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后出塞五首(其一)

杜甫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千金买马鞍,百金装刀头。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焉能守旧丘”一句以反问语气加强情感,突出青年舍家从军的决心。
B.“斑白”两句写别景,老者居上列,醉后见他人年轻有为自感羞愧。
C.“含笑”二字言简义丰,既有对少年朋友的感激,又有对未来的期许。
D.诗歌描写青年从军的情景,情感基调豪壮明快,和《春望》明显不同。
2023-09-1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线上期中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2 . 对下面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接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A.“忆”字一方面显示西湖风景十分美好,令作者念念不忘,另一方面使作者从现实中脱开,转入回忆。
B.“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一句,形象地描摹了笛声悠远渺茫的特点及白鸟惊起又翩然飞逝的形态
C.结尾两句营造出一种苍茫寥廓的意境,“闲”“入”表达了词人恬淡、闲适之情,寄托了词人积极入世的思想。
D.全词情景交融,先写西湖光景,后写忆者之情,情调闲雅,用笔淡炼,纯用白描,艺术手法甚为高超。
2023-03-1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四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的变化,表示作者收复中原的决心已经没有先前强烈。
B.《琵琶行》中的“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两句写出了音乐结束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归园田居(其一)》中的“虚室”不是“家境贫寒”的意思。“虚室”引用《庄子·人间世》中“虚室生白”之意,意思是人能心境清虚无欲,则道心自生。由此可见,“虚室”是比喻,喻指澄澈明朗、心无挂碍的心境。
D.《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对梦境的描写,从奇丽壮观的海日到静谧幽美的湖月。从令人惊恐战栗的深林层巅到曲折迷离、千岩万转的道路,境界愈转愈奇,愈幻愈真。
2023-01-0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线上检测语文试题
4 .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怀才不遇、功业未就的忧愤之情。
B.《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并有意仿效他在功成名就之后退隐山林、游山玩水的经历。
C.《声声慢》全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D.在《归园田居(其一)》中诗人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
2022-11-13更新 | 4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注:①故关:故乡。②风尘:指社会动乱。
结合全诗,分析尾联中的“泪”包含了哪些情感?
2022-10-1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6 . 以下选项中对诗句中的典故解说错误的是(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曹操在《短歌行》中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望。
B.“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曹操在《短歌行》中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C.《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几句借宋文帝刘裕不做充分准备,仓促北伐招致失败的事实,提醒南宋统治者,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
D.《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几句用廉颇自比,表达自己壮心不已的豪情和报国无门的悲愤。
7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沙过贾谊宅【注】

【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此诗是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所作。
1.下列对作品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贾谊被贬长沙三年,有志不伸,心境悲凉,奠定了全诗抑郁沉重的感情基调。
B.颔联写诗人步入贾谊故宅所见之景,是围绕题中的“过”字展开描写,渲染了寂寥的氛围,反衬了诗人对贾谊热烈的景仰。
C.颈联写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
D.这首怀古诗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给人以警醒的感觉
2.结合全诗,分析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2022-07-28更新 | 423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十九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杜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注∶①此诗大约作于唐代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杜甫时年五十岁,居于成都草堂。②莫,没有。③槎,木筏。④陶谢,指陶渊明、谢灵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海”表明江水的宽度和深度,且具有动感,是引发诗人灵感的重要原因。
B.首联是诗人对刻意求工的艺术追求的总结,此特点在《登高》诗中有所体现。
C.诗中并没有直接描写江水,只用水槛垂钓、故着浮槎来暗示锦江的水势之大。
D.诗人行将衰老,春花美景已不能引起自己的深愁,转而追求陶谢的悠闲生活。
2.诗中的“短述”流露出作者对诗歌创作从执着到平和的心态变化。请结合全诗加以简析。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贺州闻席大光、陈去非诸公将至,作诗迎之

吕本中

五年避地走穷荒,岭海江湖半是乡。

欢喜闻君俱趣召,衰颓如我合深藏。

晓寒已静千山瘴,宿雾先吞万瓦霜。

日日江头望行李,几回驱马度浮梁。


(注)北宋灭亡,南宋高宗即位,金军大举南下,吕本中一家躲避战乱,辗转到广西贺州。他的好友席益(字大光)与陈与义(字去非)接到朝廷起用的诏书,前去勤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因战乱连年辗转,奔走于穷乡僻壤,漂泊于岭海江湖,最终落脚在贺州。
B.听闻席、陈二人将至,诗人不顾自己“衰颓”境况,早早前去迎候友人到来。
C.贺州城外千山蒙瘴,城内万瓦卧霜,一派残破颓败景象,诗人不免心生感慨。
D.诗人骑马过浮桥,到江边远眺,由此可推测友人是从水路经贺州前去勤王的。
2.请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传神

陆游

雪鬓萧然两颊红,人间随处见神通。

半醒半醉常终日,非士非农一老翁。

枥骥虽存千里志,云鹏已息九天风。

巉巉骨法吾能相,难著凌烟剑佩中。


[]①题传神,即题画像。传神,中国肖像画的传统名称。②骨法:骨相特征。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自题画像,既绘相貌神采,又写晚年心境,笔调深沉,令人动容。
B.首联用比喻手法,将诗人晚年两鬓雪白、寂寥落魄之状描绘得惟妙惟肖。
C.诗人境遇困顿,过着非士非农的生活,常借酒消愁,在半醉半醒中度日。
D.诗人感慨自己虽能担任宰相,但画像却难与功臣之像一样安置在凌烟阁。
2.颈联运用了哪两个典故?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