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后出塞五首(其一)

杜甫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千金买马鞍,百金装刀头。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焉能守旧丘”一句以反问语气加强情感,突出青年舍家从军的决心。
B.“斑白”两句写别景,老者居上列,醉后见他人年轻有为自感羞愧。
C.“含笑”二字言简义丰,既有对少年朋友的感激,又有对未来的期许。
D.诗歌描写青年从军的情景,情感基调豪壮明快,和《春望》明显不同。
2023-09-1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线上期中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2 .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的变化,表示作者收复中原的决心已经没有先前强烈。
B.《琵琶行》中的“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两句写出了音乐结束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归园田居(其一)》中的“虚室”不是“家境贫寒”的意思。“虚室”引用《庄子·人间世》中“虚室生白”之意,意思是人能心境清虚无欲,则道心自生。由此可见,“虚室”是比喻,喻指澄澈明朗、心无挂碍的心境。
D.《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对梦境的描写,从奇丽壮观的海日到静谧幽美的湖月。从令人惊恐战栗的深林层巅到曲折迷离、千岩万转的道路,境界愈转愈奇,愈幻愈真。
2023-01-0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线上检测语文试题
3 .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怀才不遇、功业未就的忧愤之情。
B.《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并有意仿效他在功成名就之后退隐山林、游山玩水的经历。
C.《声声慢》全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D.在《归园田居(其一)》中诗人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
2022-11-13更新 | 4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注:①故关:故乡。②风尘:指社会动乱。
结合全诗,分析尾联中的“泪”包含了哪些情感?
2022-10-1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以下选项中对诗句中的典故解说错误的是(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曹操在《短歌行》中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望。
B.“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曹操在《短歌行》中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C.《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几句借宋文帝刘裕不做充分准备,仓促北伐招致失败的事实,提醒南宋统治者,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
D.《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几句用廉颇自比,表达自己壮心不已的豪情和报国无门的悲愤。
6 . 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注释]①暝:黄昏。蒹葭:芦荻,芦苇。蒹,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②雁断:大雁的鸣声中断。③杪:树枝的细梢。④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A.诗中前三联融情于景,写自己旅途所见,诗人在江边行走,景致多变,焕然一新。
B.颔联两句对仗工整,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无奈和绝望。
C.尾联写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D.全诗融情于景,以描写“雪、雁、月”等景致,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2022-06-2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①本诗为杜甫客居成都都所作。②梁甫吟:《三国志》记载诸葛亮躬耕南亩时,好为《梁甫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名题意,提挈全篇“花近高楼”是眼中所见,以乐景哀情;“登临”二字以高屋建筑之势领起下文的种种观感。
B.颔联描写锦江春色,是登楼近见,锦江流水挟着春色从天边汹涌而来,玉垒山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
C.颔联议论天下大势,是登楼所想,北极象征大唐政权,但君主昏庸,不知改悔;后句是对入侵者的警告,忧虑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
D.杜诗格律谨严,意境雄浑。颔联以“天地”对“古今”,时空相应,意境宏阔悠远;颈联对仗整,辞严义正,浩气凛然。
2.尾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8 . 阅读南宋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完成下面小题。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孝宗乾道二年,作者被谗言落职,本词作于其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途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更无”句写出了洞庭湖碧波万顷,水波不兴,幽然之境令人神往;“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在对比中凸显了此人的渺小与失意。
B.“素月分辉”三句写水天辉映一片晶莹的景象,“表里俱澄澈”写银河与明月一同映入湖水之中,上下全都清亮明洁:不仅写景,还寄寓了深意。
C.下阕开头“应念岭海经年”三句,写作者想起在岭南一年的官场生活,自己心胸如冰雪一样明洁,表达了作者虽然被罢官北归而问心无愧。
D.下阕中“尽挹”一句,以西江水为酒,极尽夸张之能事,凸显豪放之风;而“不知今夕何夕”写自己借酒沉醉,抒写时光流逝、功业难成之叹。
2.本词和苏轼的《赤壁赋》中“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语句,都描写了月下水上的美景,但寄寓的思想情感并不完全相同。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思想感情的异同。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醉中出西门偶书【注】

陆游

古寺闲房闭寂寥,几年耽酒负公朝。

青山是处可埋骨,白发向人羞折腰。

末路自悲终老蜀,少年常愿从征辽。

醉来挟箭西郊去,极目寒芜雉兔骄。


【注】本诗作于淳熙四年(1177 年),此时作者免官闲居成都。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作者赋闲、住在古寺里面无事可做、只能以酒来消解心中苦闷的生活状况。
B.颔联中的青山、白发,色彩对比鲜明,给人以视觉冲击,从而使情感表达更加强烈。
C.颈联在今昔对比中叹时光流逝,诗人满怀悲伤遗憾,只能靠追忆少年时的抱负自我宽慰。
D.同为出猎场景,“极目寒芜雉兔骄”与苏轼“西北望,射天狼”所表达的感情有所不同。
2.有人评价此诗:“愤懑却不消沉。”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1-03-10更新 | 1112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实验中学、齐盛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①将:岂,难道。②纪:经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多佳日”领起全篇,说明诗歌展现的是四季常有的乐趣,虽无一字刻画景物,却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风光的清爽和诗人兴致的高昂。
B.“农务各自归”上承三、四句招饮之事,展现了与邻居交往的无拘无束;又下启后句相思之情,“辄”字展现了与邻居情意的真挚淳朴。
C.“此理将不胜”承接上文,转入议论说理,诗人认为人生哲理也不应该被忽视,展现了诗人在移居后对躬耕劳作和生命哲思的双重追求。
D.本诗以乐发端,以勤收尾,中间穿插交游、劳作之事,用语自然,文气畅达,全诗看似散缓,实则浑成,展现了诗人任情适意的自然之乐。
2.本诗和《归园田居(其一)》都表现了诗人躬耕田园的喜悦之情,但表达方式和内容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