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应用动能定理解多段过程问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着光滑斜槽,斜槽的末端和粗糙地面平滑连接,设物块通过连接处时速率不发生改变。质量m1=0.4kg的物块A从斜槽上端距水平地面高度h=0.8m 处由静止下滑,并与静止在斜槽末端的质量m2=0.8kg 的物块B相碰,相碰后物块A立即停止运动,物块 B 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运动。取重力加速度g=10m/s2,两物块均可视为质点。求:
(1)物块A 与物块B 碰撞前瞬间的速度大小。
(2)物块A 与物块B 碰撞过程中A、B 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3)滑动摩擦力对物块B 做的功。

2 . 中国国家跳水队是中国体育届的王牌之师,自1984年首次参加洛杉矶奥运会以来,已为中国体育代表团累计贡献了40枚奥运金牌,在各项奥运项目中高居榜首,被誉为跳水“梦之队”,在第32届东京奥运会中,他们也取得了7金5银的骄人战绩。有位同学对跳水中的物理问题很感兴趣,打算利用频闪照相技术详细研究跳水的过程。在下面的问题中,空气阻力均可忽略,重力加速度取
(1)该同学在研究某运动员高台跳水过程的频闪照片时,观察到该运动员从离水面高的平台向上跃起,到达最高点后近似竖直下落直至入水。该同学将照片放大进行观察,发现照片中的最后一个影像恰好为入水前一瞬间,由于运动员的运动,这一影像上下错开的距离约为。已知相机单次曝光时间为,实际高为的跳台在照片中高,试估算运动员的重心在最高点时相较入水前一刻的高度。
(2)运动员入水时往往是头部朝下,身体竖直且呈绷直状态,从运动员指尖触碰到水面到脚尖刚好完全进入水里的入水过程中,可以将人体简化为一竖直方向的均匀实心圆柱,并且只考虑人的重力和水的浮力对人的作用(即忽略水的阻力)。请通过推导证明运动员在入水过程中的运动性质是简谐运动,可以认为水的密度略大于人的密度。(注意:在解题过程中需要用到,但题目没有给出的物理量,需要在解题时做必要说明)
(3)除了跳台跳水外,跳板跳水是另一种常见的跳水方式。某同学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到了跳水板的相关信息如下表所示:

名称

材质

规格型号

跳水板

航空级铝合金(6070-T6)

重量

尺寸

他考虑到跳板跳水在起跳过程中借助了跳板的弹性,可能更容易获得较高的腾空高度,因此利用频闪照相记录了某位运动员在3米跳板比赛中的全过程,如图所示。
a在进行分析时,该同学把运动员看作一个质点,将跳板简化为一个竖直放置的轻弹簧,弹力大小F与形变量x之间的关系为(已知相应的弹性势能为),其中k为常量。质量为的运动员静止站在跳板末端时,末端相比跳板在自由状态时下降了,之后,运动员通过自身做功将跳板末端压到最大形变量为后起跳,忽略该过程中的机械能损失,请计算该运动员的最大理论腾空高度H(即离开板面后重心上升的高度)和该过程需要做的功W。
b请你评价该同学在(a)中的建模过程是否合理。如果认为合理,请通过计算比较在同等做功情况下跳台跳水和跳板跳水的最大腾空高度;如果认为不合理,请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估算最大腾空高度”的建模过程给出较为合理的分析思路。
   
2023-06-03更新 | 59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届北京市北大附中高三下学期三模物理试题
3 . 2022年我国举办了第二十四届冬奥会,跳台滑雪是其中最具观赏性的项目之一、如图所示为某滑道示意图,长直助滑道AB与起跳平台BC平滑连接,C点是第二段倾斜雪坡(着陆坡)的起点,着陆坡与水平面的夹角θ = 37°。质量m=80kg的运动员从A处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加速度a = 4m/s2,到达B点时速度vB =30 m/s。经过一段时间后从C点沿水平方向飞出,在着陆坡上的D点着陆。已知CD间的距离L=75m,sin37°=0.60,cos37° = 0.80,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2,将运动员视为质点,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
(1)求运动员在AB段运动的时间t
(2)若运动员在BC段没有助滑,仅在摩擦力作用下运动,求BC段摩擦力所做的功;
(3)求运动员落在着陆坡上D点时所受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P
2022-05-18更新 | 1343次组卷 | 7卷引用:2022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反馈物理试题
4 . 某同学将质量的篮球从距地面高度处由静止释放,篮球与地面碰撞后反弹高度。设篮球始终在竖直方向做一维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
(1)假设篮球每次与地面碰撞损失的机械能相同,篮球通过在地面多次碰撞反弹,反弹高度会越来越低,最终停下来。求由静止释放到最终停下来,篮球与地面碰撞的次数
(2)实际上篮球每次因碰撞损失的机械能会随着碰前动能的减小而减小,假设篮球每次与地面碰撞前后的动能之比不变。为了使篮球反弹得高一些,可以通过拍球来实现。
a.当篮球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后反弹至时,该同学向下拍球,要使篮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仍为,求该同学在拍球过程中需要对篮球所做的功
b.在拍球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拍球的作用力大小而改变拍球的节奏,我们会发现不管是篮球的下落还是上升,有一段过程篮球好像粘在手上一样。这是因为球开始下落的同时向下拍球,手通过接触会对球施加一向下的动力;当球反弹上升至某一高度时,手通过接触对球施加一向下的阻力,使球和手一起向上运动至最高点。若拍球过程中篮球最大高度始终为,手对球的两次作用力均视为恒力,且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球与手作用的距离均为。请推导大小与大小之间的关系式,并在图中画出图线,标出图线与横轴交点的横坐标。

2022-05-15更新 | 835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期末练习(二模)物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首钢滑雪大跳台(图甲)承担2022年北京冬奥会“跳台滑雪”比赛项目,跳台滑雪线路由助滑道、起跳区、着陆坡和停止区构成。其中助滑道可简化如图乙所示:由长为L、倾角为的斜坡AB和弧形BCD构成,ABBCDB处相切,AD的高度差为h,质量为m的运动员(可视为质点)着滑雪板从A端无初速度下滑,沿助滑道滑至D端起跳。假设滑雪板与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运动员在BCD段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是在AB段克服摩擦力做功的0.5倍。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1)请画出运动员在斜坡AB上运动时的受力示意图;
(2)求运动员在斜坡AB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3)求运动员清到D端时的动能
6 . 跳台滑雪是一项具有很强观赏性的运动项目。为了更好地感受跳台滑雪这项运动的魅力,现将其简化为如下的物理模型:光滑滑道由助滑道、水平起跳区和倾角为的斜面着陆坡平滑连接而成。可视为质点的运动员质量,从离高为处由静止出发,滑至C点时水平飞出,落到斜面上的D点。忽略所有阻力,取重力加速度。求:
(1)运动员从C点飞出时的速度大小v
(2)运动员从C点运动到D点的时间t
(3)运动员从C点运动到D点的动量变化
7 . 如图所示为一滑梯的实物图,滑梯的斜面段长度L=5.0m,倾角θ=37°,水平段与斜面段平滑连接。小朋友从滑梯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经斜面底端后水平滑行一段距离,停在水平段某处。已知小朋友质量为20kg,小朋友与滑梯和水平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不计空气阻力。已知sin37°=0.60,cos37°=0.80,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小朋友沿滑梯下滑时所受支持力FN的大小;
(2)小朋友沿滑梯下滑时加速度a的大小;
(3)从开始滑下至在水平段停止过程中摩擦力做的功Wf
8 . 如图所示,水平光滑直轨道AB右侧BC部分为某种粗糙材料构成,BC长度可以调节,一轻质弹簧固定在A处的竖直墙壁上,弹簧原长长度为AB。劲度系数为N/m。现有一质量为kg的小球压缩弹簧至D点,m,小球从D点无初速度释放,小球在BC段所受阻力为其重力的0.2倍,然后从C点水平飞离轨道。落到水平面上的P点,PC两点间的竖直高度差为m。小球运动过程中可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1)求小球运动至B点时速度的大小;
(2)求落点PB点水平方向的最大距离;
(3)通过调整BC的长度,使小球恰好能运动到C点,从C点静止下落,小球落到地面后弹起,假设碰撞时间极短,小球每次碰撞后机械能损失75%,小球与地面多次碰撞后静止。求小球从C点下落后到静止所需的时间。
2021-10-16更新 | 29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备战高考物理日日练2.21-北京卷版
2021·北京·三模
解答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图所示,有一个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m=1kg的小物块,从光滑平台上的A点以=3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到达C点时,恰好沿C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光滑圆弧轨道,最后小物块滑上紧靠轨道末端D点的质量为M=3kg的长木板,已知木板上表面与圆弧轨道末端切线相平,木板下表面与水平地面之间光滑,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0.5m,C点和圆弧的圆心连线与怪直方向的夹角θ=53°,不计空气阻力,求:(g=10m/s2,sin53°=0.8,cos53°=0.6)
(1)AC两点的高度差;
(2)小物块刚要到达圆弧轨道末端D点的速度大小;
(3)要使小物块不滑出长木板,木板的最小长度。
2021-05-30更新 | 1114次组卷 | 7卷引用:2021届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三模物理试题
10 . 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返回舱试验舱,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北纬19度,可近似看成位于赤道附近)点火升空,竖直向上飞行约17s后开始程序转弯,火箭逐渐偏向东方飞去,最后试验舱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据了解,此次发射的载人飞船试验船和返回舱试验舱约22吨。假设其预定轨道高度为200km,自西向东运转。已知地球半径约为6400km,地表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在忽略空气阻力影响的前提下,估算为将试验舱船从地面送入预定轨道,火箭至少需要对它做多少功。某同学的估算过程如下:
火箭将试验舱船从地面送至预定轨道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得:

在地面上有
在预定轨道上有 ,可得
因此
代入数据解得
请你判断这位同学的估算过程是否合理(不用考虑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021-05-17更新 | 43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下学期二模物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