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自我调节能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3 道试题
1 . 某小型天然湖泊改造成了人工鱼塘,其中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为人工养殖的几种鱼类,图中箭头表示各种生物的食物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注:眼子菜多为沉水植物。
(1)流经该人工鱼塘的总能量为_______。若要收获更多的养殖鱼类,应减少_______的数量。
(2)鱼塘中的植物和动物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图中生活在水体上层的鱼为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
(3)生活污水进入鱼塘、连续投喂饵料过量,加上养殖对象的排泄物和粪便,当污染超过了水体自净能力时,会造成鱼塘水体的富营养化,可能导致养殖鱼不喜食的藻类成为优势种群覆盖于水面,严重时会出现泛池(由于水中溶解氧低而形成,后果是鱼窒息死亡),藻类大量繁殖引起泛池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写出1点)。若要消除富营养化导致的结果,应增加图中_______等生产者的数量,还可使用物理防治方法如______________(写出1点)。
2 . 某玉米农田中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部分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甲~戊代表不同组成成分,I~Ⅲ表示过程,“ ”表示流经丙的能量流动情况,A、B、C代表流经丙所处营养级的能量去向,数字代表能量值,单位为J·(cm2·a)-1,不考虑未被利用的能量。回答下列问题:

(1)碳在图中Ⅰ~Ⅲ过程中的循环主要是以______的形式进行的。若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达到平衡,则Ⅰ过程摄取碳的速率与______(用文字表示)大致相同。
(2)图中乙具有的总能量至少是______J·(cm2·a)-1。图中C代表的能量是______。若图中丁摄入的15J·(cm2·a)-1能量中有1/5以粪便的形式流向戊,则丙、丁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
(3)若生物丙因使用农药而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生物丁的种群数量会______(填“增多”“减少”或“不变”)。
(4)和碳元素相似,氮元素也是可以循环的,但玉米农田生态系统中仍需要不断施加氮肥,主要原因是______(答出1点)。向该玉米农田中投放少量落叶等废弃物不会对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明显影响,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
3 . I、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净化作用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AB段,溶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河流的BC段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下图为云南某遭遇虫害的玉米田中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部分示意图,图中甲~戊代表不同组成成分,Ⅰ~Ⅲ表示过程,“   ”表示流经丙的能量流动情况, A、B、C 代表能量流经丙所处营养级的去向,其中数字代表能量值,单位为J/(cm2·a)。

(4)图中属于异养生物的有________ (用“甲~戊”表示)。
(5)碳在图中Ⅰ~Ⅲ过程中循环主要是以________形式进行的。
(6)图中C代表的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图中15 J/(cm2·a)的1/15以粪便形式流向戊,则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
2023-12-29更新 | 19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及第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4 . 2023年8月日本不顾世界多数国家反对将福岛核污染水排放入海。研究表明,在福岛核事故后,某些大型鱼类中放射性核素137Cs的浓度比底栖鱼类高出一个数量级。图1是部分海洋生物间的能量流动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137Cs的浓度越高,危害性越大,137Cs易使生物体内遗传物质发生___。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属于影响海洋生物种群数量的___(填“非密度制约因素”或“密度制约因素”)。
(2)海洋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时仍能保持相对稳定,但当污染超过一定程度时,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出现这两种现象的原因是___
(3)图1所示食物链中,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图1中某些大型鱼类体内的137Cs浓度比底栖鱼类高出一个数量级,原因是___
(4)若图2表示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方向,①②③④代表的能量值分别是58、10、9和2(单位:×105kJ),则B表示的含义是___,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保留一位小数)。
5 . 太湖流域每年都会因N、P排放超标,出现严重的富营养化现象,对周围居民的生活和饮水安全造成影响。如图为科研人员通过对太湖某区域的生物组成及其食物关系调查,绘制的部分食物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所示的食物网中所有生物______(能/不能)构成一个群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湖中的鲢鱼主要生活在水体上层,鲚鱼、银鱼主要生活在水体中层和中下层,鲫鱼主要生活在水体底层,这种群落结构的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湖水出现富营养化时,通过投入生态浮床和种植挺水植物,能够一定程度抑制藻类等浮游植物生长,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
(4)研究者用血球计数板(1mm×1mm×0.1mm)对某单细胞藻进行计数了解治理效果。治理前后分别在相同样点取多个湖水样品混合后,稀释100倍进行计数,结果如图所示,左、右图分别为治理前、后某单细胞藻计数情况(一个计数室共25个中格)。治理后该藻种群密度减少了______个/L。
   
(5)下表为太湖某区域生态系统的能量分析数据(单位:KJ·m-2·a-1),其中Ⅰ—Ⅳ表示食物链中不同的营养级,能量X为用于生长发育的能量。则表中生物类群V和能量Y分别表示的是____________,最高营养级及其上一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生物类群

同化能量

871.27×105

141.1×105

15.91×105

0.88×105

211.85×103

能量X

369.69×105

61.77×105

2.81×105

0.34×105

19.26×105

能量Y

501.58×105

79.33×105

13.1×105

0.54×105

192.59×105

(6)从2020年10月起,政府对太湖实施十年禁渔。太湖禁渔期间______(能/不能)提高太湖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禁渔期间太湖生态系统将主要依靠自我调节能力来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该调节能力的基础是生态系统中存在______调节机制。
2023-11-18更新 | 27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考试生物试题
6 . 生态浮床是将经过筛选的水生或半水生植物栽植于浮床上,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植物根系大量吸收N、P等元素,可减少水体富营养化
B.生态浮床的应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于其间接价值
C.为了防止浮床中富集的N、P重新进入水体,应该定期收割浮床上的植物
D.生态浮床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7 .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海洋强国战略,海洋牧场是发展海洋强国不可或缺的元素。某人工海洋牧场投放人工渔礁(如下图)为不同鱼群提供良好的生长繁殖环境,并定期投放不同种类饵料,充分利用海洋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海洋牧场生态系统中,C、D、E三处生物种类不同体现了群落的___结构。
(2)若该海洋牧场吸引某大型肉食性鱼类到该处,其食性广泛且无天敌,则从长远考虑,该种鱼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为___
(3)大黄鱼是该海洋牧场的优良鱼种,为保证经济效益最大化,应让大黄鱼数量保持在___。大黄鱼同化的能量去向有下列哪几项?___(A.大黄鱼呼吸消耗的能量B.大黄鱼死亡残体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C.大黄鱼粪便中的能量D.大黄鱼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4)海洋生态系统基本功能是___。海洋对于调节大气圈中的碳含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氧化碳在___的界面上通过扩散作用而互相交换着。
(5)海洋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___是自我调节的基础。该人工海洋牧场投放人工渔礁,吸引大量不同鱼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__(增强/不变/减弱)。赤潮是海洋污染的信号,赤潮期造成鱼、虾、蟹、贝类大量死亡,对水产资源破坏很大,夏季持续的高温会使赤潮藻种群数量明显下降,这种调节种群数量的因素属于___调节因素。
2024-01-13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黄岩中学高三1月模拟生物试题
8 . 有一片长着马尾松和山毛榉的针、阔叶混交林,对两个树种的存有量逐年进行统计,并把马尾松存有量与山毛榉存有量的比值记为C,作曲线如图1。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1中两个树种处于竞争平衡状态的年份段是________
(2)此针、阔混交林中,d年份的优势种是________
(3)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而动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从长远看,在森林生态系统趋向稳态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调节。
(4)研究人员对该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在无迁入、迁出的情况下,绘制出某昆虫种群数量的入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该种群在前5年种群数量的变化类型是__曲线增长,5年后λ值开始变小的原因是_________
9 . 人工湿地是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利用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如图甲是某人工湿地公园污水处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A区域中以挺水植物芦苇为主,B、C区域以沉水植物伊乐菜、苦草为主,体现了群落的______结构,流经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污泥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污水有控制的投配到人工湿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地建立了一个集种植、养殖和休闲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并对其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如下表所示(部分数据未给出,能量单位为J/cm2·a,肉食性动物按只占据一个营养级研究)。

生物类型

X

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传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外来有机物输入的能量

生产者

44.0

5.0

95.0

20.0

0

植食性动物

9.5

1.5

11.0

Y

5.0

肉食性动物

6.3

0.5

6.5

0.7

11.0

X是指______ 的能量,数据Y为______ J/cm2·a。
2023-06-2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6月联考生物试题
10 . 科学家Keith根据对动物周期波动的研究提出了雪兔及其相关动物10年周期波动的模型(图)。其中猞刹喜食雪兔,但也以榛鸡为食。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雪兔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机制
B.第3-6年榛鸡数量下降的原因是植物嫩枝的生物量较少
C.第8年,猞制数量的下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雪兔的死亡率
D.猞利对该生态系统的稳定维持有重要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