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自我调节能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5 道试题
1 . 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藻类过度繁殖,不仅影响水环境的景观效果,还会引起水源污染。 某研究小组选取了下列5种典型水生植物(挺水植物:旱伞草、千屈菜、菖蒲;漂浮植物:水葫芦;沉水植物:黑藻),以池塘污水作为检测对象,探究上述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和磷的净化效果,结果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水体富营养化后,藻类大量繁殖吸收水体中含氮、磷等无机盐,可用于合成自身的_________(答两种)等物质。
(2)由上图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3)空白对照组中氮、磷含量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
(4)挺水植物既有一定的净化能力,又具有很好的景观效应,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价值。 若为了追求景观效应和经济收益而清除旱伞草、千屈菜和黑藻,单一种植菖蒲,则该池塘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能力将会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5)水体中的水葫芦大量繁殖可能会引起水体二次污染,研究人员提议在池塘边建立以水葫芦为材料的饲料加工厂,饲料用于喂鱼,打捞池中的淤泥作为周边桑树的肥料,请从物质和能量角度分析这种污水处理模式的优点:________
2024-01-04更新 | 22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实验,湛江一中,珠海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联考生物试题
2 . 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的“癌症”,松树感染该病后,四十多天就会枯死,目前浙江等多个省份的县级行政区已被列人松材线虫病疫区。为防治松材线虫病害,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松材线虫生活在松树体内,能快速破坏松树的输导组织,导致松树迅速萎蔫死亡,松材线虫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
(2)为研究松材线虫入侵对松林生态系统中植物的影响,研究人员在受害程度不同的多个样地内进行调查,并分别测定乔木层和灌草层地上部分生物量,结果如下图。
   
注:纯林表示全部为马尾松;7马3阔、6马4阔、5马5阔分别表示马尾松与阔叶林占比为7:3、6:4、5:5
生物量是指生物在某一特定时刻,___。调查结果说明,随受害程度的加大,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逐渐___,其中受影响最小的样地是___,其原因可能是该样地的___多样性高,自我调节能力强。样地内灌草层地上部分生物量均随受宝程度增加而增加,可能的原因是___
(3)松材线虫主要通过松墨天牛传播,花绒寄甲幼虫是松墨天牛的天敌,利用花绒寄甲幼虫对松墨天牛传播的松材线虫病进行防治有什么优点?___。林间人工释放花绒寄甲幼虫能有效降低松墨天牛的数量,若要进一步确定花绒寄甲幼虫的防治效采,还需测定的指标有___。(写出一项)
(4)除上述方法外,请提出新的预防或治理松材线虫的思路(至少写出2种)___
3 . 当河流穿过市中心人口密集区时,因常年有大量生活污水排入,会造成水质污染。研究人员为探索河流污染治理方法,将污染河水引入人工湿地生态实验田,在湿地中分别引种挺水植物(莒蒲、千屈菜、旱伞草)、浮水植物(水葫芦)、沉水植物(黑藻),检测水质相关指标变化。结果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能够净化水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图示结果表明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净化能力
C.据图可知,水葫芦净化效果最好,只引种水葫芦就可显著提高河流的抵抗力稳定性
D.尽量引种净化能力强的多种植物遵循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
4 . 下图是某陆地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分解者是________,它们可以将有机碎屑分解生成________被植物利用。
(2)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以________食物链为主,食物链数量的改变与生态系统内生物________的变化相关,并能影响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
(3)林地透光度不同的地方,植物种类也有所不同,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森林中的鸟类常通过婉转的鸣叫、展示华丽多彩的羽饰等方式来求偶,该事例中的信息类型为________,该事例说明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的功能。
(4)图中杂食性鸟摄入的能量包括总次级生产量和________。假设杂食性鸟的食物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蝗虫,1/4来自蜘蛛,假设其中蜘蛛的能量完全来自于蝗虫,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杂食性鸟同化4kJ的能量,理论上需要植物同化________kJ的能量。
2023-08-05更新 | 34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新高考选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5 . 某农产品养殖科研单位进行了“稻田养鱼”养殖实验,下图1为人工养殖塘(含藻类、水草、小鱼等)中有关生物物质的流动与调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该人工养殖塘的总能量的存在形式有_______
(2)养殖塘在外界轻微污染后仍能正常发挥其功能,体现了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能力。为了净化人工养殖塘,需每年6月向养殖塘补给清水,排出污水,主要目的是 _____。加水时应注意将清水沿水泵从养殖塘的水平面下10-20 cm处冲入,这样有利于增加养殖塘______
(3)如果养殖塘中藻类大量疯长造成水华现象,科研人员会采取向养殖塘中适当投放鱼、接种水生植物等措施抑制藻类数量。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
(4)科研人员在养殖塘中还投放了若干个水薤菜生态浮床(如图2),能够快速进行水体修复。

①水薤菜作浮床植物可以吸收养殖塘泥中______进行光合作用,同时也可以作为蔬菜,体现了其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
②浮床中水薤菜根部分泌物还能抑制藻类的生长,这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能______来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5)该养殖塘中某两个营养级(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乙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____________(填图3中字母)中,乙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______(用图3中字母和计算符号表示)
2023-12-03更新 | 2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合调研生物试题
6 . 下图1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部分简图,I、Ⅱ、Ⅲ代表该生态系统的三个营养级,括号中数值表示一年内的能量转化值(单位:106kJ/m2)。图2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的四种生物。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正确表示图1所示的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图1中应该补充的能量流动情况是____________
(2)若图1所示的湖泊生态系统的总面积为10000m2,则每年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是_____×106kJ。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3)湖泊在受到轻度污染后,能够迅速恢复,这是通过______反馈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4)写出图2中存在的食物链(网)____

7 . 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气候调节器。有关人员调查某海域得到能量流动的数据图如下。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甲、乙、丙、丁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图中____是生态系统的基石,____是分解者,请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出图中存在的食物链或食物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J/(m²·a),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能量金字塔是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转换为相应面积(或体积)的图形,并将图形按照__________的次序排列所得。
(3)海洋中的珊瑚虫可以根据环境中温度变化而调节自身体内的酶,以保持正常的代谢状态,温度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信息。由此体现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4)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油漆中的有机锡可释放入海,该污染物会沿着________在生物体内聚集,对鱼类、鸟类甚至人类造成危害。
(5)目前,海洋面临着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有研究发现,在某滨海湿地,互花米草入侵5年后,导致耐高盐的碱蓬大面积萎缩而芦苇扩张,这种变化的关键驱动因素是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长距离相互作用”(由非生物物质等介导),如图1所示。
假设有3种植食性昆虫分别以芦苇、碱蓬和互花米草为主要食物,昆虫数量变化能够反映所食植物种群数量变化。互花米草入侵后3种植食性昆虫数量变化如图2所示。

(1)据材料分析,本研究中介导“长距离相互作用”的非生物物质是_____
(2)图2中,若昆虫①以互花米草为食,则昆虫③以_____ 为食;互花米草入侵5年后,昆虫②数量持续降低,直接原因是_____
(3)物种之间的关系可随环境变化表现为正相互作用(对一方有利,另一方无影响或对双方有利)或负相互作用(如:竞争)。1~N年,芦苇和互花米草种间关系的变化是_____
(4)互花米草入侵5年后,该湿地生态系统极有可能发生的变化有_____(多选)。
A.互花米草向内陆和海洋两方向扩展
B.群落内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
C.群落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均更加复杂
D.为某些非本地昆虫提供生态位
E.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下降
9 . 为协调渔业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研究者在近海渔业生态系统的管控区中划分出甲(捕捞)、乙(非捕捞)两区域,探究捕捞产生的生态效应,部分食物链如图1。回答下列问题。

     

(1)甲区域岩龙虾的捕捞使海胆密度上升,海藻生物量下降。捕捞压力加剧了海胆的种内竞争,引起海胆的迁出率和______上升。乙区域禁捕后,捕食者的恢复______(填“缓解”或“加剧”)了海胆的种内竞争,海藻生物量增加。以上研究说明捕捞能______(填“直接”或“间接”)降低海洋生态系统中海藻的生物量。
(2)根据乙区域的研究结果推测,甲区域可通过______调节机制恢复到乙区域的状态。当甲区域达到生态平衡,其具有的特征是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和______
(3)为了合理开发渔业资源,构建生态学模型,探究岩龙虾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与其数量的动态关系。仅基于模型(图2)分析,对处于B状态的岩龙虾种群进行捕捞时,为持续获得较大的岩龙虾产量,当年捕捞量应为______只;当年最大捕捞量不能超过______只,否则需要采取有效保护措施保证岩龙虾种群的延续,原因是______

7日内更新 | 1281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年新课标高考生物真题吉林卷
10 . 图1是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物成分,序号表示生理活动),图2是某生物a小组调查湿地公园的生物种类后绘制的部分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生态系统中,空气、阳光、土壤及小虾等影响野鸭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______
(2)图1中_______(填“甲”“乙”或“丙”)表示的是图2中的浮游植物,它通过生理过程___(填序号)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有效地维持生物圈中的   _______________平衡。
(3)某段时间湿地公园的水体中小鱼的数量增多,短期内野鸭的数量会明显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
(4)但一段时间之后野鸭的数量又趋于稳定,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能力。
2024-06-17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九江市永修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初学业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