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自我调节能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2 道试题
1 . 为扎实做好生态修复,落实长江大保护政策,推动长江经济带新发展,泰州一地区建设了长江生态湿地和绿色廊道工程,在退渔还湿等措施的基础上采取“高滩建设林带,低滩栽水生植物”的模式恢复江滩湿地风貌。请回答:
(1)站在江堤上远眺,偶尔可见芦苇丛生的江心洲。该湿地由近水边到岸边,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区别特定区域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
(2)江堤一侧有人工林,人工林中植物的分层与________有关,人工林的大空缺处有芦苇丛等不同种群分布,体现了该群落具有________结构。
(3)以水杉为主的人工林中依稀可见昆虫诱捕器,其原理是利用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虫,破坏其种群正常的________,有效预防人工林因________而易爆发的虫灾。
(4)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共抓长江大保护政策,依法对长江干流江苏段水域实施禁捕。下列行为在禁渔期和禁渔区须禁止的有________
①拆除工厂、鱼塘 ②采集野生植物 ③放生外来物种 ④在江边钓鱼
(5)前些年,杭州西湖曾由于污染物排放超标等原因出现了富营养化现象。湖泊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抵御和消除一定限度的外来干扰,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这一能力通常与____________呈正相关。“水华”现象发生后,会导致水体污染加重,这一调节方式是______
(6)通过综合考量,科研人员利用沉水植物在杭州西湖进行生态修复工程。现用菹草、苦草两种沉水植物在西湖不同处理区域进行实验,并测量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含量等指标,实验结果如图甲、图乙所示:

①图甲说明:___________
②水样中的叶绿素a含量可以代表________(填生物)的多少。由图乙可知,沉水植物可以______“水华”的爆发。
(7)经治理,西湖富营养化得到了有效缓解。借鉴治理经验,为加速慈溪大塘河生态系统的恢复,请从水体中氮、磷的输入和输出角度各提出一条修复措施:输入的措施是_________;输出角度的措施:①种植菹草和苦草;②种植多种适合本地生长的沉水植物,并比较其修复水体的能力,选择最合适的沉水植物大量种植;③混合种植适合本地生长的多种沉水植物;④加强湖区底泥疏浚。
2 . 下图为甲、乙两个生态系统在遭受相同程度干扰后,其功能和结构发生的变化。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a点之前甲、乙两个生态系统的组分数量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不差上下
B.若干扰程度加大,则甲、乙对应的曲线在a点之后可能会持续下降
C.与a点时相比,b点时甲、乙两个生态系统的物种的种类可能发生了改变
D.由图可知,生态系统的稳定表现为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动态稳定
3 . 某地一条河流常年被生活废水污染。生活废水的水质、水量不均,有机物、N、P含量高。为因地制宜探索治理河水污染的生态方法,研究人员将污染河水引入一个面积为33m×20m的人工实验湿地(见下图)。

在该人工实验湿地中引入满江红、芦苇、水芹和凤眼莲等水生植物,并暂时封闭出水口。一段时间后检测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水质,结果见下表

参数

入口处平均值

出口处平均值

国家排放标准

总氮(mg/L)

25

9

15

总磷(mg/L)

2.4

0.8

1.0

*BOD(mg/L)

60

8

20

粪便类大肠杆菌(细菌数目/100mL)

1.0×107

1.9×105

100~500


*BOD表示污水中生物体在代谢中分解有机物消耗的氧气量,可间接反映出水质中有机物含量
请回答问题:
(1)从生态系统结构分析,该人工实验湿地中引入满江红、芦苇、水芹和凤眼莲等水生植物属于_________
(2)据表分析,流经人工实验湿地后,污水中氮、磷总量均呈现__________趋势。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与研究人员采取的__________________的措施有关。
(3)污水流经人工实验湿地后,BOD值的明显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为减少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

植物种类

单位水体面积N吸收量(g/m2

单位水体面积P吸收量(g/m2

浮水植物a

22.30

1.70

浮水植物b

8.51

0.72

沉水植物c

14.61

2.22


结合上表数据,投放___________两种植物可以达到降低该湿地中N、P的最佳效果。
4 . 一个系统作用的效果反过来又促进或抑制了这个系统的工作,如果是促进,该调节就是正反馈调节,反之则是负反馈调节。如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三种动物之间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2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1中存在负反馈调节,图2中存在正反馈调节
B.图1中甲、乙、丙三者之间形成的食物链是乙→甲→丙
C.图2中若污染不断加剧,可能会破环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D.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5 . 下列图1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常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图2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图1可知,对同一生态系统来说,xy的关系为正相关。
C.图2可知,甲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乙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更强
D.图2可知,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发生的是次生演替
6 . 如图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自然生态系统,P、R、S、T、F、B表示其生表示物质的传递方向。箭头表示物质的传递方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成分P、R、S、T、F、E获取物质和能量的途径都相同
B.R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最终可能会被E利用和被S摄入
C.图中的F处于第五营养级,食物链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
D.正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和维持平衡的基础
7 . 如图为某池塘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图中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黑鱼处于第______营养级。
(2)图中不具有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图中属于初级消费者的是_____。田螺与鲫鱼的关系是______
(3)据图分析,若黑鱼体重增加1kg,至少消耗水草______kg。
(4)碳元素在鲢鱼与黑鱼之间以含碳的有机物的形式流动。从生态系统的功能上看,黑鱼的食物范围较广,但数量相对较少的原因是________
(5)少量污水排入池塘,水质并未污染,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能力。某段时间湖泊中藻类爆发式生长,管理人员引种了适量的当地原有的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藻类的增长明显得到控制。引种当地水生植物后,藻类生长受抑制的原因是_______
8 . 极端高温天气导致某些植物自燃是森林发生火灾的一个重要原因。人工林由于树种单一,更易受林火干扰,从而成为一种碳排放源。科研人员以人工种植的桉树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强度林火干扰对人工林植被碳密度(反映固碳能力的差异)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相同强度林火干扰对人工林不同植物的影响相同
B.林火后人工林草本植物和灌木的光合作用增长抵消了乔木的损失
C.林火后土壤中无机盐的大量增加有利于群落发生初生演替
D.人工林群落结构简单,导致其抵抗力稳定性低于混合林的
2023-04-15更新 | 333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三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二)生物试题
9 . 建立人工湿地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下图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代表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三种组成成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所代表的组成成分是___,碳元素从乙一丙的传递形式是____
(2)图中丙同化的能量去向包括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和_____
(3)图中流经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原因是_____
(4)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能力体现了该生态系统的_____稳定性。
2022-12-03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11月调研测试生物试题

10 . 为解决大型养猪场污染问题,设计了一个养猪场废水处理系统,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塘后部种植挺水植物可以抑制藻类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废水流入厌氧池前,加水稀释处理可以防止厌氧池中____________,废水过量流入氧化塘时,出水口流出的水质并不达标,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厌氧池和氧化塘的池泥给农作物施肥比直接施用猪粪肥效更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该模式能实现_______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功能考虑)。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