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卫星的追及相遇问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2022年9月27日的“木星冲日”是观测木星的一次好机会。木星冲日就是指木星、地球和太阳依次排列大致形成一条直线时的天象。已知木星与地球几乎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太阳近似做匀速圆周运动,木星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318倍,木星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1倍,木星到太阳的距离大约是地球到太阳距离的5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星运行的加速度比地球运行的加速度大
B.木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比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小
C.在木星表面附近发射飞行器的速度至少为7.9km/s
D.上一次“木星冲日”的时间大约在2021年8月份
2 . A、B两颗卫星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不考虑A、B之间的万有引力,已知地球的半径为,万有引力常量为,卫星A的线速度大于卫星B的线速度,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A的发射速度可能大于第二宇宙速度
B.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C.地球的密度为
D.卫星A的加速度大小为
2022-04-17更新 | 163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年高考物理押题预测卷03(湖北卷)
3 . 如图所示,恒星A、B构成的双星系统绕点O做顺时针方向的匀速圆周运动,运动周期为T1,它们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ARBRA<RB。C为B的卫星,绕B做逆时针方向的匀速圆周运动,周期为T2,忽略A与C之间的引力,且A与B之间的引力远大于C与B之间的引力。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知道C的轨道半径,则可求出C的质量
B.恒星B的质量为
C.若A也有一颗运动周期为T2的卫星,则其轨道半径一定小于C的轨道半径
D.设A、B、C三星由图示位置到再次共线的时间为t,则
4 . 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 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应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送入地火转移轨道。火星距离地球最远时有4亿公里,最近时大约0.55亿公里。由于距离遥远,地球与火星之间的信号传输会有长时间的时延。当火星离我们最远时,从地球发出一个指令,约22分钟才能到达火星。为了节省燃料,我们要等火星与地球之间相对位置合适的时候发射探测器。受天体运行规律的影响,这样的发射机会很少。为简化计算,已知火星的公转周期约是地球公转周期的 1.9 倍,认为地球和火星在同一平面上、沿同一方向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探测器加速后刚离开A 处的加速度与速度均比火星在轨时的要大
B.当火星离地球最近时,地球上发出的指令需要约 10 分钟到达火星
C.如果火星运动到 B 点,地球恰好在 A 点时发射探测器,那么探测器将沿轨迹 AC 运动到 C 点时,恰好与火星相遇
D.下一个发射时机需要再等约 2.7 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发射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迈进了新时代,设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周期为T,环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半径为r1,火星环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半径为r2,火星的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的质量为
B.火星绕太阳公转的角速度大小为
C.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D.从火星与地球相距最远到地球与火星相距最近的最短时间为
6 . 太阳系各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当地球恰好运行到某地外行星和太阳之间,且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的现象,天文学称为“行星冲日”。已知地球及各地外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如下表所示,天文单位用符号AU表示。则(  )
行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轨道半径r/AU1.01.55.29.51930
A.木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约为1.1年
B.木星的环绕周期约为25年
C.天王星的环绕速度约为土星的两倍
D.地外行星中,海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最长
2022-03-07更新 | 1001次组卷 | 5卷引用:2021年湖北卷物理试题T7-卫星的各个物理量的计算-选择题
7 . 2019年3月3日,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宣布中国探月工程“三步走”即将收官,我国对月球的探索将进入新的征程.若近似认为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绕太阳也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绕行方向一致且轨道在同一平面内.
(1)已知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月心地心间的距离为r,求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Tm
(2)如图是相继两次满月时,月球、地球和太阳相对位置的示意图.已知月球绕地球运动一周的时间Tm=27.4d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Te=365d求地球上的观察者相继两次看到满月满月的时间间隔t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