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表现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杨炎正①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
B.“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C.“天在阑干角”两句,写出了非醉非醒、似醉仍醒的状态,一边收束上片的离愁别绪,一边又开启下片的心理矛盾。
D.“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也暗含词人的软弱和对现实的逃避。
2.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2021-03-19更新 | 206次组卷 | 23卷引用:2021届高三入学调研试卷 语文试题(三)
2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经五丈原

唐·温庭筠

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

天清气杀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象床宝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注】①柳营:汉周亚夫为将军,治军谨严,驻军细柳,号细柳营。②妖星:相传诸葛亮死时,其夜有大星“赤而芒角” ,坠落在渭水之南。③谯周:诸葛亮死后蜀后主的宽臣,在他的怂恿下,后主降魏。
1.这是一首咏史诗,是诗人路过五丈原时,感慨诸葛亮功业未遂而殁,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慕之情。这与杜甫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蜀相》)情感类似。
2.全诗是如何表达对诸葛亮的惋惜敬仰之情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2020-10-27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之江教育评价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返校联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坐池上

朱槔

落日解衣无一事,移床临水已三回。

斗沉北岭鱼方乐,月过秋河雁不来。

疏翠庭前供答话,浅红木末劝持杯。

明明独对苍华影,莫上睢阳万死台。


[注]①朱槔:南宋诗人,长年隐居,历经金兵南袭、靖康之乱。②睢阳:唐代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坚守睢阳,巡每誓师,嚼齿穿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诗人来到池塘乘凉的时间,不知不觉间已离开坐席来到池边多次,可见诗人追凉心切。
B.颌联中“鱼方乐”“雁不来”借用典故,表面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实则暗含着雁书未达的惆怅。
C.颈联想象新奇,翠树答话,红花劝酒,以拟人手法生动写出池边枝繁叶茂、红花掩映的热闹景致。
D.全诗无一“夜”字,却通过“落日”“斗沉”“月过”等意象,体现夜色渐深,从而照应题目。
2.有人认为,尾联用典看似突兀,实则合乎情理、意味深长。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