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及其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作为“浆果之王”的蓝莓,营养价值丰富,鉴于其保鲜难度和成本,目前世界各国仍以加工为主,其加工途径十分广泛。下图是蓝莓醋发酵工艺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蓝莓汁的榨取过程中,选择成熟蓝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清水冲洗后选择硫代硫酸钠进行消毒。一段时间后,加入[①]__________________,进行破碎榨汁,目的是提高蓝莓果浆的出汁率。
(2)蓝莓酒发酵前,调整成分时主要添加_____________,以提高酒精度。制备酵母菌悬液时,需进行活化,当__________________时,意味着活化完毕,可接种使用。
(3)蓝莓醋的发酵过程中,为了加快发酵速度,可以适当提高发酵温度、选择适宜pH、定期搅匀、_____(至少写出两点)等。
(4)还原糖可将3,5-二硝基水杨酸还原成棕红色物质,因此,可在540nm波长下通过测定棕红色物质的吸光度值计算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发酵完毕后,为测定蓝莓醋中还原糖的含量,先绘制葡萄糖的_____________,然后对样品液进行测定。若样品液中还原糖含量较高,可以先_______________再进行测定。
2024-03-2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
2 . 利用“二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的工艺流程如图。第一步发酵用醋酸杆菌为菌种,第二步发酵用氧化葡萄糖酸杆菌(“小菌”)和假单胞杆菌(“大菌”)混合菌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第一步发酵培养液的酸性条件会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B.第二步发酵中“小菌”数与“大菌”数的比例不会影响产酸率
C.醋酸杆菌、“小菌”和“大菌”都能通过有氧呼吸产生ATP
D.第二步发酵可使用固定化混合菌种来生产古龙酸
3 . 关于固定化酶及固定化细胞技术错误的是(       
A.溶化后的海藻酸钠冷却至室温即凝固,故应在凝固前与已活化酵母混匀
B.海藻酸钠加热溶化过程中水分会蒸发,完全溶化后需用蒸馏水定容
C.一般来说固定化细胞技术比固定化酶技术对酶活性影响更小
D.固定化细胞常用载体有海藻酸钠、琼脂糖、聚丙烯酰胺等
4 . 谷氨酸是味精的主要成分,下图1是谷氨酸生产的机理:谷氨酸棒状杆菌以葡萄糖为底物合成谷氨酸:图2是工业上谷氨酸发酵装置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与酵母菌相比,谷氨酸棒状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______。根据图1可知,谷氨酸棒状杆菌细胞中谷氨酸积累过量,会抑制_______的活性,从而导致该合成途径中断,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
(2)实验室可以利用_______技术培育对谷氨酸脱氨酸对高浓度谷氨酸浓度不敏感酶的菌种或者菌体细胞膜通透性________的优育菌种。获得的菌种还要进行_______,才能投入工业生产。
(3)图2所示发酵罐中,1、2为水的进出口,通水的目的是________;3为搅拌器,发酵过程不断搅拌,不仅可使营养物质得到充分利用,还能_______________
(4)谷氨酸工业生产中,_______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生产谷氨酸的发酵液pH应为________。发酵结束后需要进行_______,以获得产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黄酒源于中国,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发酵酒。发酵酒的酿造过程中除了产生乙醇外,也产生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氨基甲酸乙酯(EC)。EC主要由尿素与乙醇反应形成,各国对酒中的EC含量有严格的限量标准。回答下列问题:
(1)某黄酒酿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图中加入的菌种a是_______,工艺b是_______(填“消毒”或“灭菌”),采用工艺b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指示剂,根据颜色变化,可以初步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尿素分解菌产生的脲酶可用于降解黄酒中的尿素,脲酶固定化后稳定性和利用效率提高,固定化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种即可)。
(3)研究人员利用脲酶基因构建基因工程菌L,在不同条件下分批发酵生产脲酶,结果如图所示。推测________是决定工程菌L高脲酶活力的关键因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4)某公司开发了一种新的黄酒产品,发现EC含量超标。简要写出利用微生物降低该黄酒中EC含量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6-16更新 | 6419次组卷 | 10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
21-22高三上·浙江·期中
6 . 下列关于实验中清洗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生长的茎段经过3次消毒后用无菌水清洗得脱毒苗
B.玻璃砂漏斗用后用盐酸浸泡,蒸馏水洗至洗出液呈中性
C.固定化酶水解实验前后均需用10倍柱体积蒸馏水洗涤柱
D.泡菜过滤后的残渣用水洗涤后要合并滤液
2021-11-27更新 | 12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基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
7 . 下图为制备人工种子部分流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胚状体是外植体在培养基上脱分化形成的一团愈伤组织
B.该过程以海藻酸钠作为营养成分,以CaCl2溶液作为凝固剂
C.可在海藻酸钠溶液中添加蔗糖,为胚状体的发育提供营养
D.包埋胚状体的凝胶珠能够隔绝空气,有利于人工种子的储藏
8 . 下面是关于固定化酶和细菌培养实验的问题。请回答:
(1)已知淀粉的分解产物可以是糊精,可以用KI-I2检测,呈现的颜色是红色。某兴趣小组欲利用固定化酶进行酶解淀粉的实验,分组见下表。

组别

固定化酶柱长度(cm)

淀粉溶液的流速(mL·min-1

10

0.3

10

0.5

15

0.3

15

0.5

石英砂在用于吸附之前已经充分洗净,在后续实验操作过程中,将吸附了ɑ-淀粉酶的石英砂装入柱中后,需用蒸馏水充分洗涤固定化酶柱,以除去___________。按上表分组,将配制好的淀粉溶液加入到固定化酶柱中,然后取一定量的流出液进行KI-I检测。若流出液呈红色,表明有___________生成;若各组呈现的颜色有显著差异,则流出液中淀粉水解产物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_组。
(2)下列关于上述固定化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固定化酶柱长度和淀粉溶液流速决定了反应时间的长短
B.淀粉溶液流速过快会导致流出液中含有淀粉
C.各组实验所用的淀粉溶液浓度应相同
D.淀粉溶液的pH对实验结果有影响
(3)现有一份污水样品,某兴趣小组欲检测其中的细菌数,进行以下实验。将一定量的污水样品进行浓度梯度稀释。取适量不同稀释度的稀释液,用___________法分别接种于固体平面培养基上,经培养后进行计数。该实验应注意,接种前,从盛有___________的容器中将涂布器取出,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冷却后待用;分组时,需用___________作为对照。
(4)在上述细菌培养实验中进行计数时,应计数的是接种了(      )
A.各个稀释度样品的培养基上的细菌数
B.合理稀释度样品的培养基上的细菌数
C.各个稀释度样品的培养基上的菌落数
D.合理稀释度样品的培养基上的菌落数
9 . 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一)某环保公司从淤泥中分离到一种高效降解富营养化污水污染物的细菌菌株,制备了固定化菌株。
(1)从淤泥中分离细菌时常用划线分离法或________法,两种方法均能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________。对分离的菌株进行诱变、________和鉴定,从而获得能高效降解富营养化污水污染物的菌株。该菌株只能在添加了特定成分X的培养基上繁殖。
(2)固定化菌株的制备流程如下;①将菌株与该公司研制的特定介质结合;②用蒸馏水去除________;③检验固定化菌株的________。菌株与特定介质的结合不宜直接采用交联法和共价偶联法,可以采用的2种方法是________
(3)对外,只提供固定化菌株有利于保护该公司的知识产权,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
(二)三叶青为蔓生的藤本植物,以根入药。由于野生三叶青对生长环境要求非常苛刻,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过度的采挖,目前我国野生三叶青已十分珍稀。
(1)为保护三叶青的________多样性和保证药材的品质,科技工作者依据生态工程原理,利用________技术,实现了三叶青的林下种植。
(2)依据基因工程原理,利用发根农杆菌侵染三叶青带伤口的叶片,叶片产生酚类化合物,诱导发根农杆菌质粒上vir系列基因表达形成________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等,进而从质粒上复制并切割出一段可转移的DNA片段(T-DNA)。T-DNA进入叶片细胞并整合到染色体上,T-DNA上rol系列基因表达,产生相应的植物激素,促使叶片细胞持续不断地分裂形成________,再分化形成毛状根。
(3)剪取毛状根,转入含头孢类抗生素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多次________培养,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最后取毛状根转入液体培养基、置于摇床上进行悬浮培养,通过控制摇床的________和温度,调节培养基成分中的________,获得大量毛状根,用于提取药用成分。
2021-01-09更新 | 5204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
10 . 尿素作为主要的化肥种类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目前处理含尿素废水的方法有微生物水解法及脲酶水解法等。某研究小组欲从土壤中筛选能高效分解尿素的细菌(目标菌)。
(1)给农作物施用尿素,主要是为了给植物提供_________________元素,过量施用尿素,尿素可随水土流失,易造成水体污染。为了筛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需添加KH2PO4和NaHPO4,其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要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关键的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对分离得到的菌种作进一步的鉴定,常在固体培养基中加入酚红试剂并接种培养,若菌落周围出现________________,可以初步确定该种细菌为目标菌,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用固定化脲酶技术处理含尿素废水时应采用_____________法对脲酶进行固定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