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咏史怀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史

清·龚自珍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注】①牢盆:煮盐用的器具,这里指盐官。②狎客:官僚宠信的的幕僚、门客。③团扇才人:东晋名门望族王导之孙王珉,喜手持团扇,有隽才美誉,借以代指贵族子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金粉”表明东南地区生活奢靡,“十五州”言所写范围之广,而广大百姓的命运掌握在上层和名流的手中。
B.颔联写出了盐官和盐商勾结,压榨贫苦百姓的丑恶嘴脸,而那些贵族子弟,依靠自己的努力,力争上游。
C.尾联是对人们的质问:当年田横手下那么多义士刚强不屈,难道是为了跟随田横打天下之后封官得禄吗?
D.这首诗语言凝练厚重,不避议论,吟咏历史与讽喻现实相统一,笔锋犀利,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批判性。
2.本诗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4-04-2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高中联校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抽测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登洛阳故城

许浑【唐代】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

鸦噪暮云归古堞,雁迷寒雨下空壕。

可怜缑岭登仙子,犹自吹笙醉碧桃。

【注】禾黍离离:从《诗经·王风·黍离)篇中彼离离一句脱化而来。堞(dié):城上小墙。登仙子:王子乔,传说其修仙得道,在缑氏山(缑岭)骑鹤升天而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起笔既是用典,又写出诗人登城所见到的荒凉残破之景,在今昔对比之中引出“昔人城此岂知劳”的无限感慨。
B.颔联“水声”是动景,“山势”是静景,动静结合,表面看似写景,实则概括了社会历史的巨大变化。
C.颈联由奔驰的想象折回现实,暮云、寒雨、古堞、空壕组成一幅凄清的画面,鸦噪、雁影更增添了萧瑟的情味。
D.本诗是凭吊故城感怀之作,诗人追抚山河陈迹,俯仰今古兴废,借古喻今,虽写得含蓄而深沉,但情调昂扬乐观。
2.诗人登临送目,产生诸多感慨,请结合全诗逐联简析。
2024-04-2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怀古

苏辙

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千艘已共长江崄,百胜安知赤壁焚。

觜距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古来伐国须观衅,意突成功所未闻。

【注】①崄:通险。②觜距:禽鸟的嘴和爪甲。比喻决胜的武力、武器或力量。③观衅:窥伺敌人的间隙以便行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鼓行夏口气如云”句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在曹操攻下荆州,新得水军后,挺进夏口时气势浩大,意气风发。
B.颔联写曹军实力强劲,但仍然落得火烧赤壁的下场,与首联的斗志昂扬形成强烈反差,引出后面的议论。
C.诗歌后两联理性评价了曹操的失败,认为攻伐他国需待机而动,充分准备,突然成功的例子是闻所未闻的,也借此委婉表达了对宋神宗贸然进攻西夏的批判。
D.本诗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同为怀古之作,但风格不同,全诗借曹操赤壁之战惨败一事,融叙事、写景、说理为一体,给人以震魂荡魄的力量。
2.本诗中刻画的曹操形象特点与《短歌行》(对酒当歌)中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五代史

曾巩

唐衰非一日,远自开元中。尚传十四帝,始告历数穷。

由来根本强,暴戾岂易攻。嗟哉梁周间,卒莫相始终。

兴无累世德,灭若烛向风。当时积薪上,曾宁废歌钟。

【注】①积薪:比喻隐伏的危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歌题目《读五代史》来看,本诗内容是围绕作者的阅读体会展开的。
B.诗人认为,国家即使根基牢固,但是面对强大武力,依然容易被攻破。
C.“嗟哉”表达诗人的感慨之意,他在惋惜五代时期国家不能善始善终。
D.诗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刻画了没有世德累积的国家的快速灭亡。
2.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提到“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与本诗的内容有相通之处,请简要分析。
2024-04-0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南朝

刘筠

华林酒满劝长星,青漆楼高未称情。

麝壁灯回偏照昼,雀航破涨欲浮城。

钟声但恐严妆晚,衣带那知敌国轻。

千古风流佳丽地,尽供哀思与兰成

[注]①劝长星:为王朝的命运而祝祷。典出《世说新语·雅量》,东晋太元末,晋孝武帝于华林园中饮酒,“举杯属星云:‘长星,劝尔一杯酒。自古何时有万岁天子!’”。②青漆楼:《南齐书·东昏侯纪》载,齐武帝所建兴光楼,颇高大华丽,以青漆涂饰、世谓之“青楼”。③雀航:即朱雀浮桥,在建康朱雀门外秦淮河上,以船舶连接而成。④兰成: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诗人庾信的小字,其曾作《哀江南赋》。这里以兰成代指后代的骚人墨客。

1.下列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东晋之事概括南朝败亡相续的形势,以一种危机四伏的气氛笼罩全篇,为以下各句所咏之事提供背景。
B.诗人在颔联提及“麝壁”“雀航”等事物,借此抨击南朝君主醉生梦死、苟且偷安,最终导致国家覆灭。
C.诗人在颈联话锋一转,将目光聚焦于下层,慨叹宫女每日不辞辛劳早起梳妆,意在展现其对下层人民的同情。
D.诗人多处用典,借用典故揭示南朝君主荒淫误国、败亡相续的历史事实,在铺陈中即含讽刺之意。
2.本诗为《西昆酬唱集》的代表作之一,《西昆酬唱集》结集不久,御史中丞王嗣宗批评其“述前代掖庭事,词涉浮靡”。请结合这句话,谈谈你对本诗的理解。
2024-04-01更新 | 388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汉阳县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意二首(其一)

   

屈子生楚国,七雄知其材。

介洁世不容,迹合藏蒿莱。

道废固命也,瓢饮亦贤哉。

何事葬江水,空使后人哀。


【注】①合:应该。②瓢饮:以瓢作为饮具。 指饮食简朴,代指隐逸。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未直写屈原之才,只以各强国均“知其材”,间接表现了其才能之高。
B.耿介高洁如屈原者,往往不见容于混浊的世道,作者对此现象深致感慨。
C.“道废”二句议论,作者认为既不能实现自身志向,就不妨另走一条道路。
D.“空使”句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意思相近,作者希望后人以屈原为鉴。
2.对屈原的品行和人生道路的选择,本诗作者与《屈原列传》中的渔父有哪些相同的看法?请简要分析。
2024-03-16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23-24高三上·湖北·期中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六州歌头

张孝祥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注】①膻腥:牛羊的腥臊气,此指被金兵所玷污。②区(ōu)脱:汉时匈奴筑土室以守边,叫区脱,此指敌人哨所。③名王:少数民族中的著名将帅。④埃囊:尘封和虫蛀(指箭上的羽毛)。⑤干羽:干盾和翟羽,舞者所执的道具。怀远:用文德以怀柔远人,谓朝廷正在向敌人求和。⑥若为情:何以为情,即今语“怎么好意思”或“不难为情吗”。⑦翠葆霓旌:指皇帝的车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写淮河成为边界,面对隔水国土沦为金兵占领区的形势,作者悲痛难抑。
B.“当年事”当指汴京失陷的“靖康之变”,“殆天数”中蕴含着无限沉痛。
C.下片承上片渲染的景象而来,表达了空怀报国壮志却苟延岁月,一事无成的无奈。
D.“冠盖使”们为国事鞍马劳顿,相形之下,作者为自己不能为国分忧难为情。
2.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样,这首词也是一首爱国豪放词。试分析这两首词所抒发的情感有哪些异同。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怀古

苏辙

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

千艘已共长江崄,百胜安知赤壁焚。

觜距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

古来伐国须观衅,意突成功所未闻。


【注】①觜(zuǐ)距:鸟类的嘴和爪,是争斗的工具。比喻战斗的武器。②观衅:窥伺敌人的间隙以便行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所写之事与苏轼《赤壁赋》“破荆州,下江陵”所依据的历史事实基本相同。
B.“安知赤壁焚”强调了曹军在赤壁的意外惨败,并与结句“未闻”形成呼应。
C.前两联以描写为主,后两联以议论为主,具体分析了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
D.该诗为怀古诗,从赤壁之战中引出教训,隐含对统治者贸然出兵讨伐西夏的批判。
2.请从内容、表达方式、风格中任选两个角度,简要分析本诗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不同。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州     

陆游

局促常悲类楚囚,迁流还叹学齐优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

【注释】①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陆游44岁,任四川夔州通判,次年他沿江前往赴任,于八月间到达黄州。②齐优:取悦于人的优伶。
1.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叙述了诗人来到黄州,看见前代遗迹,不禁感慨时事艰危,身不由己。
B.颔联采用借景抒情和拟人手法,表达了对时光流逝,自己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
C.“万里羁愁添白发”和杜甫的“艰难苦恨繁霜鬓”抒情委婉含蓄,可谓异曲同工。
D.陆游的爱国诗篇或高亢激昂,一泻千里;或悲痛深沉,哀婉悱恻。本诗属于后者。
2.同是南宋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慨“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而陆游则在本诗中慨叹“生子何须似孙仲谋”。请结合诗句分析二人所抒发情感的异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