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环状双链DNA病毒,其具有嗜上皮性,主要引起人类皮肤、黏膜的增生性病变,目前已分离出100多种亚型,不同的亚型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子宫颈癌主要由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所致,下图为HPV入侵机体后,机体作出的部分免疫应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穿孔素和颗粒酶属于免疫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图示过程为特异性免疫的_____过程。
(2)细胞甲是_____,其功能是_____
(3)HPV2价疫苗能预防2种高危型HPV(16、18)的感染,为检测其能否预防低危型HPV(6、11)的感染,以大鼠为实验材料,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
①将健康大鼠平均分为4组,分别标记A、B、C、D。
②A、B组接种不含疫苗的生理盐水,其他各组分别接种等量的_____
③分别在各组中接种HPV病毒,各组操作是A组接种低危型HPV(6),_____,D组接种低危型HPV(11)。
④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的发病率。
(4)预期的结果和结论:若实验结果为A、C2组发病率相同,B、D2组发病率相同,则说明_____
2 . 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患者常常表现出精神压力大、情绪低落等症状。最新研究进展表明,抑郁症的主要发病机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CRH指_________激素,CRH可以作用于垂体细胞,是因为_________。为了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机体在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其原因是_________
(2)正常人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调节存在_________调节,但抑郁症患者由于长期处于应激状态,该激素的分泌丧失_________调节过程,使患者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导致主要由_________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含量下降,对HPA轴的影响下降。同时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神经细胞,使_________,导致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含量降低,影响兴奋的传递,最终导致抑郁症。
(3)请你结合图示分析给出一条治疗抑郁症的思路:____________
(4)西药帕罗西汀是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治疗抑郁症的药物。研究发现经典中医方剂柴胡疏肝散对抑郁症可能有缓解作用,请你以抑郁症模型大鼠为材料验证该方剂的疗效,你的实验思路为: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3 .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的开发位列2023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首,GLP-1受体激动剂除了用于治疗糖尿病和减肥外,还可以减少患中风、心脏衰竭等疾病的风险。GLP-1受体激动剂与体内GLP-1的结构十分相似,具有天然GLP-1的生物活性。GLP-1是由小肠和结肠的L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其部分作用机理如下图。GLP-1发挥功能后会迅速被细胞表面的DPP-4蛋白酶水解。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M细胞为_____细胞,激素N为_____,其作用于靶细胞,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靶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和转变为甘油三酯等;另一方面又能抑制_____
(2)GLP-1的分泌并与相应靶细胞结合,依次经过的内环境是_____
(3)研究表明,天然的GLP-1在血液中不到一分钟就会被降解,但GLP-1受体激动剂在体内的作用时间较长,原因是_____
(4)另有研究表明,口服葡萄糖比静脉注射葡萄糖引起更多的胰岛素分泌;回肠切除术的大鼠细胞表面的葡萄糖转运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下降。据此,有人提出假说,认为小肠回肠的内分泌细胞及其分泌的GLP-1对血糖的控制至关重要。为验证该假说,研究者选择生理状况良好的同种大鼠若干只,随机平均分为5组,检测血糖变化,其中部分进行高糖高脂饮食等诱导制成糖尿病模型大鼠。部分实验方案如下:

组别

对照组

实验组

编号

1

2

3

4

5

大鼠种类及处理

正常大鼠

____

正常大鼠+假手术

正常大鼠+切回肠术

____

①请将上述实验方案补充完整,2:_____;5:_____
②若以上五组大鼠的餐后血糖水平大小顺序为2>4>5>3=1,则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该假说。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高三押题卷生物试卷(二)
4 . 通过研究两种光合菌剂(类球红细菌和沼泽红假单胞菌)在不同施用方式(灌根和喷施处理)下对弱光照生态区小麦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处理

孕穗期

开花期

表观光合

速率/

(μmolCO2·

m2·s-1

胞间

CO2

度/(μmol/mol)

气孔导

度/(μmol·

m2·s-1

表观光

合速率

/(μmolCO2·

m2·s-1

胞间CO2

浓度/

(μmol/mol)

气孔

导度/

(μmol·

m2·s-1

S1

11.1

310.4

493.9

11.7

342.0

693.3

S2

11.7

328.5

504.4

12.2

344.7

783.5

S3

11.9

312.6

617.8

11.5

339.7

776.4

S4

12.5

323.3

721.7

12.9

350.3

843.4

CKp

12.2

322.4

630.6

12.7

341.7

836.2

CKw

10.8

304.1

476.1

11.1

331.3

676.6

注:处理包括类球红细菌灌根(S1)和叶面喷施(S2)、沼泽红假单胞菌灌根(S3)和叶面喷施(S4)、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CKp)和等量清水叶面喷施(CKw)。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该实验测量小麦表观光合速率的指标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__
(2)两种光合菌剂分别经叶面喷施后,小麦的光合速率均_______________(填“低于”或“高于”)灌根处理。在相同施用方式(灌根或叶面喷施处理)下,孕穗期类球红细菌处理时小麦的表观光合速率均_______________(填“低于”或“高于”)沼泽红假单胞菌处理时的,该结果可以指导小麦的生产实践。
(3)CO2进入小麦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后,与_______________结合而被固定。
(4)小麦叶片进行的细胞呼吸除了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还是生物体_______________
(5)水稻种子和小麦种子的播种有区别,水稻种子可直接撒播于农田,且须灌水覆盖。请推测水稻种子应具有的特性,并说明推测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2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得分训练生物试题(五)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阿尔茨海默症(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一直以来,针对AD的研究都是以神经元为主。2022年8月初,Amit团队和Schwartz团队在AD中发现了一类“疾病相关的神经胶质细胞(DOLs)”,并比较了不同年龄段野生型和AD模型小鼠中的DOLs的占比,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病患者短时记忆力减退可能与突触形态功能的改变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B.神经系统中少数为神经胶质细胞,该细胞对神经元起到辅助作用
C.实验结果表明DOLs在AD模型小鼠细胞中的占比随年龄增大而上升
D.通过鉴定DOLs的特征基因产物,可为AD的治疗提供潜在的靶点
2024-05-2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得分训练生物试题(五)
6 . 气孔是由保卫细胞以及孔隙所组成的结构,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影响着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保卫细胞吸水时气孔开放,失水时气孔关闭。气孔开闭与以下几种调节机制有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蓝光可作为诱导信号促进保卫细胞逆浓度吸收K+_______(填“增大”或“降低”)细胞液的渗透压,导致气孔开放。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_______的功能。
(2)植物在感受到叶肉细胞间隙中CO2浓度变化时,能够通过打开和关闭气孔调节气体交换。这一过程中涉及到多种蛋白激酶(MPK4/MPK12、HT1以及CBC1等)通过蛋白质的磷酸化,进而调节气孔的关闭机制,如图1所示:   

①图1中,MPK4/MPK12对低浓度CO2________(填“敏感”或“不敏感”),HT1激活下游的负调控蛋白激酶CBC1的磷酸化,抑制了导致气孔关闭的机制,使保卫细胞________,气孔打开。②高浓度CO2在碳酸酐酶(CA)的作用下生成HCO3-,可触发MPK4/MPK12与HT1结合并相互作用,从而___________,致使气孔关闭。
(3)干旱环境中脱落酸(ABA)导致植物气孔关闭的原理是:脱落酸能促进离子流出保卫细胞,降低细胞液渗透压而使气孔关闭。为验证某植物在干旱环境中气孔关闭是由ABA导致而非缺水直接引起的,某兴趣小组仅以该植物的ABA缺失突变体(不能合成ABA)为实验材料进行如下实验,请完善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预期结果
实验一________A组气孔开度与B组接近
实验二将B组植株在实验一的条件下再均分成甲、乙
两组,甲组_________,乙组_________。其他
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两组的气孔开度
甲组气孔开度减
小,乙组气孔开度不变
实验结论植物在干旱环境中气孔关闭是由ABA导致而非缺水直接引起的
2024-05-24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 试题
7 . 氧苯酮是一种不易分解的雌性激素类似物,易溶于有机溶剂,广泛用于洗化用品中,进入环境中容易对生物体造成危害。某团队以某种高等植物为实验材料,对其进行光合放氧/呼吸耗氧测定,来研究氧苯酮对该植物代谢过程的影响。下图为浓度分别为0、5、10、30μmol/L氧苯酮处理该植物不同时间后光合放氧/呼吸耗氧速率测定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会以_________方式被细胞吸收。
(2)从图中数据分析可知,5μmol/L氧苯酮处理植物4小时,相比未用氧苯酮处理,该植物光合作用净光合放氧速率减少值约为________μmol·min-1,此时光合作用利用CO2的速率约为_________μmol·min-1
(3)据图分析氧苯酮对植物代谢的影响是_________
(4)经研究发现氧苯酮会抑制相应代谢过程中电子的传递,使其无法与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生成NADPH,由此可知氧苯酮作用于细胞内的结构是__________。氧苯酮处理植物后,C3还原后的直接产物的量会_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8 . 肝是脊椎动物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器官,具有储存肝糖原、制造胆汁等功能。急性肝衰竭(ALF)是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危重疾病,其病理基础是肝细胞在短时间内大量死亡,导致肝发生功能性障碍,致死率很高。
(1)肝作为机体的重要器官,其生命活动受_______(至少写两个)、胰高血糖素等多种激素的调节,肝细胞受胰高血糖素调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
(2)肝中的肝糖原对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起着重要作用。正常人体血糖浓度约为_______。饥饿状态下,在流经肝的血液中,与动脉端相比,静脉端的胰高血糖素含量_______
(3)葛根是我国传统名贵的中草药,其中的葛根素(Pue)对肝具有保护作用。某科学研究小组欲探究葛根素预处理对D-氨基半乳糖所致的急性肝衰竭小鼠肝脏是否具有降低肝细胞凋亡率的保护作用。请根据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正常小鼠若干,Pue(300mg/kg),10%D-氨基半乳糖(1.2mL/100g),TUNEL染色试剂盒(染色后正常细胞核为蓝色,凋亡细胞核中有棕黄色颗粒),光学显微镜等。
①完善实验步骤:
a.将若干只正常小鼠随机分为甲(对照组)、乙(模型组)、丙(实验组)3组。
b.丙组静脉注射适量_______,甲、乙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给药两周。
c.末次给药后24h,对乙、丙组腹腔注射_______,甲组腹腔注射_______
d.8h后,取小鼠肝脏组织进行切片并用TUNEL染色试剂盒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随机选取若干个视野进行观察,并计算肝细胞凋亡率。
②预测实验结果:
若Pue预处理能减轻D-氨基半乳糖对肝功能的损伤程度,则肝细胞凋亡受到_______
2024-05-2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哈尔滨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9 . 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科学家以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植物小叶章为研究对象,采用同位素标记技术研究其对不同形式氮素吸收的情况。在对样地施加不同形式氮素后收集相关数据,并将叶、茎等器官对¹⁵N吸收量的计算结果记为Ndff值,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A组:¹⁵N标记的NH4Cl
N组:¹⁵N标记的 KNO3
NA组:¹⁵N双标记的 NH4NO₃
CK组:空白对照组 (注:实验各组施氮量为4gN/m,与当地土壤中氮含量接近)
(1)小叶章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氮素可用于其自身合成_________________物质(写出2种),二者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可知,不同形式氮素处理下小叶章叶、茎 Ndff 值随时间延长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形式氮素更有利于小叶章叶、茎吸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
(3)三江湿地地形纵横交织,构成丰富多彩的湿地景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价值。对湿地的不合理开发与过度利用直接导致了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在进行修复时,专家组选择了净化能力较强的多种水生植物并进行合理布设,同时考虑节省投资和维护成本,该做法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建设的___________原理。
2024-05-2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三模拟(二)生物试题
10 .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严重危害养猪业的传染病之一。对新出生的仔猪立即注射灭活的猪瘟疫苗称为超前免疫。为探究不同免疫程序对猪瘟免疫的影响,某养猪场选择不同抗体水平的生产母猪4头,以每头母猪生产的健康仔猪为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甲、乙、丙、丁并进行处理,检测到的仔猪抗体平均水平(IU/mL)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组别

母源抗体水平

处理

仔猪抗体平均水平

5d

15d

25d

35d

45d

55d

65d

28

超前免疫→40 日龄二

次免疫

27.7

28.8

28.3

27.6

26.1

27.6

28.1

26

超前免疫→40 日龄

二次免疫

25.8

27.2

28.2

27.4

26.1

27.7

28.3

28

25 日龄初次免疫→40 日

龄二次免疫

27.8

27.6

26.6

25.7

27.7

27.8

28.2

26

25 日龄初次免疫→40 日

龄二次免疫

26.0

25.2

25.0

24.2

27.1

28.0

28.1

A.仔猪通过母体获得的母源抗体水平与母猪抗体水平相近
B.55~65 日龄间的仔猪,两种程序免疫处理后的仔猪抗体水平差异不显著
C.超前免疫后仔猪抗体水平上升与其体内 B细胞及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动有关
D.实验结果表明在母源抗体水平较低的仔猪中,超前免疫可使其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比高水平母源抗体的仔猪更好的免疫效果
2024-05-2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三模拟(二)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