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表现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对仗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技巧,下列各诗句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     
A.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B.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C.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023-03-12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自主招生语文试题
2 . 下列对《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异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歌行》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以及对人才的渴求;《归园田居(其一)》则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B.《短歌行》为四言古诗,两字一顿,古朴凝重,感情强烈;《归园田居(其一)》为五言古诗,充满田园气息,风格清新自然。
C.《短歌行》运用了比兴、用典等艺术手法,《归园田居(其)》则运用了比喻、白描等艺术手法。《短歌行》中的比喻以明喻为主,《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比喻全是暗喻。
D.《短歌行》抒情委婉含蓄,诗人的情感隐含在比喻和典故中;《归园田居(其一)》所用词语感情色彩比较明显,所抒之情非常明白。
3 . 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所用典故的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已无处寻觅了。)
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扬当年刘裕北伐的英雄气概。)
C.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功绩显赫,壮心不已。)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刘义隆不作充分准备,仓促北伐导致失败,委婉劝诫韩侂胄不要急于事功。)
4 . 下列对《声声慢》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寻觅觅”,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但是,这种心理是人通过把“寻觅”这种行动虚化来表现的,便赋无形于有形,把感情心理表现得格外形象。
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词人写“三杯两盏”言酒量之少,“淡”言酒质之薄。而晚风,却是“急”的。借酒御风御寒,却酒少、风急、愁多,怎不悲戚?
C.雁“却是旧时相识”,有两种含意:一是看到雁想起“鸿雁传书”,想起曾与词人书信往来的丈夫;二是“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就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
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两句直接抒写寂寞难耐的痛楚,无奈而又凄迷,盼时光早逝,衬托出了愁苦之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写出一种愁惨而凄厉的氛围,是词人血和泪的吞吐,也是向苍天的悲惨呼告,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上阕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最后“雁过也”三句在内容上承上,在结构上启下,自然地把抬头仰望过渡到低头俯视。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像鬼语戚戚、幽灵啜泣,这就更加令人难过了。这里是从正面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最后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人忧国忧民的心理。
6 . 下面对柳永《望海潮》《雨霖铃》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海潮·东南形胜》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B.“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练,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C.《雨霖铃·寒蝉凄切》上阕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但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
D.“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种情境。“此去”二字,呼应上阕的“念去去”;“经年”呼应“今宵”,在空间和思绪上步步推进,结构严密。
2021-09-15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舟中二首(其一)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诗人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舟行之险。江上恶风卷浪,黄流湍急,风势壮猛,浪涛骇人,处于如此之境,诗人感到惊心动魄。
B.颔联虚实结合,“万骑千里”是实写,写眼前所见;“气压三江五湖”是虚写,写心灵激荡而生的内心感慨。
C.颈联写诗人在舟中凝神远瞩,江岸上空旷荒凉,只见星星磷火,送来点点的光亮,只好坐起,静待更残。
D.陈师道的这首诗从写江上风涛入手,前四句重点在于绘景,后四句着重抒吐情怀,情在境中,深沉悲壮。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8 . 读下面唐代韩愈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晚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对上面两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晚春》前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春天即将结束,花草树木各逞姿色,争芳斗艳。
B.《春雪》中“惊”字透露了人们盼望春色的急切心情,二月刚见草芽也令人吃惊、失望。
C.前诗虚写雪,写出了杨花榆荚的洁白轻盈;后诗写雪实中有虚,使雪美丽而有灵性。
D.两首诗描写了不同的春景,无论盼春惜春,都能领略到诗人乐观向上的情绪。
2.韩愈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师,又是力矫轻熟诗风的奇险诗派的开山人物。请结合《晚春》和《春雪》的最后两句谈谈韩愈诗歌的“奇”。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注释】①小蘋,作者朋友的歌女。②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心”字形熏香熏过的衣服,有人认为是衣上有“心”字状花纹。
1.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自己所见,楼台已经“高锁”,帘幕已是“低垂”,昔时的欢宴之所,而今已人去楼空,令人感慨。
B.“春恨”是作者在春天来临之时产生的一种莫名惆怅,很可能与小蘋有关。“去年”二字,点明这春恨由来已久。
C.“落花”与“微雨”营造了低沉悲凉的氛围。诗人在落花之时,“独立”于微雨之中,意境凄美,感情哀伤。
D.整首词并没有一句直言自己对小蘋的思念,但因思念而起的惆怅又弥漫全篇。这首词的抒情含蓄蕴藉,余韵悠长。
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2021-05-07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下横岭望宁极舍

[宋]韩维

驱车下峻坂,西走龙阳道。

青烟人几家,绿野山四抱。

鸟啼春意间,林变夏阴早。

应近先生庐,民风亦淳好。


注释:这首诗是宋朝著名文学家韩维的代表作品之一。他有一个朋友叫孔旻,字宁极,隐居在汝州龙兴县(今河南宝丰)龙山之嗤阳城,韩维知汝州时,过从甚密。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一开篇,紧扣标题,交代行踪,渲染气氛,暗含情味。出访的交通方式是“驱车”,表明路途遥远,造访艰难。
B.“人几家”说明人家不多,村寨安宁,再加上炊烟,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陶渊明笔下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意境来。
C.鸟的啼鸣,打破了山的宁静,也增添了幽静的氛围。诗人以动写静,以声衬静,目的在于突出山村的祥和宁静。
D.中间两联,描写了诗人朋友隐居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静谧祥和,是人间乐土,是世外桃源。
2.诗歌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鉴赏其抒情的妙处。
2021-04-22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