__________的功能。
2023-02-05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2月月考理综生物试题
9 . 图1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营养结构包括______。大型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成分,由于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导致了不同区域地表的草本植物、真菌等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地表生物的这种区域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_结构。
(2)图2中的B属于_______的能量,C为______的能量。
(3)假设蜘蛛所获得的能量中,1/3来自跳虫,2/3来自蝗虫。若蜘蛛的同化量增加a,至少需要消耗草的同化量为b,则a和b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________
(4)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少,就不能充分利用牧草所能提供的能量;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就会造成草原的退化,这说明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意义是________
(5)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调节。人们把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_____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0 . 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称为群落交错区,如图1所示。群落交错区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在群落交错区的物种的数目及一些物种的密度的增大趋势被称为边缘效应。回答下列问题:

(1)在庄稼—草地交错区生存了许多天性警觉的啮齿类动物。大足鼠是一类生活在庄稼—草地交错区的常见啮齿类动物。
①为调查大足鼠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记重捕法对其进行调查,但调查的结果可能会____(填“偏大”或“偏小”),根据以上信息分析,理由是____
②大足鼠是杂食性动物,其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成分。大足鼠和昆虫B均能以植物A为食,且大足鼠还会捕食昆虫B,同时蛇C、老鹰D均会捕食大足鼠。据此分析,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的生物有____
(2)在图1的草地和矮林—草地交错区存在某种害虫,两群落均会遭受害虫的损害,但矮林—草原交错区受到的损害小于草地受到的。结合题中信息,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
(3)鹌鹑放养过程中利用了边缘效应。图2中的圆圈处为放养鹌鹑的群落交错区,养殖人员通过增加边缘的长度、交错区面积的方法来提高鹌鹑的产量和质量,这样的养殖方法可以为鹌鹑的养殖提供更多的____
2024-01-28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三1月期末生物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