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表现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杨柳枝

[唐]刘禹锡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绾别离。

雨后池上

[宋]刘放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①绾:一作“管”。②淡磨:轻磨拂拭。古代用铜作镜子,铜磨光以后能清楚地照见人影。
这两首诗各自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杨柳”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垂杨”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2022-08-25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2 . 按要求选择。
1.下列《诗经》中的名句,没有用到“兴”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蒹葭苍苍,白鹭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秦风·蒹葭》)
B.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魏风·硕鼠》)
C.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周南·桃夭》)
D.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
2.下列三组是推荐给中学生阅读的书目,每组书目拟一个标题。所拟标题与各组书目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第一组:《武夷山脉》《中国地理百科》《瓦尔登湖》《徐霞客游记》
第二组:《不抱怨的世界》《积极思考的力量》《马克思传》《哲学的故事》
第三组:《白鹿原》《麦田里的守望者》《百年孤独》《狂人日记》
A.自然风物       人生智慧       人间百态
B.钟灵毓秀       他山之石       人间百态
C.钟灵毓秀       人生智慧       百家争鸣
D.自然风物       他山之石       百家争鸣
2022-08-04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早雁

杜牧①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②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③岸莓苔④。


[注]①本诗作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这一年回纥南侵,百姓流亡。②仙掌:汉代建章官内有铜铸仙人举掌托起承露盘。③菰米:一种生长在浅水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果实。④莓苔:一种蔷薇科植物。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虏弦开”一语双关,既指回纥挽弓射猎,又指发动军事侵略活动。
B.三、四句绝佳,承“四散”而来,描绘出一幅清冷孤寂的孤雁南飞图。
C.前四句写雁之南飞,接下来遥想雁之北归,寄托作者情感,引人深思。
D.本诗风格婉曲细腻,语言清丽而含蓄,代表着诗人的整体创作风格。
2022-07-2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八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苏轼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A.《采桑子》开篇从“多景楼”的“多”字获取灵感,连用三个“多”字引出“情”“感”“病”而不赘叙,令人印象深刻。
B.“空”字写出“一笑”之后,“回头”来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而“空”无所有,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
C.《采桑子》上阕前二句先言事后言情,后二句先言情后言事,借眼前之景,写心中之情,言事与言情结合,意蕴盎然。
D.“细捻轻拢”句,由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轻拢慢捻抹复挑”化出,赞美弹奏琵琶的技艺。
2022-07-2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南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小阅读-课外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辛弃疾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

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

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注】①雨岩:地名,在江西省。石浪:雨岩的一块巨石,长三十余丈,状甚怪;篇末“石龙”指此。②湘累:指屈原。
屈原《离骚》中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等句,辛弃疾词深受屈原作品的影响,试结合本词的上片对这种艺术手法加以分析。
2022-07-0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6 . 下列对诗句所用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用典)
B.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比喻)
C.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夸张)
D.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寓情于景)
2022-05-31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九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7 . 对下面一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A.东去的大江和滚滚的浪花,既是眼前的景色,又暗喻时光的流逝。
B.词人用小乔与周瑜进行正反对比,将周瑜塑造成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
C.全词既有对古迹的描写,又有对古人古事的记叙,以古比今,言志抒情。
D.词人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表现出豪壮的情调和旷达的精神。
2022-02-23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8 . 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①秋娘渡、泰娘桥:吴江地名。 ②银字笙:作者家乡的一种乐器。③心字香:作者家乡一种常见的熏香名,据说是因香成心字形。
A.“一片春愁待酒浇”中 “待酒浇”,言其愁绪之浓,急欲要借酒消愁。
B.“江上舟摇,楼上帘招”是写舟过吴江时的情景,着笔于景物的动态。
C.“飘飘”“萧萧”两个叠词用“又”字强化,充分表现词人对春风春雨的喜爱。
D.词末“抛”字用拟人手法写出时光流逝之快,表达了对岁月无情的感慨。
2022-02-23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①本诗为柳宗元被贬永州第六年所作。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深梦醒,诗人辗转反侧,再也无法入眠,百无聊赖中,开门出来到了西园,听着露水滴落的细微声音,感受着周围的寂静。
B.一轮寒月正从东岭升起,流水冲刷着稀疏的竹根,发出泠泠水声。颔联由上而下,既有视觉描写,也有听觉描写。
C.颈联以动衬静,以有声写无声,用“响”“喧”二字将四野的空旷和寂静更加凸显出来,为尾联的“寂寞”做了铺垫。
D.倚楹至旦,发人深思。诗人在这样清绝的景色中沉思,直至天边破晓。不难读出诗人内心的复杂,一个沉思苦闷的形象跃然纸上。
2022-02-2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四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1-22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蝶 恋 花                苏 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在词史上,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但在这首词中,作者把两种风格融合在一起。请你结合此词上阕的内容作简要的赏析。
2.作者平时所说“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请你结合此词下阕的内容分析作者采用何种表达技巧体现这一艺术特色的。
2022-02-08更新 | 34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单元学习任务-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