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概括中心意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 道试题
1 . 下列语句,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一句运用了排比、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既极其简练地交代了阿房宫建造的背景,又写出了阿房宫惊人的耗费量,为下文的展开做铺垫。
B.“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既遥承上文“六王毕”,又启下文写宫女之多。说明宫女的来源和六国灭亡的可悲。
C.“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既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写宫女之多,又暗写阿房宫楼阁高耸入云和下临渭水的地理形势。
D.“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写了阿房宫里珍宝的由来,揭露了秦朝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剽掠”一词揭露了六国统治者的剥削罪行,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这里写六国的君王不爱其民,为后文总结历史教训伏下一笔。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若拙,字藏用,京兆万年人。父光赞,贝、冀观察判官。若拙初以荫补太庙斋郎,复举拔萃,授大名府户曹参军。时符彦卿在镇,光赞居幕下,若拙得以就养。俄又举进士,王祐典贡举,擢上第,授密州防御推官。登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太祖嘉其敏赡,改著作佐郎。故事,制策中选者除拾遗、补阙。若拙以恩例不及,上书自陈,执政恶之,出监商州坑冶。迁太子左赞善大夫,以官称与父名同,辞,不许。太平兴国二年,知乾州,会李飞雄诈乘驿称诏使,事败伏法。太宗以若拙与飞雄父若愚连名疑其昆弟命殿直卢令珣即捕系州狱乃与若愚同宗通家非亲不知其谋犹坐削籍流海岛。岁余,起授卫尉寺丞、知陇州。四年,复旧官。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时诸王出阁,若拙献颂称旨,召见,赐绯鱼,同勾当河东转运兼云、应等八州事。

尝诣阙言边事,太宗嘉之。又同掌水陆发运司。雍熙三年,假秘书监使交州。先是,黎桓制度逾僭。若拙既入境,即遣左右戒以臣礼,繇【注】是桓听命,拜诏尽恭。燕飨日,以奇货异物列于前,若拙一不留眄。取先陷蛮使邓君辩以归,礼币外,不受其私觌。使还,上谓其不辱命。迁起居舍人,充盐铁判官。淳化二年,出为两浙转运使。契丹寇边,改职方员外郎,徙河北路,赐金紫。五年,直昭文馆,迁主客郎中、江南转运使。若拙质状魁伟,尚气有干才,然临事太缓。宰相以为言,罢使知泾州。至道二年,黎桓复侵南鄙,又诏若拙充使,至,则桓复禀命。使还,真宗嗣位,召见慰问,进秩金部郎中。咸平初,同知贡举,被疾,改右谏议大夫。车驾北巡,判留司御史台。明年,使河朔按边事,知升、贝二州。四年,卒,年五十八。

(节选自《宋史·李若拙传》)


【注】繇:读yóu,古同“由”,从,自。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以若拙与飞雄父/若愚连名疑/其昆弟命殿直卢令珣即捕系州狱/乃与若愚同宗/通家非亲/不知其谋/犹坐削籍流海岛/
B.太宗以若拙与飞雄父若愚/连名疑其昆弟/命殿直卢令珣即捕系州狱/乃与若愚同宗/通家非亲/不知其谋/犹坐削籍流海岛/
C.太宗以若拙与飞雄父若愚连名/疑其昆弟/命殿直卢令珣即捕系州狱/乃与若愚同宗/通家非亲/不知其谋/犹坐削籍流海岛/
D.太宗以若拙与飞雄父若愚连名/疑其昆弟/命殿直卢令珣即捕系州狱/乃与若愚同宗通家/非亲不知其谋/犹坐削籍流海岛/
2.对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补:古代一种选官制度,指下辈因上辈功业或地位而获得的特殊待遇。
B.执政:指执掌国政的大臣。宋朝专指宰相以外的执政大臣。
C.绯鱼:指绯衣与鱼符袋。唐制五品以上佩鱼符袋,宋因之。
D.逾僭:亦作“踰僭”,说别人的坏话,诬陷中伤。与“逾越”意思相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若拙机敏渊博,深受众人赞赏。他参加进士考试,主考官王祐将他列在上等,被任命为防御推官,后来他又因科考成绩优异而得到皇帝称赞。
B.李若拙谨遵孝道,非常敬重父亲。他因为来不及参加恩例而上书自陈罪过,调任为太子左赞善大夫,但因官名与父名相同而推辞,结果未被允许。
C.李若拙廉洁守正,奉诏不辱使命。他曾出使交州平息边患,黎桓在宴会上将奇货异物陈列于前,他连一眼都不看,礼币之外,不接受私自赠品。
D.李若拙才干非凡,政绩十分突出。他先后被提拔担任过监察御史、起居舍人、主客郎中和江南转运使等职务,这与他的尽职尽责和工作绩效是分不开的。
2021-04-2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六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吕好问,字舜徒,侍讲希哲子也。以荫补官。时蔡卞(奸相蔡京弟)为帅,欲扳附善类,待好问特异。好问以礼自持,卞不得亲。及卞得政,当时据属拔擢略尽,独好问留滞,卞讽之曰:“子少亲我,即阶显列矣。”好问笑不答。

靖康元年,御史中丞。钦宗谕之曰:“卿元佑子孙,朕特用卿,令天下知朕意所向。”先是,微宗将内禅,诏解党禁,除新法,尽复祖宗之故。而蔡京党威根据中外,害其事,莫肯行。好问言:“时之利害,政之阙失,太上皇诏旨备矣。愿一一施行之而已。”钦宗乡纳。好问疏蔡京过恶,乞役海外,朋附之尤者以厉其余。每奏对,帝虽当食,辄使毕其说。

时金人既退,大臣不复顾虑,武备益弛。好问言:“金人得志益轻中国秋冬必倾国复来御敌之备当速讲求今边事经画旬月不见施设臣僚奏请皆不行下此臣所深惧也”及边警急,大臣不知所出,遣使讲解。金人佯许而攻略自如,诸将以和议故,皆闭壁不出。好问言:“彼名和而实攻,朝廷不谋进兵遣将,何也?请亟集沧、滑、邢、相之戍,以遏奔冲,而列勤王之师于畿邑,以卫京城。”疏上不省。

金人陷真定,攻中山,上下震骇,廷臣狐疑相顾,犹以和议为辞。好问率台属劾大臣畏懦误国,好问知袁州。既而金人薄都城,钦宗思好问言,进兵部尚书。都城失守,召好问入禁中,数万军民斧左掖门求见天子,好问从帝御楼谕遣之。卫士长蒋宣帅其徒数百,欲邀乘舆犯围而出,左右奔窜,独好问与孙傅、梅执礼侍,宣抗声曰:“国事至此,皆宰相信任奸臣,不用直言所致。”傅呵之。宣以语侵傅,好问晓之曰:“若属忘家族,欲冒重围卫上以出,诚忠义。然乘舆将驾,必甲乘无阙而后动,讵可轻邪?”宣诎服曰:“尚书真知军情。”麾其徒退。

(选自《元史•吕好问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金人得志/益轻中国/秋冬必倾国复来/御敌之备当速讲求/今边事经画旬月/不见施设/臣僚奏请皆不行下/此臣所深惧也/
B.金人得志/益轻中国/秋冬必倾国/复来御敌之备当速讲求/今边事经画旬月/不见施设/臣僚奏请皆不行下/此臣所深惧也/
C.金人得志/益轻中国/秋冬必倾国复来/御敌之备当速讲求/今边事经画/旬月不见施设/臣僚奏请皆不行下此/臣所深惧也/
D.金人得志/益轻中国/秋冬必倾国复来/御敌之备当速讲求/今边事经画旬月/不见施设/臣僚奏请/皆不行下此/臣所深惧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补,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代业绩或功勋而补官。荫补制度是古代长期存在的选官制度,荫补官员与其他途径出身的官员构成了封建官僚队伍。
B.拔、擢、出、黜,是古代官员官职升降任免的称谓,其中“拔”“擢”指在原官基础上提拔官职;“出”“黜”指离京为官,外放或外迁。
C.内禅,它是指在世袭制王朝下,帝王择定继位的人让位给他。后来“内禅”也指皇帝未死时传位于继承者。
D.勤王,是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的统治地位受到内乱或外患的威胁而动摇时,臣下起兵救援;同时也可指尽力于王朝之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好问为官清正,不附权贵。当时蔡卞担任主帅,想要攀附有德之士,所以拉拢吕好问,但吕好问依照礼仪自持,蔡卞无法和他亲近。
B.吕好问刚正不阿,挺身谠言。当金兵攻陷真定,攻打中山,朝中大臣们抱定和议之辞时,吕好问却率领下属弹劾执政大臣畏惧胆怯,贻误国事。
C.吕好问深谋远虑,才能出众。当金人退兵,朝廷武备松弛时,吕好问建议应速整武备;等到边境告急,大臣们不知所措一味讲和时,他又提出应对之策。
D.吕好问处变不惊,忠于职守。金人压境,都城失守,军民几万人觐见天子,吕好问跟随皇上到楼上晓谕遣散他们;左右侍从奔逃,唯有吕好问陪侍皇帝身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蔡京党戚根据中外,害其事,莫肯行。
(2)若属忘家族,欲冒重围卫上以出,诚忠义。
2021-04-18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二4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灌夫字仲孺,颍阴人也。父张孟,尝为颍阴侯灌婴舍人。吴楚反时,颍阴侯为将军,请孟为校尉。夫以千人与父俱。孟年老,战常陷坚,遂死吴军中。汉法,父子俱,有死事,得与丧归。夫不肯随丧归,奋曰:“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仇!”于是,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独两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所杀伤数十人。不得前,复还走汉壁,亡其奴,独与一骑归。夫身中大创十余,创少瘳,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曲折,请复往。”将军壮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固止之。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下。灌夫为人刚直,不好面谀。贵戚诸有势在已之,欲必陵之;士在已左,愈贫贱,尤益礼敬。稠人广众,荐宠下辈。士亦以此多之。夫不喜文学,好任侠,已然诺。诸所与交通,无非豪桀大猾。夫尝有,过丞相。丞相曰:“吾欲与仲孺过魏其候,会仲孺有服。”灌夫曰:“将军乃肯幸临况魏其侯夫安敢以服为解请语魏其具将军旦日蚤临。”丞相许诺。夫以语魏其候。魏其与夫人益市牛酒,夜洒扫张具至旦。平明,令门下候司。至日中,丞相不来。魏其谓夫曰:“丞相岂忘之哉?”夫不怿,曰:“夫以服请,不宜。”乃驾,自往迎丞相。丞相特前戏许夫,殊无意往。夫至门,丞相尚卧。于是夫见,曰:“将军昨日幸许过魏其,魏其夫妻治具,至今未敢尝食。”丞相鄂谢曰:“吾昨日醉,忘与仲孺言。”乃驾往,往又徐行,灌夫愈益怒。及饮酒酣,夫起舞属丞相,丞相不起,夫徙坐,语侵之。魏其乃扶夫去,谢丞相。丞相卒饮至夜,极欢而去。

(节选自《汉书·灌夫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乃肯幸临/况魏其侯/夫安敢以服为解/请语魏其具/将军旦日蚤临
B.将军乃肯幸临况魏其侯/夫安敢以服为解/请语魏其具/将军旦日蚤临
C.将军乃肯幸临/况魏其侯/夫安敢以服为解/请语魏其具将军/旦日蚤临
D.将军乃肯幸临/况魏其侯夫/安敢以服为解/请语魏其具/将军旦日蚤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校尉:校尉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武官官职。战国末期已有此官,秦朝为中级军官,汉朝时地位达到鼎盛,仅次于各将军。
B.右:周、秦、汉时,官职以右为尊,以左为卑,“在己之右”即地位在自己之上,文中灌夫驾车迎丞相,会空出右边位置。
C.服:丧服,依照生者与死者的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丧服从最重的到最轻的一共有五等,叫作“五服”,此处指在服丧期内。
D.平明:即平旦。天色计时法按照时间顺序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灌夫勇猛无畏,一心杀敌,不计个人安危,带领勇士冲入吴军,受伤后继续上阵。
B.灌夫为人刚直,对权贵不但不予礼节,反而会凌辱他们,对贫贱之人却恭敬有加。
C.灌夫重视朋友胜于遵守礼节,丞相邀他拜访魏其,他没有因自己情况特殊而拒绝。
D.灌夫言行坦率,丞相爽约,灌夫去丞相府迎接,对丞相酒宴上的做派表示出不满。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
(2)将军壮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固止之。
2021-04-16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实验一部2020-2021学年高一4月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耶律楚材,字晋卿。生三岁而孤,母杨氏教之学。及长,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者。

太祖定燕,闻其名,召见之,处之左右。帝西讨回回国,祃旗之日,雨雪三尺,帝疑之,楚材曰:“玄冥之气,见于盛夏,克敌之征也。”庚辰冬,大雷,复问之,对曰:“回回国主当死于野。”后皆验,楚材日见亲用。帝自经营西土未暇定制,州郡长吏,生杀任情,取货财,兼土地。燕蓟留后长官石抹咸得卜尤贪暴杀人盈市楚材闻之泣下即入奏请禁州郡非奉玺书不得擅征发,囚当大辟者必待报违者罪死于是贪暴之风稍戢

太宗即位。中原甫定,民多误触禁网,而国法无赦令,楚材议请肆宥,帝从之。咸得卜以旧怨,尤疾楚材,谮于宗王曰:“耶律中书令率用亲旧,必有二心,宜奏杀之。”宗王遣使以闻,帝察其诬,责使者,罢遣之。属有讼咸得卜不法者,帝命楚材鞫之。奏曰:“此人倨傲,故易招谤。今将有事南方,他日治之未晚也。”帝私谓侍臣曰:“楚材不较私仇,真宽厚长者,汝曹当效之。”帝南征,下汴梁。楚材请遣人入城,求孔子后,得五十一代孙元措,奏袭封衍圣公,付以林庙地。命收太常礼乐生,及召名儒梁陟、王万庆、赵著等,使直释九经,进讲东宫。又率大臣子孙,执经解义,俾知圣人之道。置编修所于燕京、经籍所于平阳,由是文治兴焉。

楚材当国日久,得禄分其亲族,未尝私以官。甲辰夏,楚材薨于位,年五十五。后有谮楚材者,言其在相位日久,天下贡赋,半入其家。皇后命近臣麻里紥覆视之,唯琴阮十余,及古今书画、金石、遗文数千卷。后赠经国议制寅亮佐运功臣、太师、上柱国,追封广宁王,谥文正。

(节选自《元史·耶律楚材传》)

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是(     )
A.燕蓟留后长官石抹咸得卜尤贪暴/杀人盈市/楚材闻之泣下/即入奏/请禁州郡/非奉玺书/不得擅征发囚/当大辟者必待报/违者罪死于是/贪暴之风稍戢。
B.燕蓟留后长官石抹咸得卜尤贪暴/杀人盈市/楚材闻之/泣下即入奏/请禁州郡/非奉玺书/不得擅征发囚/当大辟者必待报/违者罪死/于是贪暴之风稍戢。
C.燕蓟留后长官石抹咸得卜尤贪暴/杀人盈市/楚材闻之/泣下即入奏/请禁州郡/非奉玺书/不得擅征发/囚当大辟者必待报/违者罪死于是/贪暴之风稍戢。
D.燕蓟留后长官石抹咸得卜尤贪暴/杀人盈市/楚材闻之泣下/即入奏/请禁州郡/非奉玺书/不得擅征发/囚当大辟者必待报/违者罪死/于是贪暴之风稍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是庙号,庙号是古时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起源于商朝。
B.庚辰是“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用十二天干和十地支依次相配,组成60个基本单位以此循环纪年。
C.琴阮,我国传统弹拨乐器,形似月琴,西晋阮咸善弹此乐器而得名,元代时在民间广泛流传。
D.《元史》,“二十四史”之一。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的总称,清代钦定为“正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耶律楚材博学多识,能够未卜先知。太祖征伐回回国,盛夏下雪三尺,楚材说是克敌好征兆,冬季打雷,他认为回回国王将死于野外,后皆应验。
B.耶律楚材匡佐蒙古进谏治国之道。太祖征伐西夏法度未定,长吏残暴,楚材谏言禁止郡里的官吏擅自征发杀戮,使贪暴之风稍敛。
C.耶律楚材宽宏大量,不计个人恩怨。咸得卜曾诬告楚材图谋不轨,后有人举报咸得卜犯法,而耶律楚材说不会计较个人私仇,趁机报复咸得卜。
D.耶律楚材尊孔崇儒,兴盛文化事业。元兵攻下汴梁后,楚材优待孔子后代,征召名儒给太子、大臣子孙讲解圣人学说,设立编修所和经籍所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中原甫定,民多误触禁网,而国法无赦令,楚材议请肆宥。
(2) 楚材当国日久,得禄分其亲族,未尝私以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良从入关,性多疾,即道引不食谷,闭门不出岁余。

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争,未能得坚决也。吕后恐,不知所为。或谓吕后曰:“留侯善画计,上信用之。”吕后乃使建成侯吕泽劫良,曰:“君常为上谋臣,今上日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卧?”良曰:“始上数在急困之中,幸用臣策;今天下安定,以爱欲易太子,骨肉之间,虽臣等百人何益!”吕泽强要曰:“为我画计。”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所不能致者四人。四人年老矣,皆以上嫚娒,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此四人。今公诚能毋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辨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一助也。”于是吕后令吕泽使人奉太子书,卑辞厚礼,迎此四人。四人至,客建成侯所。

汉十二年,上从破布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以死争太子。上阳许之,犹欲易之。及宴,置酒,太子侍。四人者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怪,问曰:“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其姓名。上乃惊曰:“吾求公,避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辱,故恐而亡匿。今闻太子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愿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

良从上击代,出奇计下马邑,劝立萧相国,所与从容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良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之过隙,何自苦如此!”良不得已,疆听食。后六岁薨。曰文成侯。

(《汉书·卷四十·张良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公诚能毋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辨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一助也/
B.今/公诚能毋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辨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一助也/
C.今公诚能毋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辨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一助也/
D.今公诚能毋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辨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一助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特定阶层,后演变为对知识分子的泛称。
B.太子,指已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帝王之子。周时天子及诸侯的婚长子,或称太子。
C.太傅,古代职位名,始于西周,常担任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汉后多为虚衔。
D.谥,君主时代在帝王、贵族、大臣等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迹赞扬死者的一些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跟着入了关,因为自己有病,所以就少食五谷,闭关炼气养生达一年多。
B.张良不想介入皇上家庭内部的立太子之事,虽然吕后曾经派建成侯吕泽去胁迫他。
C.张良最后出了一个主意,让太子写一封谦逊的信并且用车去接被皇帝贬谪的四名士。
D.张良因自己的聪明才智被皇上赏识,既出奇计攻下马邑,又劝皇上立萧何为相国。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史记·项羽本纪》)
5.张良为什么不愿意介入皇帝立太子的事?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镇恶,北海剧人也。祖猛。镇恶以五月生,家人以俗忌,欲令出继疏宗。猛曰:“此非常儿。昔孟尝君恶月生而相齐,是儿亦将兴吾门矣。”故名。年十三,因故寓食渑池人李方家。方善遇之,谓方曰:“若遭英雄主,要取万户侯,当厚相报。”方曰:“君丞相孙,人材如此,何患不富贵,至时愿见用为本县令足矣。”

武帝谋讨刘毅,镇恶曰:“公若有事西楚,请给百舸为前驱。”及西讨,转镇恶参军事,使率龙骧将军蒯恩百舸前发。镇恶受命,便昼夜兼行,扬声刘兖州【注】上。毅谓为信,不知见袭。镇恶去江陵城二十里,舍船步上,蒯恩军在前,镇恶次之,舸留一二人,对舸岸上竖旗安鼓。语所留人曰:“计我将至城,便长严,令如后有大军状。”又分队在后,令烧江津船。镇恶径前袭城,津戍及百姓皆言刘藩实上,晏然不疑。将至城,逢毅要将朱显之驰前问藩所在,军人答云“在后”。及至军后不见藩又望见江津船舰被烧而鼓声甚盛知非藩上便跃马告毅令闭城门镇恶亦驰进得入城,便因风放火,烧大城南门及东门。又遣人以诏及赦并武帝手书凡三函示毅,毅皆烧不视。金城内亦未信帝自来。及短兵接战,镇恶军人与毅下将或是父兄子弟中表亲亲,且斗且语,知武帝在后,人情离懈。初,毅常所乘马在城外不得入,仓卒无马,使就子肃取马,肃不与。朱显之谓曰:“人取汝父而惜马,汝走欲何之?”夺马以授毅,从大城东门出奔牛牧佛寺自缢。镇恶身被五箭,手所执槊于手中破折。江陵平后二十日,大军方至,以功封汉寿县子。

及武帝北伐,为镇西谘议,行龙骧将军,领前锋。镇恶入贼境,战无不捷。后进次渑池,造故人李方家。升堂见母,厚加酬赉,即授方渑池令。方轨径据潼关,将士乏食,乃亲到弘农督人租。百姓竞送义粟,军食复振。

(节选自《南史·列传第六》,有删改)


【注】刘兖州:刘藩,为刘毅堂弟,时任兖州刺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至军/后不见藩/又望见江津船舰被烧/而鼓声甚盛/知非藩上/便跃马告/毅令闭城门/
B.及至军后不见藩/又望见江津船舰被烧而鼓声甚盛/知非藩上/便跃马告毅/令闭城门/
C.及至军/后不见藩/又望见江津船舰被烧而鼓声甚盛/知非藩上/便跃马告毅/令闭城门/
D.及至军后不见藩/又望见江津船舰被烧/而鼓声甚盛/知非藩上/便跃马告/毅令闭城门/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尝君,即田文,战国四公子之一。其余三位分别是平原君赵胜、信陵君魏无忌与春申君黄歇。
B.有事,可指举行祭祀,也可指用兵,这里是的是后者,与《论语》中“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用法不同。
C.刘兖州,称谓的一种,即称官地。此处指兖州刺史刘藩。同样的称谓还有贾长沙、柳柳州、刘豫州等。
D.中表,古代称父系血统的亲戚为“内”,父系血统之外的亲戚为“外”:外为表,内为中,合称中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镇恶恶月出生,险遭家人弃养。他出生在被认为是恶月的五月,家人想把他过继给远亲,遭到其祖父反对。
B.王镇恶知恩图报,任李方为渑池令。他年少时曾寄食于李方家,并受到优待,重权在握后,厚加酬赏李方。
C.王镇恶长于谋略,助武帝平定刘毅。他用策略令刘毅放松警惕,并遣人烧毁停在渡口的刘毅船舰以断其退路。
D.王镇恶身先士卒,鏖战中勇猛尽显。与刘毅江陵一战中他身中五箭,他用手中所执的长矛将剑斩断继续战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语所留人曰:“计我将至城,便长严,令如后有大军状。”
(2)后进次渑池,造故人李方家。升堂见母,厚加酬赉,即授方渑池令。
5.当王镇恶所率部队和刘毅部下短兵相接时,为什么刘毅部下的士兵会人心涣散?请简要说明。
2021-04-1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曰:“臣之壮也……”       辞:推辞
B.又欲肆其西                 封:疆界
C.因人之力而                  敝:损害
D.以乱易整,不               武:威武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且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B.寡人之过也          是:表判断
C.焉用亡郑以            陪:增加
D.因人之力而             敝:损害
3.下列各句中全都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②君知其难也 ③共其乏困 ④又欲肆其西封 ⑤秦伯说,与郑人盟 ⑥失其所与,不知 ⑦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③⑤⑥B.①②④⑦C.③④⑥⑦D.②④⑤⑦
4.对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过也③邻厚,君之薄也④行李往来,共其乏困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⑥微夫人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②⑥/⑤B.①②/③⑥/④⑤C.①④/②③⑥/⑤D.①⑤/②⑥/③④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以无礼于晋B.越国以鄙远,君知难也C.既东封郑,又欲肆西封D.吾还也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缒而出   ②越国以鄙   济而夕设版焉   ④与郑人   ⑤晋函陵   ⑥共其乏困⑦既封郑
A.①③⑥/②⑦/④⑤B.①③⑤/②⑦/④⑥C.①③⑦/②⑥/④⑤D.①③⑦/②④/⑤⑥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焉”字,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若不阙秦,将取之
A.用亡郑以陪邻B.朝济而夕设版C.子亦有不利D.且置土石
8.下列各句句式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A.夫晋,何厌之有B.以其无礼于晋C.敢以烦执事D.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9.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侯”“秦伯”中的“侯”“伯”都是爵位名。我国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B.“寡人”,即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C.“行李”,文中的意思是“外交使者”,今天通常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D.“传”是文体标志,即传记,与“志”“记”意思相同。
10.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的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021-04-10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讷河市拉哈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弟克公为御史,蔡京。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扞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城墙),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

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金人募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里。绍兴中,谥忠确。

(选自《宋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
B.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
C.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
D.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古代用于表示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关系。如“从弟”“从兄”“从子”“从父”等。
B.劾,古代官员和百姓检举官吏罪状的行为,与《苏武传》“劾大不敬”中“劾”的意思相同。
C.庙,本是供祀祖宗的地方,还可指供奉祭祀名人的处所。随着佛教的传入,后来佛教寺院也俗称庙。
D.闾,《周礼》:“五家为比,五比为闾。闾,侣也。二十五家相群侣也。”文中泛指百姓聚居之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克戬不畏奸邪,依法施政。在担任吴县知县时,他坚持原则,绝不妥协,依法打击地方豪强,震慑了邪恶势力。
B.张克戬英勇抗敌,善用谋略。宣和七年十二月,金兵侵犯河东,张克戬在太原全力抵抗,先除敌人内应,后以奇兵致胜。
C.张克戬誓死报国,忠贞不移。靖康元年,汾州又遭兵燹,孤城无援,已入绝境。金人送来劝降信,他不拆看就直接烧掉。
D.张克戬忠义干云,令人敬仰。十月初二,汾州城破,张克戬身穿朝服壮烈殉国,连敌人都为之奉尸礼葬,拜祭立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
(2)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

10 . (甲)

先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及举进士时,学者方为四六,号时文,公已独步其间。天圣七年,补国子监生。是秋取解,明年省试,皆为第一人,由是名重当世。先公平生文章擅天下,未尝以矜人。初奉敕撰《唐书》,而《列传》则宋公祁所撰。书成奏御,旧制惟列官最高者一人,公官高,当书。公曰:“宋公于传,功深而日久,岂可掩其名,夺其功?”于是《列传》书宋公。先公平生以奖进贤材为己任。今湖州正言孙觉为合肥主簿,未与公相识。郡守怒之,欲捃拾以罪。时胡侍讲在太学以属公,公为作手书与其寮佐,令保全之,遂获免。福州处士陈烈,素不与公相识。公闻其名,知其行义,屡荐于朝,乞赐召用,朝廷即召烈为国子监直讲。先公天性正,不顾仇怨。虽以此屡被谗谤,至于贬逐。及居大位,毅然不少顾惜,尤务直道而行。横身当事,不恤浮议。是时,今司徒韩魏公当国,每诸公聚议,事有未可,公未尝不力争,或奏事上前,众议未合,公亦往返折难,无所顾避。

(选自《文忠集·附录二·先公事迹》,有删改)

(乙)

呜呼哀哉!公之生于世,六十有六年。民有父母,国有蓍龟;斯文有传,学者有师;君子有所恃而不恐,小人有所畏而不为。譬如大川乔岳,不见其运动,而功利之及于物者,盖不可以数计而周知。今公之没也,赤子无所仰芘,朝廷无所稽疑。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救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缄词千里,以寓一哀而已矣!盖上以为天下恸,而下以哭其私。鸣呼哀哉!尚享

(选自苏轼《祭欧阳文忠公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B.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禄不去/愧古人以忸伲
C.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D.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又称“国子学”“国学”。
B.省试,指唐宋时各州县贡士到京师、由尚书省礼部主持的考试,明清时称会试。从文中可知,欧阳修在省试中夺得省元。
C.文忠,是欧阳修的谥号。古代很多文学家的作品集都以谥号命名,例如《欧阳文忠公文集》《昌黎先生集》《范文正公集》。
D.尚享,也作“尚飨”,是旧时祭文结语,表示希望死者来享用祭品,表达对逝者的悼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文冠天下。四六文盛行时他就独步其间;《唐书》修撰完成后,皇帝赞其为修史第一人。
B.欧阳修举贤好士。湖州孙觉与欧阳修还未相识时,郡守欲加罪于孙觉,欧阳修亲写书信使其获免;陈烈、苏洵等亦曾得其相助。
C.欧阳修性情耿直。韩琦主持国政时,公卿聚集议事,欧阳修都会据理力争;上朝奏事,众议不合时,他也会反复争辩,无所顾忌。
D.欧阳修德高望重。苏轼赞其具有“大川乔岳”般的地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公平生文章擅天下,未尝以矜人。
(2)虽以此屡被谗谤,至于贬逐。及居大位,毅然不少顾惜,尤务直道而行。
2021-03-1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