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自我调节能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6 道试题
1 . 大气氮沉降是指大气中的含氮化合物通过降水和降尘被输入到土壤或水体中,对植物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碳循环等造成不良影响。土壤有机碳库是全球陆地表层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其微小变动会对碳平衡产生巨大影响。研究者通过模拟实验在植物多样性和大气氮沉降(图中的氮添加模拟氮沉降环境)背景下对某草地生态系统开展相关研究,如图1、图2所示。科研人员对高多样性植物群落也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如图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实验目的是探究植物低多样性条件下,氮添加和适度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B.适度放牧可增加植物光合产物对地下部分的投入,缓解了氮沉降导致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的不良影响
C.温室效应加剧会加速土壤中微生物对有机碳的分解,属于正反馈调节
D.在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下,提高植物多样性和适度放牧可以保护土壤的有机碳库
2 . 浅水湖泊养殖过程中,含N、P的无机盐含量增多,湖泊出现富营养化,驱动浅水湖泊从清水态向浑水态转换,如图1所示。科研人员进一步调查浅水湖泊从清水态向浑水态变化过程中营养化程度以及部分藻类生长状况(鱼鳞藻、脆杆藻为鱼的食物,微囊藻是一种蓝细菌,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体),形成曲线如图2所示。

(1)湖泊从清水态变成浑水态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是有限的。根据图1和图2分析,富营养化浑水态湖泊水体中氧气含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有_____
(2)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角度来看,湖泊中的鱼鳞藻和脆杆藻属于______营养级。根据图2推测鱼鳞藻数量不断下降的原因属于_____(填“生物因素”或“非生物因素”)。
(3)据图2可知,微囊藻的数量随着营养化程度的提高而升高,其数量变化可通过_____法进行调查。微囊藻大量繁殖,造成鱼虾大量死亡,该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被破坏,即_____平衡等被破坏。选择茭白、莲藕等挺水植物种植,除了能通过______(种间关系)抑制微囊藻的繁殖,治理富营养化,还可以获得经济收益,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原理。(至少写出两个)
(4)该生态系统中养殖的各种鱼类都占据着各自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_____。养殖的草鱼除饲料外还以鱼鳞藻、脆杆藻为食,科研人员对草鱼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表所示。(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
鱼鳞藻、脆杆藻同化的能量草鱼摄入食物中的能量草鱼同化饲料中的能量草鱼粪便中的能量草鱼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草鱼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301.2117.615.255.642.4
据表分析,草鱼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_____KJ/(cm2·a),从藻类到草鱼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保留一位小数)。
2024-06-0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3 . 我国新设立的河北雄安新区将依托白洋淀生态环境建设,打造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有研究人员对白洋淀生态系统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设计,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夏天到冬天湖泊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差异,这体现了群落____________。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是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___________的结果。
(3)污水流入湿地后,分解者可将污染物中的有机物最终分解为____________,这些物质又被湿地中的植物吸收利用,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能力。
(4)我国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CO2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净零排放)的目标。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部分示意图。

①“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CO2排放总量,实现相对“零排放”,达到“碳中和”时,图中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Y1、Y2、Y3和Z4过程释放的CO2总量。
②植树造林是“碳捕集”的重要措施之一,建立绿色低碳循环体系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参与,主要原因是碳循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
2023-04-06更新 | 3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天津市十二区重点学校高三毕业班联考(一)生物试题
4 . 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的“癌症”,松树感染该病后,四十多天就会枯死,目前浙江等多个省份的县级行政区已被列人松材线虫病疫区。为防治松材线虫病害,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松材线虫生活在松树体内,能快速破坏松树的输导组织,导致松树迅速萎蔫死亡,松材线虫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
(2)为研究松材线虫入侵对松林生态系统中植物的影响,研究人员在受害程度不同的多个样地内进行调查,并分别测定乔木层和灌草层地上部分生物量,结果如下图。
   
注:纯林表示全部为马尾松;7马3阔、6马4阔、5马5阔分别表示马尾松与阔叶林占比为7:3、6:4、5:5
生物量是指生物在某一特定时刻,___。调查结果说明,随受害程度的加大,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逐渐___,其中受影响最小的样地是___,其原因可能是该样地的___多样性高,自我调节能力强。样地内灌草层地上部分生物量均随受宝程度增加而增加,可能的原因是___
(3)松材线虫主要通过松墨天牛传播,花绒寄甲幼虫是松墨天牛的天敌,利用花绒寄甲幼虫对松墨天牛传播的松材线虫病进行防治有什么优点?___。林间人工释放花绒寄甲幼虫能有效降低松墨天牛的数量,若要进一步确定花绒寄甲幼虫的防治效采,还需测定的指标有___。(写出一项)
(4)除上述方法外,请提出新的预防或治理松材线虫的思路(至少写出2种)___
5 . 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高,有着“鸟类的天堂”等美誉。由于工业的发展和人类其他活动的进行;一些地区的湿地生态系统出现了面积减少、破碎化、功能退化等问题。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
(2)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请列举两个人类利用湿地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的实例:____________
(3)为了恢复某地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研究人员在公园内设计了适合鸟类筑巢繁殖的场所,如下图所示。其中深水区、浅水区等不同区域种植不同的植物,构成了群落的____________(填“水平”或“垂直”)结构。从种植目的来看,该场所中所种植的植物应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023-03-31更新 | 3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一轮总复习阶段性检测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6 . 生物浮床技术是按照自然规律,运用无土栽培技术,以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和基质,用现代农艺和生态工程措施综合集成的水面无土种植植物技术。采用该技术可将原来只能在陆地种植的草本陆生植物种植到自然水域中。生物浮床技术利用植物根系吸收水体中污染物质,同时植物根系附着的微生物降解水体中污染物,从而有效进行水体修复,同时还能收获产物。其模式如图。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生物浮床技术增加了水域生态系统的物种_____,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____稳定性。
(2)该技术利用了物种多样性的______价值。生物浮床使该群落的_____结构变得复杂,可以为鸟类、鱼类等动物提供_______
(3)生物浮床技术可减少水华的产生,据图分析其原因是______
(4)浮床中的植物一般选取当地的物种,其原因是_______
2023-03-30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押题卷生物(六)
7 . 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称为群落交错区,如图1所示。群落交错区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在群落交错区的物种的数目及一些物种的密度的增大趋势被称为边缘效应。在庄稼——草地交错区生存了许多天性警觉的啮齿类动物,如大足鼠。图2中的圆圈处为放养鹌鹑的群落交错区,养殖人员通过增加边缘的长度、交错区面积的方法来提高鹌鹑的产量和质量。回答下列问题:

(1)为调查大足鼠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记重捕法对其进行调查,但调查的结果可能会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根据以上信息分析,理由是____________。大足鼠等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治理沙漠的过程中会出现群落交错区,该交错区具有较高的_______________能力,其基础是_______________。若要研究群落交错区的特殊性,往往需要研究_______________(写出2个即可)等群落层面的问题。
(3)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指出,鹌鹑的肉、蛋有补五脏、益中续气、实筋骨、耐寒暑、消热结之功效。利用群落交错区的边缘效应,养殖人员采用图2中的鹌鹑放养模式,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17更新 | 16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林荫校区)高三下学期三诊热身考试理综试题(5月6日)-高中生物
8 . 污水处理厂排放的尾水,仍残留某些难以降解的含氮、磷的物质,直接排放尚未达标的尾水已成为重要的污染源。研究者设计了一条生态水处理通道(图1)。图2为微生物去除水体中含氮无机盐的反应原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受到轻微污染时,生态系统能够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能力,其基础是_____机制。
(2)曝气塘利用太阳能电机系统使底层水体与表层水体的交换,提高水体溶解氧,塘中加入的微生物是图2中的_____。由于曝气塘未能彻底清除含氮物质,为了提高总氮去除率,据图2分析图1中①号塘设置的最佳方案是_____选择的理由是_____
A.曝气塘+氨氧化细菌
B.厌氧塘+反硝化细菌
C.兼性塘+氨氧化细菌+反硝化细菌
(3)为进一步进化污水,在曝气塘和①塘之后设置多个人工湿地的作用是_____。表面流湿地和稳定塘中混种不同植物,也需要根据植物的_____差异,合理布设高度不同、对光能需求不同的植物,
(4)反硝化细菌对污水总氮去除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分离筛选反硝化细菌,先使用_____培养基(“液体”或“固体”)进行富集。利用含溴麝香草酚蓝(酸性显黄色,中性显绿色,碱性显蓝色)的培养基平板筛选反硝化细菌,挑选_____色菌落,原理是_____
9 . 白洋淀水底的污泥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原因,对白洋淀进行生态修复,不仅要清除底泥,还要对底泥中重金属进行净化。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水体中N、P等营养物质富集,引起蓝细菌、绿藻等浮游生物迅速繁殖,而导致水质污染,蓝细菌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毒素,抑制其他藻类植物的生长,从而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成为___________,蓝细菌具有很强的聚集N、P的能力,一旦形成以它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其具有的强大的______________使其不易受外界干扰破坏。
(2)镉(Cd)是白洋淀中最具毒性的污染物之一,镉可通过_______逐级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沉水植物由于整株处于水体中,其根和茎、叶对Cd 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因此科研人员尝试利用沉水植物对白洋淀底泥中的 Cd 进行净化。他们选择黑藻、狐尾藻、菹草等三种沉水植物种植在白洋淀底泥中进行培养,并进行以下测定实验:一是通过三种植物随时间的生长情况测定它们对Cd的耐受性(结果见下图),二是测定三种沉水植物对底泥Cd的富集和迁移能力(结果见下表),并从中选出最适合修复白洋淀Cd污染水体的沉水植物。

三种沉水植物Cd的富集系数和迁移系数

沉水植物

富集系数

迁移系数

地上部

根部

黑藻

0.33±0.02

0.41±0.01

0.79±0.11

狐尾藻

0.05±0.01

0.14±0.02

0.34±0.01

菹草

0.21±0.04

1.01±0.12

0.21±0.01


注:富集系数是指沉水植物对底泥中Cd的富集能力;迁移系数是指沉水植物对Cd由底泥向地上部的迁移能力(富集系数和迁移系数越高,淤泥中Cd的残留量越少)
①三种植物中对 Cd 的耐受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____,由表中富集系数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②科研人员最终认为黑藻是最适合修复白洋淀 Cd 污染水体的沉水植物,他们做出这样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
(3)利用黑藻修复白洋淀Cd污染水体的过程中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蓝细菌和绿藻等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使水下的光照强度很弱,影响了沉水植物的扩张或恢复。科研人员尝试利用白虾改善水体光照条件,经研究发现黑藻的生长率与白虾的密度呈正相关。请写出该实验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所用容器为聚乙烯桶,注入湖水70L)
(4)由上述实验可知,向白洋淀中投放白虾也能起到治理水体富营养化和生态修复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应考虑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
10 . 生态系统达到生态平衡时,其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表现为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和收支平衡。下图中“置位点”为生态系统所处的某个平衡状态,偏离置位点后,负反馈调节能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或稳态,正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或稳态。图中P、A、B、C、D、E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物质的传递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E代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
(2)若图中A摄入的能量为a,其粪便中的能量为b,B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c,用于B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d,则A与B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若C全部迁出,则D的数量将会__________。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
(3)大量污水输入河流后,河流水质持续恶化,河流生态系统偏离置位点,此过程发生了__________调节。
2023-03-11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五中高三二模理综生物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