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体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59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炉边(节选)

沈从文

大门前,因为宽敞,一些卖小吃的,到门前休息便成了例了。日里是不消说,还有那类在一把无大不大的遮阳伞王(那是老九取的名)下头炸油条糯米糍的。到夜间呢,还是可以时时刻刻听得一个什么担子过路停下的知会,锣呀,梆梆呀,单是口号呀,少有休息。这类声音,在我们听来是难受极了。每一种声音下都附有一个足以使我们流涎的食物,且在习惯中我们从各样不同的知会中又分出食物的种类。听到这类声音,我们觉得难受,不听到又感到寂寞。

一个敲小锣卖丁丁糖的又在门前休息了。我知道,这锣的大小,是正如我那面小圆砚池,是用一根红绳子挂在手上那么随随便便敲着的。许是有人在那里抽了签罢,锣声停下来,就听到一把竹签子在筒内搅动的响声了。又听到说话,但不很清楚。那卖糖的是一个别处地方人,譬如说,湖北的罢。因为常听他说你哪家;只有湖北人口上离不得你哪家,那是从久到武昌的陈老板的说话就早知道了。

在他来此以前,我似乎还不曾见过像那样敲着小锣落雨天晴都是满街满巷走着的卖糖的人。顶特别的是他休息到什么地方时,把一个独脚凳塞到屁股底下去坐,就悠悠扬扬打起那面小锣来了。我们因为欣赏那张特别有趣的独脚凳,白天一听铛铛的响声,就争着跑出去。六弟还有一次要他让自己坐坐看,我们奇怪它怎么不会倒,也想自己有那么一张,每天让我们坐着吃饭玩,还可以扛到三姨家去送五姐她们看。

大的木方盘内,分划成了许多区。每一区陈列糖一种。有的颜色式样虽相同味道却两样,有的样子不一样味道却又相同。有用红绿色纸包成三角形小包的薄荷糖,吃来是又凉又甜的。有成片的姜糖,味道微辣。圆的同三角形的各种果子糖,大的十枚五枚,小的两枚一枚。藕糖就真像小藕,有孔有节。红的同真红椒一般大的辣子糖,可以把尖端同蒂咬去,当牛角吹。茄子糖则比真茄子小了许多,但颜色同形式都同,把茶倾到茄子中空处再倒到口里去也很甜。还有用模子做成的糖菩萨:顶小的同一个拇指那么大,大的如执鞭的财神、大肚罗汉,则一斤糖还不够做一个。那湖北人,把菩萨安放在盘子正中,各样糖同小菩萨,则四围绕着陈列。大菩萨之间,又放了一个小瓶子,有四季花同云之类画在瓶上。瓶子中,按时插上月季、兰、石榴、茶花、菊、梅以及各样应时的草花。抽糖的签筒也拿出来了。签从一点到六点各六根,把这六六三十六根竹签管束在一个外用黄铜皮包裹描金髹过的小竹筒内。过五关的抽法是一个小钱只能得小菩萨一名。若用铜元,若过了三次五关以后,胜利还是属于自己,则供着在盘子正中手里鞭子高高举着的那位财神爷就归自己所有了。三次五关都顺顺当当过去,这似乎是很难;但每天那湖北人回家时那一对大财神总不能一同回家,似乎是又并不怎样不容易了。

等了一会,外面的签筒还在搅动。

六弟是早把神魂飞出大门傍到那盘子边去了。

我说,老九,你听!我是知道九妹衣兜里还有四十多枚小钱的。

其实九妹也正是张了耳朵在听。

去罢。九妹用目答应我。

她把手去前衣兜里抓她的财产,又看着母亲老实温驯的说,娘,我去买点薄荷糖吃罢!

他们想吃了,莫听他们的话。

我又不抽签,九妹很伶便的分解,都知道妈怕我们去抽签。

那等一会粥又不能吃了!

本来并不想到糖吃的九妹,经母亲一说,在衣兜里抓数着钱的那只手是极自然的取出来了。妈又说必是六生的怂恿。这当然是太冤屈六弟了。六弟就忙着分辩,说是自己正想到别的事,连话也不讲,说是他,那真冤枉极了。

六弟说正想到别的事,也是诚然。他想到许多事情出奇的凶:那位像活的生了长胡子横骑着老虎的财神爷怎么内部是空的?那大肚子罗汉怎么同卖糖的杨怒山竟一个样的胖实!那个花瓶为什么必得四名小菩萨围绕?

签筒声停止后,那铛铛铛漂亮的锣声便又响着了。这样不到二十声,就会把独脚凳收起来,将盘子顶到头上,也用不着手扶,一面高兴打着锣走向道门口去罢。到道门口后,把顶上的木盘放下,于是一群嘴边正抹满了包家娘醋萝卜碗里辣子水的小孩,就蜂子样飞了过来围着,胡乱的投着钱,吵着骂着,乘了胜利,把盘子中的若干名大小菩萨一齐搬走。眼看到菩萨随到小孩子走尽后,于是又把独脚凳收起,心中装了欢喜,盘中装了钱,用快步的跑转家去罢。回家大约还得把明天待用的各样糖配齐,财神重新再做,小菩萨也补足五百数目,到三更以后始能上床去睡,……为那糖客设想着,又为那糖客担心着财神的失去,还极其无意思的嗔视着又羡企看那群快要二炮了还不归家去的放浪孩子,糖客是当真收起独脚凳走去了。

那丁丁糖已经过道门口去了!六弟嗒然的说。

每夜都是这时来。我接着说。

娘,那是一个湖北佬,不论见到了谁个小孩子都是‘你哪家’的,正像陈老板娘的老板,我讨厌他那种恭敬,九妹从我手上把那本字课抢过手去,娘,这书里也画得有个卖糖的人呢。

妈没有做声。

湖北佬真是走了。在鸭子粥没有到口以前,我们都觉得寂寞。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卖小吃的知会声,“我们”听到难受,原因是美食令人垂涎而欲望不一定能得到满足;听不到感到寂寞,原因是没有美食更谈不上欲望的满足。
B.小说围绕“我”儿时家门前的小吃展开叙写,但又不仅仅是食物本身吸引人,比如卖糖人特别的生意用具、经营方法、待人之道等,都让人印象深刻。
C.兄妹三人对卖糖人的关注焦点并不相同,“我”只是垂涎糖的美味,六弟对器物、工艺等更感兴趣,而九妹则留意到他的为人,独具女孩子的细腻敏锐。
D.母亲在小说中笔墨不多,但形象并不单薄,不让孩子们买糖,是管教严格,为孩子们预备鸭子粥宵夜、体谅孩子们的失望情绪等,则展现出她的慈爱。
2.下列对这篇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强烈的人物冲突,但叙事如行云流水,收放自如,具有浓郁的散文风格和诗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B.小说的心理描写非常出色,不仅通过“难受”“寂寞”“嗒然”等直接表现人物心理,更善于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等表现人物内心世界。
C.小说题为“炉边”,节选部分写的自然也是炉边的所见所闻,以“炉边”这个小小的空间去整合和囊括那么丰富的风物与人事,构思非常巧妙。
D.小说语言含蓄蕴藉,意味深长,比如划横线的句子“极其无意思的嗔视着又羡企看那群快要二炮了还不归家去的放浪孩子”,主要表达了小孩子渴望自由的心理。
3.小说对卖糖人所卖的糖做了非常详细的描写,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4.这篇小说表现出浓郁的人情之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米兰花香

于艳丽

老吴坐在火车上,看着窗外的树,和远处已经返青的大地,总是觉得火车开得忒慢了些。他忍了几忍,还是没忍住,叫来乘务员道:丫头,你能不能跟你们司机师傅说一声,让他开快些?

乘务员一脸模式化的笑容,说:大爷,火车已经很快了,您感受不到吗?

邻座一个和老吴相熟些的人打趣道:老爷子,您以为火车是火箭呢?一眨眼就到家了。不要土包啦,火车不比你家的牛车快?

老吴本来就语迟,被邻座抢白一顿,不再言语,局促地正了正身体,将一个小包紧紧搂在怀里。

火车停到火车站,老吴和相熟的人匆匆道了别,便急忙走出站台。回家要去长途客运站坐大巴车,但老吴已经在火车上想好了,下火车就打出租车回家,多少钱也得打。离家不过是一个星期的光景,可老吴觉得像是过了一辈子。

老吴钻进出租车,司机从后视镜里看了老吴一眼,问:您去哪?

于家庄。

于家庄?司机重复了一遍。

对,于家庄,盐山乡于家庄。

老爷子,司机一只手搭在方向盘上,回过头来看他说,您知道从火车站到于家庄得多少钱?

我没和你谈钱,你快点送我回家,多少钱我都给你!司机摇着头笑了,却也不好再说什么,转过身子,车子稳稳地滑出站前停车场,沿着不远处的高速公路,向于家庄驶去。

老吴下了出租车,已是黄昏时分。他惶急地走进院子,晚春的暖风穿堂而过,带来尾里米兰花扑鼻的香气,几天来,旅途劳顿的疲惫似乎都融化在弥漫的花香里了。

米兰!老吴叫道,声音里有不易觉察的颤音。

一张俊美的少女的脸从窗里闪过。随后,穿着红色运动服,扎着马尾的素素从屋里奔出来。

素素激动地喊:吴爷爷,您回来啦!

嗯嗯,素素在呐。老吴欣慰地看着这个孩子,唯一的儿子吴天参军后留在部队,家里多亏着她和一帮年轻人照顾。他一边应着素素的问候,一边三步并作两步跨进屋子。

他娘,我回来了。

屋里被叫作米兰的女人歪靠在枕头上,气息微弱,如一盏将熄的烛火,却在老吴进门的瞬间拼尽全力爆出一星火花,她睁开眼睛看着老吴,想说什么却似乎酝酿不出合适的气力。老吴看懂了她的心思,忙道:看到了,都看到了。

老吴的话让女人闭上了眼睛,眼角有几颗泪珠重重地滚落下来,落在女人散在枕边的白发上。

莫哭莫哭!老吴急忙劝慰道, 我把你养的那盆米兰按你的意思栽到了他的墓旁。你不晓得,那盆花开得多香,扫墓的人都说,还没到墓地就闻到花香了。还有,你让我说的话,我也都对他说了。

女人还是哭出了声,虽然声音微弱,但这丝丝缕缕的哭声更让人觉得心痛。

哎呀,你看你,还病着,哭啥哩?你看我给你带啥回来了。老吴小心翼翼从小包里拎出一个黄绸布口袋,女人认得,这是老吴走之前她亲手缝制的,虽说她连捏针的力气都快没有了,但她还是拒绝了素素要替她缝袋子的请求,花了几个时辰,一针一线,缝好了这个袋子,甚至故意在针脚里压进一根自己的白发。

老吴将装得满满的袋子递给她,不消说,她就知道袋子里装的是啥,她紧紧地将布袋搂在怀里,枯瘦的前胸剧烈地起伏着。

站在一边的素素知道,吴奶奶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

老吴回家一个星期后,米兰去世了。

埋葬米兰的时候,老吴郑重其事地把黄绸布袋拿来,大家看见,老吴从黄绸布口袋里倒出一抔黄土,将黄土覆在米兰的棺盖上。

回来参加母亲葬礼的吴天,从志愿者素素那里知道,那抔黄土是钟国英坟冢上的,是父亲为钟国英扫墓时带回来的。

钟国英是米兰以前的爱人,于1952年牺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

(节选自于艳丽小说《米兰花香》)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火车上在被人抢白后,老吴“将-一个小包紧紧搂在怀里”,可看出他对包里抗美援朝烈士钟国英坟冢上的一抔黄土的珍视。
B.吴天在文章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交代了吴天参军的事,既交代了志愿者爱心行动的原因,也暗示了烈士奉献精神传承的主题,第二次出场,文章借以补足情节。
C.“歪靠在枕头上”“眼角有几颗泪珠重重地滚落下来”两处描写,和“如一盏将熄的烛火”这句,都形象地表现了米兰的虚弱。
D.小说详细地交代了米兰缝袋子这一情节,非常感人,我们能从米兰的针针线线中体会到米兰对作为革命烈士的以前的爱人的真挚感情和深切的怀念。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吴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小说一直到最后才交代,这样设置悬念,吸引了读者,也在暗示袋子里有不同寻常的东西,值得珍视,从而突出了主题。
B.小说虽短,但有些人物形象寥寥几笔,给人印象深刻。比如志愿者素素,她的时尚靓丽和老吴的质朴木讷两相对比,使人物性格更为突出。
C.“‘米兰!’老吴叫道,声音里有不易觉察的颤音”一句运用了细节描写,“不易觉察的颤音”体现了老吴的感伤和对米兰的悲悯。
D.小说最后一段点出了钟国英的身份,与前文的相关内容照应,让人了解了事件的缘由,使小说情节合情合理,并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3.小说首段在全文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
4.小说标题“米兰花香”有哪些含义?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023-05-07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果然,特别的情形开始了。傍晚,我竟听到有些人聚在内室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事似的,但不一会,说话声也就止了,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我先是诧异,接着是很不安,似乎这话于我有关系。试望门外,谁也没有。好容易待到晚饭前他们的短工来冲茶,我才得了打听消息的机会。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老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但他始终没有抬头,所以全不觉。我也就镇定了自己,接着问:

“什么时候死的?”

“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

“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我看,出去了。

然而我的惊惶却不过暂时的事,随着就觉得要来的事,已经过去,并不必仰仗我自己的“说不清”和他之所谓“穷死的”的宽慰,心地已经渐渐轻松;不过偶然之间,还似乎有些负疚。晚饭摆出来了,四叔俨然的陪着。我也还想打听些关于祥林嫂的消息,但知道他虽然读过“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而忌讳仍然极多,当临近祝福时候,是万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类的话的;倘不得已,就该用一种替代的隐语,可惜我又不知道,因此屡次想问,而终于中止了。我从他俨然的脸色上,又忽而疑他正以为我不早不迟,偏要的惊惶却不过暂时的事,随着就觉得要来的事,已经过去,并不必仰仗我自己的“说不清”和他之所谓“在这时候来打搅他,也是一个谬种,便立刻告诉他明天要离开鲁镇,进城去,趁早放宽了他的心。他也不很留。这样闷闷的吃完了一餐饭。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节选自鲁迅《祝福》)

1.下面选项中对文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祥林嫂临死前对“魂灵”、“地狱”产生的种种疑惑,说明祥林嫂对自己悲惨命运已产生了一定的反抗意识,但只是朦胧的,带有迷信色彩,因而也是自发的、软弱的。
B.选文最后一段中反复提到“瑟瑟”的雪声,目的是以雪声反衬冬夜的沉寂,渲染悲凉的气氛,衬托出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烘托主题,同时表现了“我”的无聊。
C.文中“四叔俨然的陪着”表面看写出四叔摆出庄重的样子,对祥林嫂一点也不同情,同时又有许多禁忌,从情感看,表达了对鲁四老爷的嘲讽与批判。
D.选文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主要是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比如冷漠的短工,伪君子鲁四老爷、还有内疚的“我”。
2.请概括文中“我”的形象及作用。
3.小说以“祝福”为题有什么好处?
2023-04-25更新 | 29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横州市横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盆兰花

季明

老安是一个憨厚朴实的山民。

老安住在大山里,几间石墙、瓦顶的小屋,屋后是绿浪翻滚的千顷竹海,屋前是一池水波荡漾的山间湖泊,竹海的绿浪跌印在湖泊里,把清可见底的湖水,染成一池温润的碧玉。

老安非常爱这峰青水秀的大山。

老安也爱花,每当上山采药时,看见喜欢的花草,就挖回来,栽在自家那用竹篱笆圈成的小院里,有杜鹃、茶花、迎春、野玫瑰、山百合……最多的是兰花,老安栽了二十多盆兰花。因此,一到春天,老安院子里的花,就开得姹紫嫣红、芳香四溢。

这年春天,省城一位画家到山里写生,路过老安的家时,眼睛倏地被满院五彩缤纷的花点亮,背着画夹,推开篱笆门,走了进去。

画家陶醉在花香扑鼻的世界里。

“你也喜欢花?”正在侍弄花草的老安问。

“是呵。尤其喜爱兰花呢!”画家在那二十多盆兰花前蹲下来,很夸张地吸吸鼻子,仿佛要把花香全都吸进腹中。

兰花有的已经开了,有的长满嫩绿的花箭,正含苞待放。

画家忽然问:“老乡,你这花卖不卖?”

老安憨憨地一笑,说:“卖啥卖?这些花儿不金贵,都是俺在山里挖的,你要是喜欢,尽管拿去!”

画家掏出钱,说:“一定得给你钱。”

老安急忙用手挡住,说:“啥钱不钱的,你也太小看俺山里人了!”

俩人拉扯了半天,最后,画家被老安的朴实所感动,从画夹里取出刚画好的画,说:“我用这幅画换你一盆花,行吗?”

老安接过画,一看,画的正是他们山乡的风景。

画家说:“我是个画家,我叫李致宁。”

画家选了一盆兰花,抱在怀里,欢喜地走了。

老安不知道这李致宁是何方神圣,把那幅画翻来覆去地看了半天,也看不懂它究竟好在哪里,便随手扔在桌上。

没几天,画家从老安那儿抱走一盆兰花的事,传遍了小山村。这天,几个外出打工刚回乡的年轻人,急匆匆地来找老安。

一个人说:“老安叔,你被骗啦,那盆兰花肯定非常值钱!”

“值啥钱?”老安不解地问。

另一个人说:“我打工的那个城市,一盆兰花最贵卖到五千多块钱呢!”

“五千多块?”老安的手开始抖动起来。

又一个说:“五千多块算啥?在花卉超市里,有一盆兰花,竟然卖了三万块!”

“三万块?那是啥兰花?”三万块,老安就是卖好些年的草药,也挣不到这么多钱呢!

老安的手快速抖动起来。

那人来到院子里,仔细地看了看,指着其中的一盆说:“好像就是这样的!”

画家抱走的正是这种兰花!

老安的手剧烈地抖动起来。

临走时,几个年轻人说:“老安叔,你真傻,一幅破画就骗了你三万块,打水漂啦,响都不响呢!”

老安的手飞快地抖啊抖,然后,抱起头,蹲在地上。

半响,老安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这个狗日的画家!”站起身,冲进屋里,找到那幅画,咬牙切齿地撕了个粉碎。

又是一年春天,一个来山里游玩的城里人,走进老安的院子。这个人也非常喜爱兰花。

城里人指着其中的一盆,问:“老乡,这盆兰花卖不卖?”

老安斜着眼睛,说:“你给啥价?”

“一百块。”

老安重重地哼了声,说:“你骗不了俺,这盆少了三万块钱不卖!”

那人惊叫一声:“这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一盆兰花,顶多值一百块,真的,我不骗你!卖三万,你脑子有病啊?”

老安的眼里冒出火星,说:“别以为俺啥都不懂,去年,一个画家就用一幅画骗走了俺的一盆兰花,值三万块哩,狗日的!”

“画家?叫啥名字?”那人疑惑地问。

老安想了想,说:“他叫李致宁!”

那人睁大了眼睛,问:“李致宁?那幅画呢?”

老安愕然地看着他:“干啥?”

那人急急地说:“如果真是李致宁的画,我给你五万块钱,买下它!”那人知道,李致宁是位著名画家,市场上他的一幅画,最少也值十万块钱。

“五万块!”老安惊叫一声。

老安的手又剧烈地抖动起来。

老安的双手剧烈地抖啊抖……然后,狠狠地抽了自己几个响亮的耳光。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看到陌生客人被自家的花香深深陶醉了,老安热忱地送了李致宁一盆兰花。出于酬谢,李致宁送了一幅画给老安。
B.对李致宁送给自己的画,老安怎么看也看不出好在哪里,后来感觉自己被李致宁骗时,咬牙切齿地将画撕成粉碎。
C.老安送花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村,从外地打工回来的年轻人告诉老安兰花很贵,惋惜老安好花没有卖到好价钱。
D.小说在构思上颇具匠心,先扬后抑,情节跌宕起伏。兰花是行文线索,以老安的前后变化,讽刺了他的咎由自取。
2.文中对老安生活环境和生活喜好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老安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2023-04-12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

5 .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

(林冲)入的庙门,再把门掩上,傍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拨将过来靠了门①。入的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推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便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刮刮杂杂烧着……林冲便拿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前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在庙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且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②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自思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

【乙】

林冲夜奔

(白)欲送登高千里目,愁云低锁衡阳路。鱼书不至雁无凭,几番空作悲秋赋。回首西山日已斜,天涯孤客真难渡。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俺,林冲。一时忿怒,杀死高家奸佞二贼③。多蒙柴大官人赠俺书信一封,荐往梁山。俺白日不敢行走,只得黑夜趱行。

【新水令】(唱)按龙泉血泪洒征袍,恨天涯一身流落。专心投水浒,回首望天朝。急走忙逃,顾不得忠和孝。

(白)想俺林冲,在那八十万军中,作了禁军教头,征那土蕃的时节呵……

【折桂令】(唱)实指望封侯万里班超,(到如今)生逼做叛国黄巾,做了背主黄巢。恰便似脱扣苍鹰,离笼狡兔,摘网腾蛟。救国难谁诛正卯?掌刑法难得皋陶!似这鬓发焦烧,行李萧条。此一去,博得个斗转天回,(高俅!)管教你海沸山摇。

【得胜令】望家乡,去路遥;想母妻,将谁靠?俺这里吉凶未可知,他那里生死应难料。呀,唬得俺汗浸浸身上似汤浇,急煎煎心内似火烧。幼妻室,今何在?老萱堂,恐丧了!劬劳,父母的恩难报。悲号,叹英雄气怎消,叹英雄气怎消!

【太平令】怀揣着雪刃刀,怀揣着雪刃刀,行一步哭号啕,急走羊肠去路遥。(老天!)怎能够明星下照,昏惨惨云迷雾罩。疏喇喇风吹叶落,震山林声声虎啸,绕溪涧哀哀猿叫。俺呵,唬得俺魂飘胆销,似龙驹奔逃。(呀,)百忙里走不出山前古道。

【煞尾】一宵儿奔走荒郊,穷性命挣出一条。到梁山请得兵来,(高俅,贼子!)誓把那奸臣扫!

(昆曲《宝剑记》节选)

1.甲文划线句①“傍边止有一块大石头,将过来靠了门”具有多重作用,请加以分析。
2.甲文划线句②中“这条计”是指什么计?它“好”在什么地方?
3.阅读乙文中唱词,分析:林冲的内心煎熬体现在哪些方面?
4.下面各项中,对甲乙两文阐释不正确的一项(     
A.乙文描写林冲夜逃梁山,一路上纷杂矛盾的心境,唱词主要表现了林冲的抑郁之情。
B.乙文划线句③中,“高家奸佞二贼”指的是甲文中提及的高俅、高衙内二人。
C.甲、乙两文中的林冲形象很不一样,前者隐忍而机警,后者悲愤而刚烈。
D.甲、乙两文刻画人物的手法不同:前者侧重描写人物行动,后者侧重描写人物心理。
2023-04-08更新 | 26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朵一朵的阳光       

周海亮

七月的阳光直直地烘烤着男人的头颅,男人如同穿在铁扦子上的垂死的蚂蚱。他穿过一条狭窄的土路,土路的尽头,趴着一座石头和茅草垒成的小屋。男人在小屋前站定,擦一把汗,喘一口气,轻轻叩响铁锈斑斑的门环。少顷,伴随着沉重的嘎吱声,一个光光的暗青色脑壳出现在他的面前。

你找谁?男孩扶着斑驳的木门,打量着他。我经过这里,迷路了。男人专注地看着男孩,能不能给我一碗水?他目送着男孩进屋。然后在门前的树墩坐下。男孩端来了水。男人把一碗水一饮而尽。那是井水,清冽,甘甜,喝下去,酷热顿消。男人满足地抹抹嘴,问男孩:只有你一个人吗?你娘呢?”“她下地了。男孩说,她天黑才能回来,回来的路上她会打满一筐猪草;回来后还得做饭,吃完饭她还得喂猪,或者去园子里浇菜……除了睡觉,她一点儿空闲都没有。今天我生病了,我没陪她下地。

你生病了吗?男人关切地问他。早晨拉肚子。不过现在好了。男孩眨眨眼睛说。你今年多大?男人问他,七岁?”“你怎么知道我七岁了?男孩盯着男人。男人探了探身子,他想摸摸男孩青色的脑壳。男孩机警地跳开,说:我不认识你。”“你们怎么不住在村子里了?男人笑笑,手僵在空中。本来是住在村子里的,我爹和别人打架,把人打残,跑了,娘说她在村子里抬不起头,就搬到山上来。娘说他的罪,顶多够判三年,如果他敢承担,现在早就出来了。可是他跑了。

④男孩又给男人一碗水,男人再次喝得精光。燥热顿消,久违的舒适从牙齿直贯脚底。男人将空碗放在树墩上,问男孩:你和你娘,打算就这样过下去吗?男孩仰起头:娘说,在这里等爹。 可是他逃走了。他怕坐牢,逃走了你们还能等到他吗?”“不知道。男孩说,我和我娘都不知道。可是娘说我们在这里等着,就有希望。如果他真的回来,如果他回来以后连家都没有了,他肯定会继续逃亡。那么,这一辈子,每一天,他都会提心吊胆。

就是说你和你娘仍然在乎他?”“是的。他现在不是我爹,不是娘的男人。男孩认真地说,可是如果他回来,我想我和我娘,都会原谅他的。男人叹一口气,站起来,似乎要继续赶路。突然他顿住脚步,问男孩:你们为什么要砍掉门前这些树?”“因为树挡住了房子。男孩说,娘说万一哪一天,你爹知道我们住在这里,突然找回来,站在山腰,却看不到房子,那他心里,会有多失望呐!他会转身就走,再也不会回来吧?娘砍掉这些树,用了整整一个春天。

⑥男人沉默良久。太阳静静地喷射着火焰,世间的一切仿佛被烤成了灰烬。似乎,有生以来,男人还是头一次如此畅快地接受这样炙热的阳光。他低下头,问男孩:我能再喝一碗水吗?这一次,他随男孩进到屋里。他站在角落里,看阳光透过窗棂爬上灶台。看到了吗?男孩说,灶台上,有一朵阳光。”“一朵?”“是的,娘这么说的。娘说阳光都是一朵一朵的,聚到一起,抱成团,就连成了片,就有了春天。分开,又变成一朵一朵,就有了冬天。一朵一朵的阳光聚聚合合,就像世上的人们,就像家。男孩把盛满水的碗递给男人,娘还说,爬上灶台的这朵阳光,某一天,也会照着爹的脸呢。男人喝光第三碗水。他蹲下来,细细打量男孩的脸。男人终于流下一滴泪,为男孩,为男孩的母亲,也为自己。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照片,哽咽着,塞给男孩。他说:从此以后,你和你娘,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可是你们,至少,还得等我三年。

⑦照片上,有年轻的男人、年轻的女人,以及年幼的男孩。

⑧男人走出屋子,走进阳光之中。一朵一朵的阳光,抱成了团,连成了片,让男人不想再逃了。

(选自周海亮《一朵一朵的阳光》)

1.下列关于小说内容与艺术特色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综合运用了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多种手法,塑造了一个被亲情感动而幡然醒悟的男子形象。
B.小说情节曲折动人,人物形象丰满感人,语言清新朴实又富有诗情画意,情感自然流露而又深沉蕴藉,结局具有含泪的微笑式的艺术魅力。
C.小说中的三碗水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清洌、甘甜的井水象征着亲情的滋润,一次次带给男子身心的舒适,消除他心内的烦躁、恐惧与孤独,也表明他爱喝水。
D.小说的人物对话非常重要,男人与男孩的对话将一个女人的辛苦人生和美好心灵展现出来,而环境描写的前后照应也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2.请分析划线句子的作用。
3.“娘”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2023-04-06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横州市横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碗雪花

马海霞

(1)那年深冬,雪下得不大,但天气却极寒,北风吹在脸上,刀割一样疼。母亲去外婆家了,由我负责午饭。家里有白菜、豆腐,还有挂面。我炖了一锅白菜豆腐汤,掐着父亲快下班的点儿,煮上面条。我平时不怎么做饭,煮面条时放多了挂面,煮了满满一大锅。面条剩下,坨了就不好吃了,母亲回来若看到,肯定劈头盖脸数落我一顿。

(2)正发愁时,看到修鞋的瘦大叔又来出摊了,心想,不加将多余的面条送他。我找个大碗,盛了满满一碗面条,端到瘦大叔面前。瘦大叔放下手中的活计,客气地推却。但我哪里容得他拒绝,直接将面条放在他的三轮车上,边往回走边说:吃吧,吃完了我再给您盛,家里还有呢。

(3)正说着,父亲骑车回来了,我低声对父亲说:面条煮多了,咱俩肯定吃不了,与其到下午坨得不能吃了,不如送给那位修鞋的大叔吃……父亲听我说到这里,忙折回去请瘦大叔来家里吃,说外面天冷,风又大,凉风灌到肚里,吃了不舒服。瘦大叔笑着说:没事的,我天天在外面吃饭习惯了。我昨天收的鞋子多,没修完,带回家修了,答应人家今天还来这里出摊,让人家来这里取鞋,中午下班时间来取鞋子的多,我不能离开鞋摊。

(4)父亲见他这么说,转身回家,让我把小桌子搬到外面,自己则盛了一碗面条,盛了一盘菜,他要和瘦大叔一起在街边吃。【甲】父亲侧目瞥见瘦大叔已动筷了,便匆忙把酒瓶装在口袋里,酒盅装右口袋里,一手端面一手端菜,径直出了家门。我只好快速搬着小桌子紧随其后。

(5)那天,父亲和瘦大叔一边喝酒一边吃面条碰杯,雪花飘落在他俩身上、脸上、饭碗里、酒盅里,但他俩依然吃得开心,喝得尽兴,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俩是多年不见的旧友呢。酒足饭饱,父亲又陪着瘦大叔聊了一会儿,直聊到要上班了,才返回家中。

【乙】

(6)父亲年轻时推着小车去二百里远的外县买石灰,走时奶奶给父亲准备了两顿饭的干粮和水,等买上石灰。往回赶时,却发现干粮袋和水壶都忘在了石灰厂。

(7)已经走出五里路,推着车子回去取是不现实了。半路父亲又饿又渴,便敲开一户人家找水喝,男主人出来,听说父亲将干粮和水都弄丢了。忙邀父亲家里吃饭。

(8)父亲落座。女主人给父亲盛了一碗粥,又递给父亲一个菜窝窝。说是粥,其实里面没有几粒米,菜窝窝也是野菜多,玉米面少。女主人说,他们这里连续两年遭了水灾,庄稼都烂在了地里,只能请父亲吃这些,很是过意不去。

(9)父亲说,那顿饭虽然吃得不好,但受到了客人的待遇,因为那一家人也是喝稀粥,吃菜窝窝。这让父亲很感动。若人家递给父亲一个菜窝窝让他站在外面吃,父亲便有种乞讨的感觉。

(10)那顿饭吃得父亲肚子里热乎乎的,这么多年一直没忘记。

【丙】

(11)父亲的意思我明白了,其实我送修鞋的瘦大叔面条,初衷却是让他帮忙消灭剩饭。送给人家时也一副大善人的模样。其实瘦大叔肯定带了午饭,也不缺我这一碗面。而父亲就不同了,他是以朋友之礼对待瘦大叔,陪他风雪中吃一碗面是情义。

(12)父亲和瘦大叔成了朋友。瘦大叔说,他来我们这里出摊,是他下岗后的第一份活计,刚开始干的时候,有点儿抹不开面子,怕被人瞧不起,心情也非常低落。但那天那么冷,父亲还陪他在外面喝酒吃饭受冻,让他非常感动。那碗面他吃得热气腾腾,寒意全无。

(13)父亲说得对,一碗雪花面,有了情义便有了温度。

1.下面一段文字是从文中抽出来的,你认为将其放在【甲】【乙】【丙】中的哪一处最合适?请说出理由。
父亲这是犯了哪门子邪,我疑惑地问父亲:“我不就是让瘦大叔帮忙消灭一碗面条吗,这么冷的天,你却非得陪瘦大叔在街边吃饭?”见我不解,父亲便道出了原委。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
父亲侧目瞥见瘦大叔已动筷了,便匆忙把酒瓶装左口袋里,酒盅装右口袋里,一手端面一手端菜,径直出了家门。
3.本文以“一碗‘雪花’面”为题好在那里?谈谈你的理解。
4.阅读全文,联系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链接材料】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注释]①蒙袂:用衣袖蒙着险。辑屦:身体沉重迈不开步子的样子。②贸贸然: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样子。

2023-04-06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无为市无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自主招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四爷说小说

冯骥才

天津人好武侠小说,写武林的高手大多扎在天津。有一人名气特别大,别人都是写小说,他说小说。他是白云飞,排行老四,人称白四爷。

白四爷长得怪,大身子,四肢短,肚子圆,屁股低,脑袋大如斗;但脑子比脑袋还怪,过目不忘,思路快得离谱。他书看得不多,写得比看得多。最初也用笔写,可是笔杆跟不上脑子,就放下笔,改用嘴说。

那时天津卫时兴办刊办报。报刊为了吸引人,就请名家在报刊上连载武侠小说,刊物每期一段,报纸每天一段。小说名家成了香饽饽,天天给编辑逼着趴在桌上从早写到晚,第二天再接着干。唯有白云飞活得舒服,不写只说,只用嘴巴不费力,要说他活得舒服,还不止如此呢——

白四爷好泡澡。他说,一天不泡,浑身是土,两天不泡,浑身长毛。他在劝业场隔壁的大澡堂子华清池有个单间——甲排四号。他一年四季,除了大年三十和八月十五,天天在此,每天整一下午。

他先在热水池子里泡足,然后光着身子,腰上裹一条大白毛巾,一掀甲排四号的门帘,进去往小床上一躺。澡堂子里的单间都是左右两张小床,中间一个小方柜子。他躺在一张床上,另一张床给找他的人当椅子坐。他一躺下,小伙计便过来,搓泥,修脚,一通忙跟着,伙计端来各样小吃:酱油瓜子、话梅和切成片儿水灵灵的青萝卜……这些吃喝有热有凉有甜有咸有脆有黏有硬有软;这种活法,就是市井里的神仙。

一天,门帘一撩进来一人,戴着眼镜,是报馆编辑。他往白四爷对面的小床上一坐,拿出纸笔说:“白四爷,明儿咱没稿子登了,您今儿得给我们说上一段、两段更好。”

“你哪个报?”

“《庸报》啊。我天天来,您怎么不记得?”

“天天七八个报馆杂志找我,没前没后叫我说哪段我就说哪段,哪能都记得?我没把你们的故事说混了,就算不错。”

“四爷,您是嘛脑子,同时说七八部小说。不仅天津没第二人,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人!”白四爷听了高兴,来了神儿,便说:

“我在贵报连载是哪一部?把前边一段念给我听听。”

戴眼镜编辑笑道:“四爷,您在我们报上连载的是《武当争雄记》。我给您带来今天的报了,您听着,这段是……人摸到窗前,伸出舌头一舔窗纸,悄无声息地把窗纸舔了个洞,一根细竹管子便伸了进来。这人用嘴一吹竹管外边那头,里边这头就冒出一缕青烟,这就是要人命的迷魂药——‘鸡鸣五更返魂香’!”编辑念到这里停住,说道,“您上一段就停在这里。”

“好,咱说来就来了!你记——”白四爷像抽一口大烟,来了精神。他一张嘴就把前边的故事接上,“窗外那人把迷魂香吹进屋内,半天没见动静。他凑上耳朵听,屋里只有鼾声,这便抽出腰刀轻轻撬开窗户,飞身落入屋中。”四爷说到这儿,眼睛四处溜溜地看了两眼,似乎在找下边的词儿。他一望到现在房内的两张床,再往上一看,马上把故事接下来说,“这人手下极是利索,身子一翻,左右两刀,分别砍在左右两张床上,发出‘啪啪’清脆的两声,他忽觉声音不对,定睛一看,床上没人。人呢?他心想不好,未及再看,两条人影忽然由天而降———原来谢虎和廖含英早就伏身在房梁之上。不容这贼人反应过来,他俩已飞落下来,三下两下用绳子捆了,点灯一瞧,同声惊呼:‘怎么是你?’”

四爷停住了。这戴眼镜编辑说:“我还没听够呢,四爷,您接着往下说呀!”

“行了,够五百字了。扣子也留下来了,不是说好每天五百字吗?”白四爷笑着说道,“你看,人家《369画报》的老秦已站这儿等半天了。”

《庸报》编辑赶忙撤走。白四爷未等老秦开口,便笑道:“我在你们那里连载的是《花面侠》吧。我记得上次说到,花面侠正在山间野店要了一大盘子红烧豹肉,对吗?”

老秦说:“四爷好记性!您兵分八路,竟然一路不乱,您是奇人!”

此时白四爷边听边在寻思,他正捏着一片碧绿的萝卜往嘴里送。他盯着这萝卜片,嘴里已将今天一段的开头说了出来:“忽然她手一抖,咔嚓一声,只见两根筷子中间不是那块豹肉,而是一柄六七寸、银光耀眼、两面开口的飞刀!”

“好!”老秦大叫,“这开头太漂亮了!神来之笔!四爷说来就来,满脑袋奇思妙想啊!”老秦是报业老江湖,懂得给写东西的人煽风点火,撩动兴致。他这一捧,白四爷上了劲,大江决堤般说了下来。不知不觉间,老秦身边又坐了一高一矮两位,也是来要稿的编辑。

真叫人不明白,他这些小说哪儿来的?没见过他苦思冥想,咬着笔杆,愁眉苦脸,也从不把自己关在书斋硬憋自己。泡澡、搓背、喝茶、嗑着瓜子,指天画地一通乱侃,不动笔杆,就把活儿全干出来,而且是几个不同故事的长篇同时干。他口才好,记下来便是文章,完全用不着编辑加工润色。编辑们你来我往,要哪段他说哪段。他脑袋里这些故事就像天津的电车,红黄蓝绿白花紫七个牌七条线,各走各的,绝不撞车,也没人上错车。

白四爷红了三十年。所有连载的书都由正版书局印行,发行量津门第一,北边卖到黑龙江,南边远到香港。直到1947年华清池热水池屋顶给常年蒸汽熏糟了,掉一块砸在白四爷脖子上,砸坏颈椎,天天犯晕,便停了各报刊上的连载,一年后去了湖北老家养伤养老。

于是,原先有一种说法重新冒了出来:他一离开澡堂小说就没了。不管闲话怎么说,打开他的小说一看,还得服人家。

(选自《俗世奇人》,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作者从知名度大和写作方式奇特两个方面介绍了主人公白四爷,行文简洁,入题快。
B.白四爷说小说时,身边的寻常之物也能启发他的联想和想象,如澡房内的两张床、手指间夹着的萝卜片等。
C.从白四爷与两个编辑对话后的反应看,白四爷喜欢听奉承话,而且这些奉承能激发他说小说的兴致和灵感。
D.小说最后一段话说明,澡堂的独特环境对白四爷说小说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正是澡堂成就了他高质量的创作。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戴眼镜的编辑和老秦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两者形成强烈对比,这样写使小说情节跌宕多姿,内涵更加丰富。
B.作品详略有致,戴眼镜的编辑、老秦是详写,其他编辑则一笔带过,这都从侧面烘托了白四爷说小说的功夫。
C.作者对白四爷的肖像描写,扣着“奇人”落笔,突出他的长相之“怪”,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D.小说语言幽默诙谐通俗,又有一点江湖气、市井气,读来像听评书、听相声,这与说武侠的白四爷形象是相吻合的。
3.《俗世奇人》是一部描写民间“奇人绝技”的短篇小说集,本文中“白四爷”的“奇”体现在哪些方面?每点不超过10个字。
4.闲笔,是指文学作品中非主线情节的文字。本文有关白四爷“泡澡”的描写也是闲笔,能否删去?请说说你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烟雨南湖

沈裕慎

①江南的雨,像细丝,如牛毛,稀稀疏疏,似梦似幻。放眼看去,整个天地笼罩在袅袅的烟雾里,有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

②虽然时间过去这么久了,但我仍然清楚地记得,那天的南湖是飘着雨丝的,仿佛就在眼前。人生之事,有不可不忘者,有不可忘者。

七一之际,我来到了这个中国革命航船的起航地——嘉兴南湖。我到了渡口,登上渡船,船儿一摇一晃地缓缓前进。这又给诗一样的环境,增添了一点诗情画意。这轻吹的风,这荡漾的波,掸拂了我旅途的疲劳,洗却了我旅途的风尘。我又一次在若有若无的细雨中,体会到了烟雨南湖。

④湖心岛掩映在浓浓的绿色里,历经千年的烟雨楼,仍傲然挺立。匾额上烟雨楼三个大字,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手书,笔力遒劲,很显功力。楼的下面大厅的两根立柱上,有董必武在1963年12月写的一副对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雨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岛上还有清晖堂、乾坤碑亭等多个景点,清晖堂是一座门厅,堂后面四周围有短墙曲阑,雕楼画阁,其中假山耸峙,花木繁多。

⑤我跨进大门,步入庭院,天地不大,却是亭楼阁榭,式式俱全,假山曲径,安排得当,古树盆景,搭配有致,常绿灌木青青,应时花儿开放。登烟雨楼,则又是一番景象,看不见岸边,看不见水面。只见这800多亩的湖面上,烟雾腾腾,如万家举炊,炊烟飘忽;又如蓬莱仙岛,仙云绕缭。这使我不禁想起苏东坡咏杭州西湖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⑥烟雨楼坐北朝南,重檐飞翼,雄伟壮丽,古朴典雅。始建于五代后晋,因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而得名,晨烟暮雨,非烟非雨,以若隐若现的飘渺姿态著称。明朝万历十年知府龚勉拨款修楼阁增建亭轩,取名瀛洲胜景;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领兵攻取嘉兴,在烟雨楼驻扎过部队;1645年清兵攻打烟雨楼,楼被焚毁;清朝顺治年间知府许焕又重建;清朝同治三年清兵围攻镇守嘉兴城的太平军时,烟雨楼又被清兵炮火摧毁。这样,烟雨楼数十年凄惨荒凉,一直到1918年才重建。烟雨楼历经沧桑,为江南知名胜景,真可谓人文名胜。

⑦南湖因地处嘉兴城南而得名。1921年7月1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的望志路106号召开,因被法捕房的密探所窥,参加会议的代表才移师嘉兴南湖。当时,会议是在一艘单夹弄丝网游船上召开的。现在的游船,是1959年根据当事人回忆,呈请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审定,按模型原样仿制的一艘画舫。1964年4月,董必武同志视察南湖,仔细察看纪念船后,感慨万千,遂题诗一首: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濛访旧踪。

⑧这条船是一条单夹弄丝网船,长约16米,宽3米,船头宽平,内有前舱、中舱、房舱和后舱,右边有一条夹弄贯通,会议就是在船的中舱进行的。10多个代表,围桌而坐。毛泽东坐在右侧的小凳上,他目光睿智、慈祥坚定,风吹动着他的头发,身上穿的长衫衣纹清晰可辨,手中的文件纸卷页翻,页页可数;董必武坐在船舱正前靠右的位置上,手捧书籍思考着问题;李达在阅读,他还习惯地用手推了推眼镜;张国焘则正襟危坐;其他人如何叔衡、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刘仁静、李汉俊、包惠僧、周佛海等则热烈讨论着。在这条红船上,跌宕起伏中召开的一大取得了重要成果: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党纲》,讨论通过了《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决定集中精力领导工人运动……1961年8月,董必武在京汉线的列车中,回忆起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王尽美与邓恩铭,写下了《忆王尽美同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⑨红船启航,就在那个火红的7月,一束闪烁的星火,疾速蔓延,把中华儿女的激情燃烧,把黑暗的角落照亮,以不可阻挡之势,燎原于华夏大地。毛泽东后来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航船就从南湖扬帆起航了,尽管前面是风刀霜剑,尽管有一路的惊涛骇浪,但这艘红船就这样义无反顾地绕过几多暗礁,穿越无数险滩,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气魄,最终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鲜亮晨曦。

⑩红船如一只巨大摇篮,悠然停放南湖一隅,瞻仰的人群川流不息。依依惜别的一刻,凝眸回望,夕阳斜照,霞光如织,仿佛在一池红韵的湖面上织出镰刀斧头的图案,瞬间凝结成一面神圣的旗帜,正因为如此,这艘承载中国革命未来的母亲船,获得了一个永载史册的名字——红船。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烟雨楼,就是写南湖。第⑥自然段叙述楼阁明清时期的沧桑经历,从而展现了南湖丰富的历史人文气息。
B.文章写中共“一大”因被密探发现而临时易地,嘉兴南湖及一艘游船从此声名远播,一个偶然的决定书写了历史。
C.文章运用象征手法,“暗礁”“险滩”“火种”“红船”等词语,表现了革命路途的艰险,又孕含着革命的希望。
D.文章最后两段化虚为实,强调了南湖“一大”对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意义,又突出了对革命精神的伟大传承。
2.文章写南湖,多次引用董必武的对联、诗歌,对此你如何理解?
3.作家丁玲说过,画家的山水画得好,是因为他心中有山水,画的是自己心中的山水。本文写出了哪些“山水”?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2023-04-0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成长

路遥

自从春天进入县高中以来,孙少平已经在这里度过很长一段日子了。

他现在已经克服了刚进学校时的那种拘谨,无论和熟人还是和生人交往,都基本上不存在什么心理障碍了。加上他演过戏,又去黄原讲过故事,见了世面,这半年不光担任劳动干事,还被选成班上管宣传的团支部委员,因而显得比一般同学都要活跃一些。班上的同学都开始对他尊重起来,尤其是一些女同学,也开始用一种异样的眼光来看他了——就好像他是刚出现的一个新人。

他已经不像刚入学那样,老是等别人打完饭才去取那两个黑馍;他渐渐抛弃了这种虚荣或者说自卑,大大方方站在队列中取他的饭。班里有几个家里光景好的同学,甚至成了喜欢他的朋友,有时候他们还背着他给他订一份乙菜呢。孙少平已经隐约地认识到,一个人要活得有意思,不仅要吃好的和穿好的,还应该具备许许多多他现在也不能全部说清楚的东西。当然,一想起家庭的贫困和自己生活的寒酸,他心里仍然发慌。但这一切和刚开始时已经完全不同了。

在这一段时间里,也许他最重要的收获就是和田晓霞的结识。通过和田晓霞在一块演戏和讲故事,他被这个女孩子的个性和她对事情非同一般的认知强烈地吸引了。她读的书很多,看问题往往和社会上一般的看法不一样。他心里想,晓霞要是个男同学就好了,他可以随便和她海阔天空地交谈。他觉得每次和她交谈,都能使自己的头脑多开一扇窗户。

可是田晓霞倒很大方,有时候会主动来找他东拉西扯地说半天。由于他们在一块儿演过戏、讲过故事,论起来又是同村人,别的同学对他们的交往也没什么不良看法。

每当下午课外活动的时候,他正和同学们打篮球或者玩别的什么,总能看见田晓霞披着件衫子,两只手端在裤口袋里,像个男孩子似的踱到操场上的报栏前,脸凑上去专心地看报纸。

这时候,孙少平也往往会找借口离开运动场,旋磨着来到报栏前,和她一块儿看报、拉话。田晓霞告诉他,她父亲说过,一个中学生要养成每天看报的习惯,这样才能开阔眼界;一个有文化的人不知道国家和世界目前发生了些什么事,这是很可悲的……

这些话给孙少平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从此以后,每天下午,不管田晓霞来不来,他都会主动来这报栏前看报纸了。而这个良好的习惯,以后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他都一直坚持了下来。

有一次田晓霞对孙少平说:“我发现你这个人气质不错!”

气质?什么是气质?孙少平第一次知道有这么个词。他问她:“什么叫气质?”

“气质嘛……”田晓霞脸红了,显然她也说不清楚,就说:“反正我也不会确切地解释,但我知道是什么意思。你的气质就是不错!”她又强调说。

孙少平虽然不明白这个词的意思,但是知道这是个好词。大概就是说性格或者个性比较好——当然不是老好人的好——可能恰恰和老好人相反的一种好?

“你还应该看《参考消息》!”田晓霞又对他说。

“我听说有这种报纸,但又听说是内部的,看不上。”

“我爸订了一份,罢了,我一星期给你拿一次。另外,我看你爱读书,但不要光看小说,还要看一点其他书,比如政治经济学和哲学。这些书咱们可能一时看不懂,但现在接触一下有好处。我爸常让我看这些书,他给我推荐了一本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说这本书通俗。我已经看完了,罢了,我借给你看……”

就这样,孙少平被田晓霞引到了另外一个天地。他贪婪地读她带来的一切读物。尤其是《参考消息》,几乎每张他都舍不得看完。他的灵魂开始在一个大世界中游荡——尽管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这期间,他还读了田晓霞带来的《各国概况》和杰克·伦敦的一个短篇集子以及长篇小说《马丁·伊登》。据田晓霞说,列宁很喜欢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这位伟大导师在临终的前几天,还让他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给他朗读这篇小说。孙少平把这篇小说看了好几遍,晚上做梦都梦见他和一只想吃他的老狼抱在一块儿打……所有这些都给孙少平带来了精神上从未有过的满足,他现在可以用比较广阔一些的目光来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事物了。当然,从表面上看,他目前和以前没有什么不同,但他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已不再是原来的他了。

(节选自《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第二十五章,题目是编者所加,有删改)

【注释】①《热爱生命》:杰克·伦敦著名短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淘金者在返乡途中因受伤被同伴抛弃,为寻找食物而迷失在荒原,在极度虚弱的时候和一只病狼生死相搏,最终咬死了狼,喝了狼的血得以维系生命的故事。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以“成长”为题,是针对小说中的男主人公孙少平而言的,它非常准确地概括了孙少平身上发生的种种变化。
B.在田晓霞的帮助下,孙少平终于又读到了他一直以来最喜欢读的内部报纸《参考消息》,每张报纸他都舍不得看完。
C.作者在表现孙少平的成长时使用了对比手法,对比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一个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高中生身上的蝶变。
D.虽然田晓霞的父亲在选文中没有正式出场,但读者从选文中不难了解到这是一位深谙教育真谛的、开明的父亲。
2.小说中的田晓霞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孙少平“晚上做梦都梦见他和一只想吃他的老狼抱在一块儿厮打”,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作答。
2023-04-0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七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语文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