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自我调节能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5 道试题
1 . 红树林湿地是大陆和海洋间的生态过渡带。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干扰下,部分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的核心是红树林群落修复,修复模式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树林群落修复首先应退塘还湿,修复过程中往往需要筛选乡土树种进行种植,这些植物的根系应具有______等特点,该种选择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原理。
(2)配置群落结构时应稀疏种植红树,为后期红树林的自然修复提供_____;在浅水区域的红树林间隙还可种植多种本地挺水植物,营造多样化水生生境,其目的是提高红树林生态系统的_____能力。
(3)红树林湿地所处地理位置独特,湿地沉积物中有机氮含量较高,氮循环主要过程如图2所示。

①螃蟹等底栖动物的穴居活动可加速有机氮矿化,其原因可能有____
②土壤中的硝化细菌与氮循环密切相关,可利用_____释放出的化学能将CO2和H2O合成糖类。
③红树主要吸收土壤中的___等含氮无机盐;若湿地中氮元素过量会造成富营养化,而图中的___作用可使湿地“脱氮”。
④湿地土壤是产生温室气体N2O 的主要场所,人类的______等活动会增加N2O的排放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2 . 某湖泊由于水生植物腐败、污水排放等原因导致水体出现严重有机污染及水华现象。科研人员创建了三个样池并标号1、2、3,除养分浓度不同(3>2>1)外,其余初始条件均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统计各样池中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GPP及呼吸散失量R与水层深度Z的关系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图中Zeu的含义是该生态系统GPP与和R相等时所对应的水深
B.控制污染源若干年后该湖泊的抵抗力稳定性会使其回到原有的平衡
C.随养分浓度增加,浅水层的GPP变大,深水层的GPP变小,Zeu变小
D.搅动水体使溶解氧增加,可减少了浮游动物等初级消费者的死亡
3 .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进而对全球自然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如气候异常,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缩等。我国向国际社会作出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树立了大国形象,彰显了大国担当,图1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²·a)),A代表相应能量:图2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________,A代表_______
(2)图1中,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效率约为______%(保留1位小数)。
(3)“温室效应”治理是全人类面临的一项的生态工程,“碳中和”体现的生态工程原理主要为___________原理。
(4)生态系统能维持一定的稳定性的原因是生态系具有____________能力,生态系统具有该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
(5)温室效应是当今全球气候的主要变化之一,图2中以CO₂形式流动的是_______(填图2中序号)。如果大气层中的CO₂增多,会加剧温室效应,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答出2点)等方式减少CO₂的排放,另一方面通过植树造林的方式增加CO₂吸收量,尽量达到CO₂相对“零排放”。当达到CO₂相对“零排放”时,生产者的CO₂吸收量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消费者的CO₂排放量。
4 . 下图表示某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自我净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A.流经该河流的总能量应是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
B.在 AB 段溶解氧大量减少与好氧型细菌分解有机物有关
C.有机物分解后等逐渐增加使藻类在 BC段大量繁殖
D.图中的自我净化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5 . 植树造林不但可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还可以带来经济效益。森林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CO2固定在植被中,从而使大气中的CO2浓度降低。植树造林是促进碳循环和降低大气CO2浓度的重要举措。回答下列问题:
(1)森林中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一部分_____,另外一部分用于_____。植树造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全球的碳排放,这体现出物质循环具有_____的特点。
(2)若管理不善导致发生森林火灾,森林也可能成为一种碳排放源。在某地区广泛种植的桉树人工林由于树种单一,易受林火干扰。科研人员以桉树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强度林火干扰对植被碳密度(反映各组分在光合作用中固碳能力的差异)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由图分析可知,林火主要干扰了_____(植物)的碳密度,使植被总的碳密度减小了,轻度林火干扰对植被碳密度影响的差异不显著,这说明_____,但是林火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草本植物的碳密度,其主要原因是_____

   
6 . 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排放量大、污染物含量较高,直接排放至天然水体易引起富营养化,因此对污水厂尾水的深度处理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1)污水处理厂尾水中的N、P污染可能导致自然水域蓝藻(蓝细菌)等藻类大量增生,由于藻类的________________导致夜间水体中含氧量明显下降;另一方面,藻类生活周期短,藻类大量增生后伴随着大量死亡,导致需氧型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水体含氧量进一步减少。含氧量降低和藻类分泌的毒素都会引起鱼虾等水生动物死亡,加剧水体的污染,形成________________调节,最终超出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能力而崩溃。
(2)科研人员对污水处理系统进行了设计和改造,其原理如下图。
   
①若不给污水处理池甲通入O2,在甲气体出口收集到了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若通入足够的O2,则收集到气体中无甲烷成分,由此推测产甲烷菌的代谢类型为___________,检测甲液体中氨态氮的浓度,流出口NH4+的浓度比流入口明显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②硝化细菌代谢类型与绿色植物相同,硝化作用是将转NH4+-N化成NO3--N或NO2--N,反硝化细菌和乳酸菌代谢类型相同,反硝化作用是将NO3--N和NO2--N还原成气N2。依据上述信息分析,去除有机污染物中N的的过程,填写下表。

污水处理装置

通入O2

接种主要微生物

-

产甲烷杆菌

_____
(3)为因地制宜探索治理河水污染的生态方法,研究人员将污染河水引入人工实验湿地(见下图)。在该人工实验湿地中引入满江红、芦苇、水芹和凤眼莲等水生植物。
   
①人工湿地所有的生物组成___________,具有涵养水源、物种储存、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价值。
②通过湿地净化,出水口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湿地中的________________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
A.好氧       B.放氧       C.厌氧       D.兼性厌氧
③人工湿地和生态塘除了具有生态保护、修复的功能,还兼具生态景观游憩休闲功能,实现_______效益双丰收。
2023-06-12更新 | 47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届北京市四中高考保温练习生物试题
7 . 水体富营养化会引起水源污染。某研究小组选取挺水植物(菖蒲、千屈菜、旱伞草)、漂浮植物(水葫芦)、沉水植物(黑藻)探究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和磷的净化效果,结果如下图所示。
   
(1)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过度繁殖,原因是生态系统的______是有一定限度的,通过种植不同水生植物进行修复,实质是恢复该生态系统______的相对稳定。
(2)图2空白对照组中的氮、磷含量也有降低现象,原因是____
(3)挺水植物既有一定的水体净化能力,又具有很好的景观效应,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若单一种植菖蒲,该池塘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能力将会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判断的依据是_____
(4)由上图可知,五种水生植物中______的治理效果最好,但该种植物的大量繁殖又可能引起水体二次污染。若用该植物为原料制作喂鱼用的饲料,将池塘中的淤泥作为周边桑树的肥料,既可以避免二次污染,又能提高经济效益。请从物质和能量角度加以分析。_____
8 . 凤眼蓝(俗称“水葫芦”)为多年生漂浮性水生植物,其在环境适宜时暴发迅速,会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个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其中A、B、C表示相应的时间点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发生初生演替的是群落________(填“甲”或“乙”)。相比于次生演替,初生演替速度较慢,其原因是________
(2)群落甲所在的湖泊分布有芦苇等挺水植物、浮萍等浮水植物以及黑藻等沉水植物,该群落具有明显的________结构:已知群落甲在A点附近遭遇“水葫芦”的入侵,入侵后“水葫芦”数量不断增多,为调查其种群密度,一般采用________法;“水葫芦”的入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他生物的生存和生长,对生物多样性而言降低了________多样性,“水葫芦”也逐渐成为该群落的________,其中沉水植物逐步消失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
(3)研究表明,“水葫芦”根部能产生有效抑制藻类生长的物质,该生物释放的这种信息属于________,依据此特点可将其应用于水华藻类的防治;引入以“水葫芦”为食的水葫芦象甲,可进行生物防治,这种营养关系也有助于实现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经过人为综合治理,群落甲的物种数目在BC段逐步得到恢复,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逐渐增强。
2023-06-01更新 | 34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届浙江省重点中学拔尖学生培养联盟高三6月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
9 . 下列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碳循环示意图,甲~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2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1中,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②③④,能量进入群落的主要途径是①
B.图2中,B表示鼠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C表示鼠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C.在该生态系统中,狼和鼠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机制属于负反馈调节机制
D.该生态系统在向森林生态系统演替的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CO2量与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相等
10 . 在稻田中饲养河蟹,河蟹喜食底栖动物、水稻害虫和杂草,且河蟹的爬行能起到松土的作用,有利于水稻的生长,达到稻谷和河蟹双增收的目的。如图是某稻蟹田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的字母表示能量数值。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河蟹与底栖动物可能存在的两种种间关系为_____。流经该稻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
(2)农民常使用灯光诱虫、杀虫,这种防治害虫的方法利用了生态系统的_____信息。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诱杀害虫的意义是_____
(3)图中的b代表_____。生态系统除了具有能量流动的功能外还有的功能是_____。稻田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是因为它具有_____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_____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