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自我调节能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5 道试题
1 . 太湖流域每年都会因N、P排放超标,出现严重的富营养化现象,对周围居民的生活和饮水安全造成影响。如图为科研人员通过对太湖某区域的生物组成及其食物关系调查,绘制的部分食物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所示的食物网中所有生物______(能/不能)构成一个群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湖中的鲢鱼主要生活在水体上层,鲚鱼、银鱼主要生活在水体中层和中下层,鲫鱼主要生活在水体底层,这种群落结构的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湖水出现富营养化时,通过投入生态浮床和种植挺水植物,能够一定程度抑制藻类等浮游植物生长,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
(4)研究者用血球计数板(1mm×1mm×0.1mm)对某单细胞藻进行计数了解治理效果。治理前后分别在相同样点取多个湖水样品混合后,稀释100倍进行计数,结果如图所示,左、右图分别为治理前、后某单细胞藻计数情况(一个计数室共25个中格)。治理后该藻种群密度减少了______个/L。
   
(5)下表为太湖某区域生态系统的能量分析数据(单位:KJ·m-2·a-1),其中Ⅰ—Ⅳ表示食物链中不同的营养级,能量X为用于生长发育的能量。则表中生物类群V和能量Y分别表示的是____________,最高营养级及其上一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生物类群

同化能量

871.27×105

141.1×105

15.91×105

0.88×105

211.85×103

能量X

369.69×105

61.77×105

2.81×105

0.34×105

19.26×105

能量Y

501.58×105

79.33×105

13.1×105

0.54×105

192.59×105

(6)从2020年10月起,政府对太湖实施十年禁渔。太湖禁渔期间______(能/不能)提高太湖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禁渔期间太湖生态系统将主要依靠自我调节能力来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该调节能力的基础是生态系统中存在______调节机制。
2023-11-18更新 | 27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考试生物试题
2 . 淡水水域富营养化会形成让人讨厌的水华。水华不仅影响水环境景观效果,还引起水源污染。为更好修复水体,开发、利用水生植物,某研究小组设计了4组实验:①香菇草单独种植(T1②石菖蒲单独种植(T2)、③香菇草和石菖蒲混合种植(T3)、④不栽植植物的水样(CK)。探究了香菇草、石菖蒲对富营养化池塘污水中总氮质量浓度的净化效果以及它们种植前后鲜重的变化量,结果如图1、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香菇草、石菖蒲除了具有抑制水华发生、净化水质作用以外还具有景观美化效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价值。研究小组选择水生植物修复污水而不选择陆生植物修复污水,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原理。
(2)据图1可知,空白对照组污水中总氮质量浓度也会降低,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3)据图1、图2可知,香菇草和石菖蒲混合种植时污水的净化效果比香菇草单独种植时污水的净化效果__________,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优化富营养化水体造景实验材料,研究小组拟以香菇草和石菖蒲混合种植、香菇草单独种植为对照组,从植物造景的美学性以及植物选择多样性角度设计下一步实验。他们设计的实验组可能是____________
2023-12-16更新 | 21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六校(清中、河中、北中、惠中、阳中、茂中)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联合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3 . 林业生产中大径材和中径材经济价值更高。为了给杉木人工林的管理提供理论基础,科研小组对某地成熟杉木人工林设置若干个20m×20m的样地,采用3种强度间伐,同时林下间作阔叶树浙江楠(一种金丝楠木)和檫木(树皮、叶入药)的一年期幼苗,并以未间伐间作的杉木人工林为对照,探究不同间伐强度与阔叶树间作处理对杉木的影响,4年后检测杉木的相关指标,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间伐强度平均树高/m平均胸径/cm冠幅/m单株木材体积/m3木材体积的总量/m3·hm-2
CK10.713.13.290.12226.12
Ⅰ:47%11.515.13.690.18163.94
Ⅱ:56%11.815.64.310.21162.47
Ⅲ:65%12.817.23.990.22142.58

(1)间伐样地边缘植株的生长状况与内部植株有差异,为避免这种差异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间伐时应如何操作?___
(2)间伐后间作浙江楠和檫木,其意义是可充分利用___,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增加了物种多样性,提高了___能力,有利于发挥生物多样性的___价值。
(3)间伐后杉木的单株木材体积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__,有利于单株植株生长。
(4)图1、图2分别表示不同处理后总出材量结构和用材材种占比(薪材:燃料木材;废材:失去利用价值的木段、树皮及梢头木;用材:除薪、废材以外的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木材)。

根据以上结果,从杉木利用的角度看,___处理最佳,判断依据是___
(5)研究发现,适度间伐导致土壤有机碳下降,可能的原因有___
4 . 全球气候变暖正在驱使低海拔地区的动物和植物向高海拔地区迁移,以躲避气候变化后出现的温度上升。由于动物的迁移速度通常快于植物,二者之间往往存在迁移差异。科研人员在高山草原选取一些样方,放置网箱,将在低海拔地区活动的几种蝗虫转移到网箱中,一段时间后,统计网箱中的植物生物量和丰富度变化情况,结果如图1。回答下列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驱使低海拔的动物和植物向高海拔地区迁移,会导致两地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____等三个特征。
(2)实验中将低海拔地区活动的蝗虫转移到样方内的网箱,可以模拟迁移差异所引起的群落____的改变。对照组应进行的处理是____。据图分析,蝗虫对高原草地植物生物量和丰富度的影响分别是____
(3)为解释上述现象,研究人员继续调查了低海拔地区和迁移到高海拔网箱中的几种蝗虫的食谱变化,结果如图2。

注:数字代表蝗虫种类;甲、乙分别代表低海拔和高海拔蝗虫;植物类群1、2相对比例表示该类蝗虫的食物比例。
①在低海拔和高海拔时,蝗虫种类____的食谱最相似。
②上述调查包含的种间关系有____
(4)上述调查研究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进行的,为了使研究更加深入,还应探究温度升高的影响。简要说明改进思路:____
2024-03-11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部分学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学试题(二)
5 . 河流是陆地表面的“线性天然水道”,也是地球上水循环的重要路径,更是泥沙、盐类和化学元素进入湖泊、海洋的通道。如图表示某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自我净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流经该河流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的太阳能和化能合成自养型生物利用的能量之和
B.图中的自我净化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它的基础是正反馈调节
C.河流中有急流和缓流两类生物群落,区别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范围和边界
D.图中 AB段溶解氧大量减少的原因之一是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氧气
6 . 某小型天然湖泊改造成了人工鱼塘,其中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为人工养殖的几种鱼类,图中箭头表示各种生物的食物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注:眼子菜多为沉水植物。
(1)流经该人工鱼塘的总能量为_______。若要收获更多的养殖鱼类,应减少_______的数量。
(2)鱼塘中的植物和动物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图中生活在水体上层的鱼为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
(3)生活污水进入鱼塘、连续投喂饵料过量,加上养殖对象的排泄物和粪便,当污染超过了水体自净能力时,会造成鱼塘水体的富营养化,可能导致养殖鱼不喜食的藻类成为优势种群覆盖于水面,严重时会出现泛池(由于水中溶解氧低而形成,后果是鱼窒息死亡),藻类大量繁殖引起泛池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写出1点)。若要消除富营养化导致的结果,应增加图中_______等生产者的数量,还可使用物理防治方法如______________(写出1点)。
7 . 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的“癌症”,松树感染该病后,四十多天就会枯死,目前浙江等多个省份的县级行政区已被列人松材线虫病疫区。为防治松材线虫病害,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松材线虫生活在松树体内,能快速破坏松树的输导组织,导致松树迅速萎蔫死亡,松材线虫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
(2)为研究松材线虫入侵对松林生态系统中植物的影响,研究人员在受害程度不同的多个样地内进行调查,并分别测定乔木层和灌草层地上部分生物量,结果如下图。
   
注:纯林表示全部为马尾松;7马3阔、6马4阔、5马5阔分别表示马尾松与阔叶林占比为7:3、6:4、5:5
生物量是指生物在某一特定时刻,___。调查结果说明,随受害程度的加大,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逐渐___,其中受影响最小的样地是___,其原因可能是该样地的___多样性高,自我调节能力强。样地内灌草层地上部分生物量均随受宝程度增加而增加,可能的原因是___
(3)松材线虫主要通过松墨天牛传播,花绒寄甲幼虫是松墨天牛的天敌,利用花绒寄甲幼虫对松墨天牛传播的松材线虫病进行防治有什么优点?___。林间人工释放花绒寄甲幼虫能有效降低松墨天牛的数量,若要进一步确定花绒寄甲幼虫的防治效采,还需测定的指标有___。(写出一项)
(4)除上述方法外,请提出新的预防或治理松材线虫的思路(至少写出2种)___
8 . 研究人员调查分析了房山区某矿山废弃地不同恢复时间的植物多样性指数,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矿山废弃后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B.可引入热带速生植物加速恢复进程
C.不同的恢复时间,群落优势物种会发生变化
D.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曲线会趋于平稳
9 . 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称为群落交错区,如图1所示。群落交错区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在群落交错区的物种的数目及一些物种的密度的增大趋势被称为边缘效应。回答下列问题:

(1)在庄稼—草地交错区生存了许多天性警觉的啮齿类动物。大足鼠是一类生活在庄稼—草地交错区的常见啮齿类动物。
①为调查大足鼠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记重捕法对其进行调查,但调查的结果可能会____(填“偏大”或“偏小”),根据以上信息分析,理由是____
②大足鼠是杂食性动物,其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成分。大足鼠和昆虫B均能以植物A为食,且大足鼠还会捕食昆虫B,同时蛇C、老鹰D均会捕食大足鼠。据此分析,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的生物有____
(2)在图1的草地和矮林—草地交错区存在某种害虫,两群落均会遭受害虫的损害,但矮林—草原交错区受到的损害小于草地受到的。结合题中信息,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
(3)鹌鹑放养过程中利用了边缘效应。图2中的圆圈处为放养鹌鹑的群落交错区,养殖人员通过增加边缘的长度、交错区面积的方法来提高鹌鹑的产量和质量,这样的养殖方法可以为鹌鹑的养殖提供更多的____
2024-01-28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三1月期末生物试题
10 . 碳汇造林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请回答以下问题:
(1)碳汇造林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全球的碳排放,实现“碳中和”,这体现出碳循环具有____特点。森林动物捕食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另外一部分用于____
(2)科研人员以桉树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强度林火干扰对植被碳密度(反映各组分在光合作用中固碳能力的差异)的影响,结果如图:

①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以及水泥的生产等导致大气中CO2的浓度持续升高,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生态后果主要是____。从全球碳循环的主要途径来看,减少____和增加____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②由图分析可知,轻度林火干扰对植被碳密度影响差异不显著,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能力。但是林火干扰能提高草本植物的碳密度,其主要原因是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