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表现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金陵驿

[宋]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押赴元大都,途经金陵驿时所作。金陵是宋朝的陪都,建有离宫。
1.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歌通过写被俘押解途中经过故土旧地,抚今思昨,触景生情,在沉郁苍凉之中,寄托内心无限的国破山河在的亡国之恨。
B.首联“转”字以夕阳渐渐西斜、落下之态衬托诗人久久凝望沉思之悲,“孤云漂泊”无依,寄托国运遭劫与个人不幸的双重悲哀。
C.颔联紧承上文,用山河依旧“元无异”与城池百姓“已半非”进一步渲染,在巨大的反差中,揭示了兵燹给人们造成的深重不幸。
D.尾联写诗人被迫离开故国“江南路”,化用典故“杜鹃啼血”主要表达内心极度的凄恻悲苦,与“杜鹃啼血猿哀鸣”有异曲同工之妙。
2.颈联“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两句诗歌,富有艺术匠心,请简要赏析。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泊牛渚怀古

【唐】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①。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②,枫叶落纷纷。


【注】 ①镇西将军谢尚镇守牛渚时,偶遇家贫的袁宏诵诗,十分欣赏,袁宏从此名声大振。②席: 一作“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一开头,便写出夜晚江面上的辽阔空明,为引发融通古今的情思做好了铺垫。
B.诗人夜泊牛渚,顿生怀古之情,对袁宏在贫寒中被谢尚赏识而名声大噪申甚为羡慕。
C.望秋月而思古人,诗人不由得发出高亢的呐喊,呼唤那赏识自己旷世才华的伯乐。
D.全诗用语自然清新,内容浅显,写景疏朗有致,写情含蓄不露,却有悠然的神韵。
2.结合全诗,谈谈尾联是如何表达诗人无尽情思的?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过江夜行武昌山闻黄州鼓角①

苏轼

清风弄水月衔山,幽人夜渡吴王岘②。

黄州鼓角亦多情,送我南来不辞远。

江南又闻出塞曲③,半杂江声作悲健。

谁言万方声一概④?鼍愤龙愁为余变。

我记江边枯柳树,未死相逢真识面。

他年一叶溯江来,还吹此曲相迎饯。


[注]①本诗作于苏轼离开黄州前往汝州任职时,时众乡亲父老送别至江边,州中有名士随诗人上吴王岘,或陪其往九江、同游庐山。②吴王岘:在武昌西山下,三国时吴王孙权建避暑宫于此,故名。③出塞曲:这里指悲壮的鼓角声。④“谁言”句,语出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万方声一概,吴道竟何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呼应标题,描写清风明月之夜泛舟渡游吴王岘的情景。“弄、衔、渡”等字透露闲适之意;以“幽人”自称,突出归隐之乐。
B.七句翻用杜甫诗句“万方声一概”,意思是说声音变化万端,并非一律,写出了诗人夜闻黄州鼓角“半杂江声”时的复杂感受。
C.“鼍愤龙愁为余变”这一句运用拟人手法,描写鼍、龙闻“悲健”之鼓角而或愤或愁的情绪,仿佛它们也因“我”的仕途变幻而不平。
D.九、十两句与作者的词作《满庭芳·归去来兮》中的“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一样,以柳入诗,托物寄情,含蓄深挚。
2.简要分析诗歌末尾两句所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抒发的思想感情。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在亲友的资助下,杜甫在不曾遭到战乱骚扰、暂时还保持安静的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建成了几座草房以栖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初夏时节草堂周围清幽的环境。
B.全诗前后啮合,照应紧凑:“堂上燕”属“村”,“水中鸥”属“江”;“棋局”正顶“长夏”,“钓钩”又暗寓“清江”。
C.作者借对草堂生活的抒写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归隐生活的渴求。
D.艺术角度来看,这首诗写法精严而又流转自然;字句精炼、刻画细微,而又让人无迹可寻。
2.诗歌的颈联是如何表达情感的?其中隐含的情感与《登高》中颈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5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蚕妇

来鹄

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

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全屋里人

蚕妇

杜荀鹤

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

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芒麻。


【注】①黄金屋里人,这里指富贵人家的小姐太太们;②底事,何事、为何之意。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晓夕采桑多苦辛”紧扣诗题,“晓夕”二字点明采桑叶的时间,突出了劳动艰苦。
B.“粉色全无饥色加”一句描写蚕妇的脸色,形象地写出了蚕妇生活的窘迫和困苦。
C.第一首诗语言通俗又略带诙谐,通过叙述与假设的形式,表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
D.第二首诗全诗语言含蓄蕴藉,情感浓烈悲愤,深刻揭露了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2.两首诗都用到了对比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6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郁郁①

元好问

郁郁羁怀不易开,更堪寥落动凄哀。

华胥梦②破青山在,梁甫吟成白发催。

秋意渐随林影薄,晓寒都逐雁声来。

并州旧日风声恶,怅望乡书早晚回。


【注】①诗写于蒙古军攻占山西,作者从三乡移居登封后。②华胥梦,黄帝白天寝睡,梦游华胥国,其间没有统治者,人民没有嗜好,没有爱憎,没有利害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句用叠声词“郁郁”领起,既表达了作者郁闷的心情,也为整首诗奠定了沉郁的感情基调。
B.诗人运用“华胥梦”和“梁甫吟”两个典故,表达了美梦破碎,悲苦凄切的感情。
C.颈联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来写景,通过深秋林子里微薄的影子以及秋晨飞雁的叫声,营造一种清新却又喧闹快乐的气氛。
D.联系写作背景,可以理解诗人远离家乡,孤单寂寞的心情。
2.结合诗句,简析本诗是如何抒情的?
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著名的琴,这里泛指名贵的琴。②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③霜钟:指钟声。出于《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这位乐师来自峨眉山,一个“下”字写出了乐师的气派。
B.颔联中的“一挥手”是蜀僧拨动琴弦的动作,显得潇洒而遒劲。
C.“霜钟”二字用典,又点明时令,与后面的“秋云暗几重”照应。
D.这首五律语言庄重、典雅,对仗工整,用典巧妙,而又不着痕迹。
2.诗中有一联与《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异曲同工,试找出来加以赏析。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

【南宋】戴复古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时南宋偏安,抗金鲜有胜利。②貔虎:貔和虎。亦泛指猛兽。③曹操小名阿满。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开篇用“赤壁”“一番怀古”直接点题,非常醒目;一个“想”字领起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与“怀”字相照应。
B.“万骑”“千艘”两句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表现出周瑜火攻曹军时的排山倒海之势和吴蜀联军的高昂士气。
C.“今如许”三字,转折反问,将思绪由历史转入现实,词人大半生目击心伤的国事所引发的感慨,喷薄而出,令人震撼。
D.词人感时伤世,面对“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美景,再也无心观赏,将满腔的伤感融入发问之中,直抒胸臆,言辞激烈。
2.赤壁之战是文学中常见的话题,不同的作者,常有不同的解读。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了但用意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1高二上·江苏南通·期中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注:沈腰,沈约因病消瘦,腰带日渐宽松。后因以“沈腰”作为腰围瘦减的代称。潘鬓,潘岳少年美貌,然而三十多岁鬓发已斑白。后因以“潘鬓”谓中年鬓发初白。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时间和空间对举,又写楼台高耸、植物繁盛,极言词人眼前所见之盛景。
B.“几曾识”三字不加修饰,直出肺腑,表达了后主此时悔之晚矣的心理状态。
C.下阕前两小句用典,写词人衰老之态;“一旦”则写出由帝王到臣虏的变化之快。
D.全词现实与回忆交织,由立国之繁盛到失国之凄凉乐极而生悲,情感悲壮而缠绵。
2.全词以虚写作结,请分析其作用。
2020-11-25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邳州市宿羊山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苏秀道中①

(南宋)曾几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装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从夜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已久的甘霖,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了。
B.颔联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之“床头屋漏无干处”为“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春日江村五首》之“春流岸岸深”为“且喜溪流岸岸深”,贴切自然。
C.颈联实写眼前千里稻花一派青绿,生机勃勃,抒发诗人久早逢甘霖的欣喜之情。
D.尾联用衬托手法,写无田者尚且欣舞,况有田者乎,将喜悦渲染到极致,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之心。
2.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